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13日 星期三

【依諾物語(5) ─自然山林教育的藝術】



~教育是沒有標準或正確答案的一種心理過程。泰雅人的長輩教育小孩,常常是捉摸不定的譬喻,所謂答案的片斷,通常只是長輩不小心說溜了嘴的多餘~ 2015.12.14
台灣紅檜冬季葉色由綠轉黃褐,大老遠就可鑑別
這趟上山原本是為了公視拍攝檜木影輯,我擔任解說。事前我不知道由依諾擔任嚮導,更不知道依諾已經從我認識他時候的毛頭小子,轉眼長成耆老級人物。
這趟工作的人員配套可觀,包括蔡嘉揚博士的空拍操作,雙機高畫質,甚至還有一位四個月大的嬰孩同行。
一開始,空拍我們走進山林的一幕,然後,我們置身山徑。不知從何開始,我聽見依諾陽陽平常的語調,逐漸拉近我們的距離,然後,轉變成我對他的訪談(我隨時都備有錄音機記錄學習),接著,我就忘卻了此行我的工作,心態上只想從依諾多聽些可愛的山林音聲,以致於原本自我營造要如何解說的氛圍蕩然無存。雖然我不能把自己解說的不上道推諉給依諾,相反的,依諾講給我聽的天籟,遠比我更適合上鏡頭
為保留原汁原味,我不想構思營造,只順著我們沿途不經意的聊天,分享給有緣的讀者。其中一部分,依諾說出了泰雅自然或山林教育的藝術。
「我們的老人家往往在山林間問小孩,那是什麼?答不出來就直接輕敲你的頭,或嘴巴咕噥些損你的話語,包括使用有趣的反諷、幽默的比喻,就是不肯告訴你答案!」依諾無厘頭地談教育。
我問:「長輩不肯給你答案,你如何弄到懂?」
「一回生、二回熟,對不懂的東西越來越確定你已經認識了它。至於什麼名字、有何用處、何等意義或道理、因果關係、人生道理、生存或生計秘訣、神秘經驗等等,大抵是有些時候,老人家不小心說溜了嘴......
「我還沒唸小學前,有次跟爸爸上山做陷阱。他忙著砍木頭裝置機關,我在旁閒著無聊,隨手拿著山刀剁剁旁側的樹幹。我爸沒由來地撿起石頭砸過來,邊罵著:『你這個沒腦袋,沒事剁什麼木頭!』我一臉無辜,不知犯了什麼錯?
我心裡想著,為什麼他砍木頭做陷阱,可以,我只是剁著玩卻不行?但老爸不告訴我原因,在我小時候偶而就會思索為什麼。
直到我國小五、六年級,1314歲慢慢才真正懂了,有次,老爸說:『你沒事,一刀都不能碰,真正需要時,你拿去用。該用則用,不該用時,碰都不能碰!』
瞬間,我的困惑、長久生活點滴或無意之間的觀察、累積,一下子貫串在一起了,我似乎真正懂了。
這樣的記憶比較深,因為有段時程你不斷思索!相對的,人家給答案的,你一下子就忘光了!......
其實依諾沒有講出來的,是他長期與父親的生活中,父親日常行為以及山林萬象的那一大部分,或者,像是華人所說的身教。
西方花了數十年研討,以及我自己多年的評比,臚列出自然人、農業人及文明人最重大的特徵或差異,其中之一,自然人對資源、能源、物質的利用,取決於當下太陽能的營造,而文明人則跨越時空數十億年,把祖先遺產及祖孫幸福都耗竭利用,只製造無法或難以分解的垃圾。
我化約出自然人使用資源的本質:只取當下,只當下取。而泰雅人身體力行,無須言語或解釋。
依諾沒說「教育」,我們只是行走林間,隨順談出。
「對一些脾氣倔強蠻牛的小孩,老人家說:『總有一天你會低頭的!』......」我們行經倒木擋道橫陳處,要嘛你彎腰俯身,從樹幹下方鑽過去;你不低頭,大費周張、繞道也不見得過得去!
我想到印尼原住民的船屋(外型前頭像船首,上翹),屋門口架高、設梯,來訪者必須昂首,主人則下瞰。之所以如此設計,因為他們在鬥法力,主人藉助「上下」,增加自己的「法力」。而台灣的山林,隨時隨地告訴人們謙卑有智慧。
「我們爬山,一定是年紀最小的走在最前面。這是在訓練小孩對環境的靈敏度、判斷力、決斷力、感應度......,訓練你所有的感官、知覺、識覺、悟覺......
如果帶頭的小孩跌倒了,你千萬要趕快爬起來,最好吭都不吭一聲。如果你在那邊哎唷、哎唷叫,老人家會說:『GA-don A-lon』,也就是『你被熊咬了喔!』,用來比喻「怎麼可能!」、「我們大家都走得好好的,怎可能你會跌倒,真是不可思議啊!」(你被熊咬了喔!)
所以,你在那邊哎叫,老人家過來就補你一腳;但如果你真正受傷,則馬上救助......
「如果有小孩生性怪僻、行為古怪,老人家就說:『睹努‧睹固』,『睹固』是條紋松鼠,這種松鼠經常莫名其妙在樹上爬上爬下,『忙』得不可開交,又像是窮忙瞎忙,也不像是遊戲,反正行為就是匪夷所思。『睹努‧睹固』意即『你的腦袋不知在想些什麼碗糕!』讓人猜不透,如同條紋松鼠衝上衝下,不知道在幹嘛?!」
「我們不會罵小孩:『你頭殼壞掉了!你笨蛋!你白癡喔!我們沒有這種字眼,而只用譬喻。
我們幾乎沒有髒話,沒有國罵、省罵或三、五字經。我們只使用自然山林動植物或生活現象的比喻,具象含抽象地傳達......
換方式說,至少鎮西堡泰雅人的教育是自然映像的動畫,帶給人形形色色的差異印象與啟發。每個小孩必須以心智、肉身,逕自體會並創發意義,別人不會「教」給你什麼,長輩只不斷地提供你機會與刺激。你的身心本來就是自然,自然界萬物從來互相影響、共構合諧與永續,流暢奔馳於大大小小的循環、互補、緊張、鬆弛、明暗、冷熱、動靜、安危......,自然的文化累聚在DNA,人卻可超越DNA!這也就是為什麼原住民常常自稱為「人」的根本原因之一。
自然教育或文化是活體活潑、自由自在、奔放且收放自如,沒有負面情緒的污垢累積,因而沒有不必要的惡毒的字眼。某些部分狀似斯巴達式教育的嚴苛,但在山林生活本來如此,而且,身心靈的一切,在自然界都可銜接接應與聯結,以致於我實在不想多做解釋。

你餓了嗎?來一碗山林自然!
201512月公視拍攝檜林傳奇前來鎮西堡的團隊,背景是優美地民宿。

筆者在鎮西堡檜木A區接受訪談(20151214;陳月霞攝)

此次拍攝的空拍機

蔡嘉揚博士操控空拍(20151215;控溪吊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