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峯
多年前曾經上過我的課的臉友po出了一句話:
今天最傻眼的事:掛在研究室外的雨傘也會被人偷走……
於是留言版就開始了。有位附和說某某人在圖書館外面的也被偷,版主答:「下雨天,大家都泯滅良心了!」,接著有人po:這有點扯,研究室的也被拿……
我回說:不用說「偷走」,因下雨所以有需要,給人方便是謂良心傘,可惜「借」走的人尚未具備涵養留個紙條抱歉及致謝!你如果願意,就在網上、教室推動良性教育,我提供20把傘的經費給你去宣傳良心及負責任的正面行為如何?
版主回覆:我對台灣人的良心沒信心耶,加上小偷很可能是我們法律系的學弟妹,讓我更加心酸了!
我說:良心也可以學習而來,愈付出就愈飽滿,我以一生的經驗擔保,我到處遇見好得不得了的人……
版主:不過,人心不古了,只希望我的遭遇只是少數個案。
我回:我常看百年、千年、萬年、二百五十萬年台灣自然史、七千萬年台灣檜木滄桑史。人心沒有古不古而亙古恆新,你不就可以反映出來嗎?當你抱怨,你只將悠遠時空、寬闊人性壓縮在一個小黑豆點,卻忽略掉了原本海闊天空的本然。一個人一計較,就將自己做小了啊!對別人有信心,對自己即可更堅定,堅強而寬容!
版主答:嗯嗯,也是。謝謝!
我補一句:我相信你。
樓下的聲浪繼續搖晃。
「沒水準,連傘也拿!」;「沒說就是偷,何況還是法律系的,學生時期就會偷,學成之後就更壞!」;「有蠻大概率是我們系的人……」;「扯耶!有監視器嗎?」……
這類對話再說下去當然不了而了,或罵來罵去,或往負面氛圍及是非偏執面發展,對人性沒改變,對個人或將營造偏執的累積,整個網路時代到處充滿由小到不能再小的「奈米」之爭,到國家公器兩極對立的暴衝,隨著「自由、民主」的偏用,涓滴滙為洪流。
在第一層次人的感受、人際的行為準則,當然是「偷」,被偷人當然難過不爽,我還不知道有誰被偷是快樂的。上述那位版主雖然沒再反駁或深論下去,但很可能心裡在短期間內(一、二天)還悻悻然。整個社會不也充塞無窮的小小不如意?而我著重的在於,有多少人願意隨時隨地隨際遇而轉化為積極、正面的方向,而不是只討論「是、非」的二元對立面。
西方哲學五大分項之一的「倫理學」,探討的是何謂理想的行為,而不是何謂對、錯的行為;非洲某些地區的倫理道德水準,恰好跟穿衣服的多寡成反比,然而,討論愈多,倫理、道德的偏執愈劇烈,更扯出一大堆尚未有事實存在的精緻的愚蠢,甚至可能產生負面的「Pygmalion effect」的發生。
「Pygmalion effect」最簡單的意思是:對某事有所期望,則該事件終將發生,以坊間俗語說,殆即「心想事成」或「心誠則靈」。這或許是傾向正面鼓勵人的話。
希臘神話中有位雕刻師的名叫Pygmalion,他專注於雕刻,清心寡慾、不近女色。然而,他雕刻出一件完美的女體雕像後,卻瘋狂地愛上雕像,終於跑去找維納斯女神成全他,將雕像注入生命與他結合。
這個故事依時代不同的詮釋而天差地別,可以看成另一則自戀的水仙花,美少男看著水中自己美麗的影像而愛上自己,情不自禁跳下水而溺死,而後變成水仙花;也可以看成後來改編的歌劇、電影《茶花女》、《窈窕淑女》等,但若從心理分析、潛意識等角度,乃至基因解碼,足以讓人溺死在妄相海。
我說「負面的Pygmalion
effect」,在邏輯上不大能聯結,在此只是比喻或聯想。
一個人在遭遇得失、委屈、損失、打擊或不如意事時,常會連鎖帶動其他或整體情緒、心緒的低沉,經由夜眠時大腦的調整、過濾、做夢抵銷或儲存部分而漸次恢復,而貪、瞋、癡等等,實為同一東西的局部反應,大抵是由DNA決定的本質,連同他的際遇而累積或加成,總成動態平衡,靠藉正反宣洩、感染、轉化、補償等等複雜的自我形塑而成性格,或其思維、行為的傾向。
如果遭遇或轉折契機遇上的,是正面或負面,頻常決定其性格趨勢的走向。負面事件愈多,思維傾向愈走偏,也會朝向「惡念」發展,而正向思考的機率愈低,他會將自己驅趕往負面人格形塑。或說,自己教導自己成為惡人,此即我說的負面的「Pygmalion effect」。
因此,當我逢機遇上任何人呈現負面反應時,當下判斷如果合宜,我會嘗試表達正面的契機。而且,幫助別人,也是提攜自己。
然而,還有更深沉的心理療法,卻也帶有另類危機,端視該人的慧根及際遇而說不準。這個心法我稱之為「觀音法理」,它如同自然界的無善非惡,消除正負面的心念;它的心理基礎是了悟緣起性空,洞燭自我是不斷累積變化的幻象,絕非人的本然,而以突破自生幻滅,領悟終極究竟為目標;它在世間的經文依據為《法華經》(客觀描述),以及《楞嚴經》(觀音主觀說法);它的道德實踐是:「饒益眾生不望報、代一切眾生受諸苦惱、所作功德盡以施之」。然而,一般世人只將之轉換為:不管任何正、負面的心象,一概是觀音用來提醒世人,斷除任何心象的出現,而變成「吃苦若吃補」,卻無法了悟終極的靈魂之本體之本自清淨,因而常常墮入類似自虐狂的濫好人、假好人,反而欠缺是非、罔顧因果的凡俗。
這方面是幽微非理性可瞭解的悟境,我只是感知、感悟,而無能說服任何人。因此,我只能在任何當下,以正面的平常話,逢機向有緣人佈施而無任何給予,也就是「傘失」之類的,無關乎有用、無用,或隨時轉手身外物罷了。
唉!我說正面,就是沒有正面,也就是正面(《金剛經》文字上的「即非」弔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