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16日 星期一

《你聽過輻射線嗎?》【影片】


~轉載自『台灣公民媒體文化協會』

文章索引









 最新文章

 

  8月零颱風、預測大摃龜 —台灣熱帶文化論之三
  打一場人民而非政客的選戰!—台灣熱帶文化論之二
  台灣熱帶文化論之一
  魔鬼終結者—一部擁核者及政客不能不看的電影
  敏督利三部曲

  阿霍
  期待建立「維安」體系—先找出危機地雷區吧!
  誰跟誰共業? —許給高雄大蛻變的未來
  焓與熵
  高雄人的悲哀 ──大氣爆旁註
  斷層台灣--我看《在中寮相遇》紀錄片
  果毅後說故事
  路邊攤(二)
  大肚台地地體特質及防災救治原則
  路邊攤
   好老師、好長輩 —先從說故事談起
  今年夏秋得提防土石流—陳玉峯教授剛出爐的《環保神明大進擊》新書預報
《環保神明大進擊》序一、後勁仍存「後勁」?! ~ 黃文龍
《環保神明大進擊》序二、自己的故鄉自己救— 一頁庶民寫下的台灣史~楊博名
《環保神明大進擊》序文三、信仰的力量~蘇振輝
《環保神明大進擊》序文四、無畏施 ~ 葉菊蘭
   民國廢核元年─廢四核、清核廢,環島接力行腳(一)【線上閱讀】
    
 山林書院
 創  辦  人
  陳玉峯教授個人簡介
  陳玉峯教授著作目錄




  鄭南榕
  專    輯
 友站連結   宜蘭人文基金會
















 影片連結





 
   ~KUSO大悲咒~馬英九版(轉貼/作者:廖小貓)
  公視海洋紀錄片「餘生˙共游」首播資訊(代PO訊息)


 公共議題
   你的鮮血,是台灣最美麗的花朵
   無題
   自己的國家自己救
   收費站
 台灣素民


   朋友啊!─台灣第一羅漢腳劉永鈴(中註) 1/5 ,2/53/5 4/55/5  
  報馬仔~談台灣的隱性文化 ()/()
  白馬奔騰傳聖火~地煞 李錦瓏的志業1/52/53/54/55/5
 土地倫理
 
