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峯
馬雲宮與馬頭山,李偉傑 攝。
|
從南亞談到台灣西南半壁泥岩地的石頭公,也該談到咱們自家的石頭公了。我們的石頭公源自馬頭山的崩岩塊,而馬頭山更早的名字叫銀錠山?反正心中第一順位是金銀財寶,眼睛很容易看出意念來,且價值觀從來具有感染性吧!
§ 馬頭山、將軍山、馬柱、旗尾山、鼓山的聯想
我曾追溯陳永華反清復明的宗教及軍事佈局,順著急水溪,找出台灣禪門文化之隱匿於西南半壁,而北部我追到竹崎、梅山、草嶺一帶;南部如今推進到馬頭山區,其中,地理、地形方面,鄭氏王朝時代的兩大精神支柱,一為皇權倫理;另一即禪門本體與應現觀音,前者,又由軍事佈局與山川地勢相結合,因而台南果毅後一帶有旗(尖山)、鼓(鼓山)、劍(劍山)、印(媽祖廟)之說;高雄五營之前鎮、左營、鳳邑、旗後、後勁等,而田寮、內門及旗山等青灰岩內山區,我認為即隱匿於南部山區,反清志士後裔逃避清國追緝的大本營,因而田寮竹仔坑有傳說故事,指將軍騎馬打仗回來,將馬栓在「馬柱」(一片陡峭山丘),揮灑軍旗(旗山),鳴鼓(鼓山)休息,馬頭山也就聳立在那裏。
|
|
在南174-38.1K公路旁,拍攝像鄭氏王朝軍旗的尖山(2012.10.12),此尖山在古代叫「旗山」。
|
|
鄭氏王朝的五營旗後來轉變成為王爺廟、媽祖廟等等的令旗(果毅後天后宮的營斗及令旗;2012.10.4)。
|
由二高325.1K拍攝的果毅後尖山,位於上後方的一條小山脈,山頭像軍旗飄揚(2012.10.13)。
|
由二高325.1K拍攝的鼓山(小塊黃色的部位;2012.10.13)。
|
此等故事在南台淺山、丘陵地區司空見慣。而反清志士後裔等,同在地平埔原住民混血,大抵就是平埔、華人宗教文化融合的開端。此面向,過往似乎乏人研究。
§ 神馬的故事
鄭氏王朝終結以後,清國將鄭氏軍民大規模遷回中國,而大量反清志士由是而隱入山區。隨後兩百多年,清國一直在追緝鄭氏餘眾,且官僚及其附庸的認識字的「讀書人」,一直編創著一些愚民故事,核心宗旨在「防止台獨」,而流傳迄今許多的民間故事、地理風水龍脈被破的傳說、宗教神話等等,大抵就是清國政戰的「成果」,絕大多數台灣人或「文史工作者」不明就裡,歷來都在為「敵」宣傳;另一方面,反清志士一樣藉助於宗教的隱形斗蓬,創造種種神明、寄寓,從事大鬥法,但因屬弱勢,且不落文字,加以年代久遠,正反雙方陷入一團迷霧中。
1940年代泥岩地的舊路(《續修田寮鄉誌》469頁)。
|
反清一方,時常藉由天候、山川、水文等異象,揭竿豎旗;清國一方亦如法炮製,像極了現今台灣的「亂相」,因而如濁水溪之水清、水濁代表換政權,921等等,何嘗不是。
而馬頭山則以較大的砂岩塊崩落,象徵某些預兆或社會重大意外的對映。
傳說中,馬頭山的三次大崩石(《續修田寮鄉誌》,132頁):
1.1945年上半葉,馬鞍部位有天突然滾落一塊百公斤大石塊,半年後日本降服。據說該石滾往鹿埔方向。
2.1947年元月,馬頭部位滾落下一顆巨石,不久,發生228事件!
