2016年5月23日 星期一

【文化政策】



 
2015.10.20於台中文學館
20151020日,前台南市教育局長鄭邦鎮教授找我一齊參加2016全國藝文界蔡英文顧問團」成立大會,蔡主席致詞時談出了她的文化政見。之後,現場參與撰寫該批政見者之一的老朋友問我:「如何?」我答:「今天是盛會,大家高高興興就好,不談看法。」她追問,我不想講客套,只回她三個字:「沒靈魂!」她臉色不佳。
也許該批文化「政策」有其獨到的智慧,至少很大的一部分係檢討過往而來,也許以後我再仔細斟酌後,會認同大部分也未可知。但是從我對台灣自然史、台灣歷史、台灣文化一輩子的認知,難免有些對台灣深情的期盼;一生最精華的時間都投注在社會運動、弱勢運動,難免對得來艱困的本土政權,有著較理想性的期待。
在此只說部分綱要。
文化如果要有政策,在台灣主體意識面向,最好或必須擬訂並執行「解決台灣文化三大最嚴重的斷層」的世紀問題,這是將近四百年來,我認為最嚴重的盲斷層系列。
一、台灣250萬年自然史、自然生態文化或土地倫理(含原民)尚未與台灣現今文化充分合體,且是最嚴重的鴻溝。這是文化地基的議題。
二、現今合體670年的「政教」(專指宗教文化)與台灣主體意識大大衝突,嚴重政治化的宗教一直在「赤化、愚民」台灣人,力促普羅大眾朝統;而體制教育系統(特別是大學以上)從來在貫徹「大中」思想,整個社會最欠缺反省、改革的,就是大學教職系統。而且,宗教文化與教育文化之與台灣自然土地生界也存有鉅大的斷層。教育系統與宗教系統是今後最迫切需要被革命者。
三、台灣政權與台灣草根文化尚未充分合體,歷來政治只利用短暫的「民氣」,而從未結合「民力」。歷來形成的「顯性或主流文化」與「隱性或草根文化」的斷裂,一直未能充分合一。
此外,台語文(北京話、福佬話、客語、原住民各族語言、外來語)系列的「多元」發展,尚未得到國家充分的輔助、調節或撮合。
關於文化政策,除了必須解決三大斷層之外,以下三原則是我所關切。
一、文化如果要有政策,請確保全民多樣自主發展的生機。文化政策的目的在於文化沒有「政策」!文化政策的本質、價值及目的即文化本身;文化部不是新聞局。
二、文化如果有政策,請少些歸納,多些演繹與創發(註:一些機制在於審查計畫的決策人員)。
三、資源分配請注意比例原則,草根與菁英、各世代、城鄉等等比例,至少可依每年度逐步調整之。 

時空、世代、土地、具象與抽象皆是一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