3.1979年,高雄美麗島事件發生前夕,相近於台灣鼎革的那次落石,馬鞍背再度滾落巨石。
2017年之前也有落石與反映的災變。而黃惠敏小姐告訴我的故事,增加了落石方向,也暗示該方向相關的災變或劫難。
從這些故事暗示性的涵義,教我推測馬頭山徹底是台灣意識的聖山之一,它最可能源自鄭氏王朝反清志士後裔,混血或結合平埔族人的複雜變遷與寄寓。
§ 馬雲宮的由來
「228落石」滾到古老的小路邊後,奇怪的是,附近住民開始膜拜這顆落石,也就是神馬之石的象徵。因為馬頭山下住民,自古奉馬頭山為在地山神、土地神的象徵,而到了黃惠敏這代,使用了我歷來在解釋土地倫理的聖山概念及其用詞。
我推測,神馬落石的祭拜,源自反清志士後裔自身不見得理解的意識,該意識內化、幻化為山川自然崇拜的象徵及寄寓,並以之形成族黨、鄉里的場域中心。
然而,促成此等意識移轉成石頭公載體的牽引,可能來自西南半壁青灰岩地域,某支西拉雅族群的印度教俗,主體卻是反清志士後裔的山神、土地公之類的概念。
我在西南半壁的田調中,偶而會見及先人在儉困年代,以石板或石塊搭起的袖珍土地公祠,而在馬頭山區的住民稱之為「三片仔」,先前馬頭山下往旗山的古道小徑上,也有「三片仔」,黃惠敏傳給我她拍攝的,其實是「四片仔」,可能依「四」的忌諱,口說上略掉一片也未可知。
2017年11月5日我首度造訪馬雲宮探詢此宮由來,黃惠敏如是說:
「我們這裡長期都是膜拜石頭公,那時候(註:1961年)182縣道(註:即今之台28公路)闢建,那顆石頭公剛好位在預定拓寬處,工程單位就把它移開。但每次移開後,馬頭山頂又有個大石頭掉下來,所以就跟石頭公商量,我們為祢移位祭拜,保佑工程順利……」
「後來有次,因為要年度拜拜,我爸爸(註:黃萬福先生,已故)夢中有大感應,要他往某個方位,在馬頭山的某處找去!爸爸一開始以為只是個夢,跟他的好朋友談起,兩人討論的結論,何妨去探看看。
他們依夢境指示,果然找到那塊『雲母石』,就這樣將那塊石頭請來供奉!」然而,此中尚有曲折,我於2017年12月10日去電惠敏查證,詳細時間尚待進一步查訪在地耆老,而大概如下:
「228落石」被工程單位推到山谷之後,馬頭山頂馬上又掉下另一塊。令人懷疑有靈異,畢竟代表在地人信仰的石頭公一去除,住民頓失依止象徵的載體,而反覆移除又下掉,更增加靈驗的力道。黃萬福先生又依夢境尋獲「雲母石」,經祭拜後,在今之馬雲宮後方,村人合建一小祠供奉該「雲母石」,是為第一代的馬雲宮。
第一代的馬雲宮只是小小間,人必須彎腰躬身才能進去奉香。設立年代我推估是1962年,因為「石頭公生」是農曆10月10日,而1961年開路,故而我推測1962年為元年。
後來,因某開發案,吳姓業主承諾為村民蓋間「大廟」供奉石頭公。不料蓋出來的,卻是今之小祠。時間點待查,我暫時推估是1960年代末葉或1970年代初。
馬雲宮祭拜的這塊石頭,乃1961年黃萬福先生依夢中感應指示找出的(2017.11.5)。
|
筆者第一次所見的馬雲宮石頭公(2017.11.5)。
|
筆者第二次拍攝的馬雲宮石頭公(2017.11.26)。
|
黃惠敏於馬雲宮內(2017.11.26)。
|
自救會會長高淑慧女士(2017.11.5)。
|
而12月10日的電訪,惠敏也說:耆老說,我們的祖先來自台南府城。因此,加證我的先行體會。而過往,台南枋子林住民拜拜時,都會呼請:「我們那些住在山下的祖靈們,一齊前來受供養!」,成因同一。
我認為2010年以降,我在西南半壁的調查探訪、宗教探索,無形中導引我朝向台灣歷史失落的重大環節,也就是鄭氏王朝遺民隱姓埋名,遁入山區或偏遠地帶,與各地原住民融合,並依觀音法理之主體與應現手法,形成西南半壁,台灣的隱性文化。這股主體文化,就是成就如今民進黨執政的主力與後盾。而民進黨若背離這股文化的活水源頭,必將立即敗亡。
毫無疑問,馬雲宮就是馬頭山神、台灣主體意識、觀音法理、原住民傳統宗教、土地公等等的混合載體。
隨著時代變遷,鄭氏王朝的三角軍旗如今有的已經變成洋化的羅馬旗。圖為嘉義布袋好美里太聖宮的6位王爺旗(2012.9.7)。
|
§ 白馬將軍的其他故事
我訪談自救會的村民,他們認為馬頭山的「馬神」會幫助他們,而黃惠敏稱馬神為「白馬將軍」,似乎將古代的將軍山等,融合在一起,我知道民間信仰、傳說故事,從來依人而傳承且流變。
黃惠敏敘述,耆老在此山區謀生、活動或路過,都需要向馬神致意,到馬雲宮膜拜或告知,馬頭山自古即是他們的聖山或信仰中心,我想到阿立祖、阿立母可以道教化,當然也可以在地聖山化,她說了其他的故事:
「古早,有個老員外坐轎子從旗山要返回府城時,到了馬頭山下,因口渴,下轎找水喝。他看見馬頭山湧泉處突然冒出幾個字:腳踏烏金,雙手捧水喝(台語),這員外意外地獲得『烏金』……」
「早期馬頭山有幾股泉水,有甜的,有鹹的。馬鼻處是鹹的,水面會浮上鹽涎,一層白白的礦物質,很鹹。後來,我才領悟出來,這就是我們村人說的:土地公伯仔會曬銀,暗時會曬銀!因為晚上月光投射在這層鹽晶時,會反射出銀白光,閃閃發亮。
馬頭山中段下方,古早人叫做『中港』(註:港取音,指一股水泉),俗稱『馬尿』。以前我家,甚至馬尾巴下方的十幾戶住家,都靠這股泉水生活。我爸從中間那邊,以竹管接水到家,水質甜中帶微鹹,我們都說是馬尿……」
「……古道上那個『三片仔』,上面書寫著『福德正神香位』,客家族群才使用『香位』這兩字,可是我們在地沒有客家人,老輩說這裡的人將客家人驅趕下美濃地區,美濃地區的客家人因禍得福,美濃地區可闢為廣大的水田區……」
「……我是我爸親手接生的,我的生日恰好跟白馬將軍誕辰日同一天!我爸在彌留之際迴光返照,跟我說了一些話,他說他要帶我爬馬頭山……」
黃惠敏跟馬神的靈異故事在此不說。
然而,我終於瞭解為什麼我第一次看馬雲宮那塊石頭時,看出兩個小女孩要爬山,而中偏右浮現的是個骷髏頭;第二次看時,石塊左側浮現女性側面大圖,下方是一旅雄兵,女側面有隻閃亮的眼,而中偏右的圖像彷彿是達摩頭!
我起了一陣雞皮疙瘩,原來那兩位小女孩正是自救會長高淑慧女士及黃惠敏,而骷髏頭轉變成達摩頭,象徵在地人(此例即作古的黃萬福先生)死後,靈回馬頭聖山,然後依止成「神」或整個靈體。
至於小女孩轉變成領軍女豪傑的託寓,不言可喻!
事實上我第一次拍攝的石塊,早已浮現女豪傑,只不過當時我沒注意而已。
§ 緣起緣滅
還有一些關於神馬的神話故事,例如最廣為傳播的,神馬夜夜喝掉半桶水,屋主設計紅絲線,白天循線找到馬頭山等,流播各地成為大同小異的版本,有的還加上找到白銀或烏金,反正都是鄭氏王朝反清的底蘊,只是後人不察而已。此中,其實也寓含反清志士募款,從事暗中革命的原委,在此不表。
我系列行文至此,忽然感受到緣起緣滅,我不想再探索下去,一些深層文化及意識映照的內容,哪天本體觀音有所新啟時再續,否則,我任務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