  生態台灣 火焰上的扉頁
  生態智能
  三度革命搶救台灣山林遺孤闊葉林 1/42/43/44/4  
 宗教人文
 
 著作文摘
   向光性
   海與岸
   對高岳
    山與雲


  其    他
   清明
   
   
   神與魔反核論     

2014年6月14日 星期六

婚禮致辭

陳玉峯


   我有位KMT基層「柱仔腳」的親戚很愛「名流社交」。數年前台大醫科高材畢業生的兒子要結婚,對象也是人中龍鳳,因而親戚來電,說是找了一批政商名流要證婚證辭,「整個家族就你最有〝名〞,因此請你務必來證婚」。
   過往台灣結婚儀式上的「致辭」,通常窮極無聊、千篇一律,而且十之八九,都要新人「早生貴子」,好像結婚只為了「幹那檔子事」。為何如此?最主要的原因是:婚禮通常都由新郎、新娘的父執輩主持,他們不認識新人,又總是隔著代溝,彷彿平行宇宙硬要連結之所致。
   「名人」一一致辭了,果不其然。輪到我了。面對陌生的新人,我實在想不出「該」講什麼?僵在台上也不是,所以我說:
   「我實在不知道結婚有什麼意義、人生有何意義……」滿場喧鬧的賓客突然靜寂下來;一位濃妝豔抹的貴婦扇子舉得高高地,一塊正要送入血盆大口的三頭鮑停格在半空中。
   「因為一個杯子之所以叫做茶杯或尿杯,是在使用過後才知道……」那塊鮑魚掉落餐桌上;那張嘴巴活似乾裂的蒴果,合不起來。
   「任何歷程,覺悟總在滄桑後;真相總在意料外,台語講:要知,要知就好額了!人啊,從來不是他的經驗之所生,上帝也沒創造有經驗的人;可以重覆演出的叫戲劇,永不回頭的叫人生。」
   摸索人生、婚姻的意義或有兩種態度:
Finds means in life (in marriage),通常只會找到霧中花、水中月、顛倒夢想。
Finds means to life (to marriage),就去過活它,分分秒秒自行決定何等意義或內涵。
雖然幸福不是由祝福而來,我還是由衷地祝福你們,活出有意思的婚姻生涯!」
我下台時,烏鴉跟麻雀還是沒有聲音。
   現世台灣到處是專家,婚姻、人際專家更是賽勝牛毛,容不得我置喙。我談旁側思考(lateral thinking)。
   曾經我在東大附小的操場跑步,當跑過一株大樹旁時,感覺背後有什麼東西逼進,一回頭,一隻撲過來的烏鶖猛然調頭。跑第二圈時,同樣情形發生。跑第三圈時我確定,烏鶖是從人背後攻擊人的,面對牠,牠就不敢造次。
   烏鶖具有領域性,特別在築巢哺育時,常奮不顧身地攻擊「入侵」其領域的其他動物。但對人,至少試圖攻擊我的這隻如此,牠從背後偷襲,或者也有可能,牠發現我乃至發動攻擊時有段時差,這段時差之後,攻擊行動的牠已經變成在我後面,但我毋寧認為牠採取「背後偷襲」策略,雖然如此認定,恰與前述「捍衛其領域」存有矛盾。
   東南亞如印度、印尼的老虎攻擊人。在地人由經驗,製作了假面具掛在後腦勺,據說被老虎攻擊的比例,降低了一半以上。呀!沒錯,你得「面」對牠!
   人類眼球的結構很有趣,在陰暗處並非正前方可以看得最清楚,而是左右兩旁近180度的橫向處,因為眼球兩側可以攝進全反射的光,反而更能看見東西。由於人們老是左右眼交叉成像,不習慣左右兩側的視野,因而走夜路時,頻常覺得兩旁不時出現「怪東西」,加上如果平常做了「虧心事」,則心裡更加毛毛地,而恐懼油然滋生。此時,最佳克服的辦法:那裡毛毛的,就轉向那裡,恐懼立消。
   凡此,只一原則:面對它,解決它。
   婚姻乃至人生百態,絕大部分的人、絕大多數場合,當問題發生時都採取逃避,因為逃避是老祖宗面對兇猛野獸的最佳策略,深深地遺傳或烙印在人心。
   另一方面,人的煩惱百分之99大概是自找的,剩下的百分之1通常也不例外。自尋煩惱加上不願意面對,活得很不輕鬆,從而身心毛病叢生。現今台灣人罹患「慢性失眠症(從未真正睡著,也未完全清醒)」2、3成;15%青少年有自殘的想法,付諸行動者約有1成;焦慮症、躁鬱症比例不斷翻升;怪、力、亂、神的花費額也隨之提高。
   然而,所謂「面對」的界定或內容,可就五花八門、不一而足。
   老輩台灣人奉行明朝江南吳江人袁黃的《了凡四訓》,例如,該書強調改過的方法,先決條件要發三心:恥心、畏心及勇心,也就是要效法好人,懂得羞恥;要向良知、良心、鬼神交代,能夠戒慎恐懼;更要具備勇猛的毅力,殺掉因循苟且的惰性。然後,在三個層次改過:「有從事上改者,有從理上改者,有從心上改者。」
   現代人也許覺得上半段迂腐,但下半段是智慧。
   路上有個洞你掉下去摔傷了,一般人大概很難第二次再掉下去同一個洞;從邏輯、思考方式的變更,算是較高層級的「改過」;能夠從心性、智慧層次去改變,絕頂困難,但差不多就是上述所謂「面對」的精義!
   有能力決定自己生命、生活的內涵,又能夠坦然誠實面對問題,從心性上改弦易轍,這樣的人活一輩子或許相當於好幾個世代的修行吧!
~轉載自《民報》2014-06-14「專欄」

2014年6月9日 星期一

成長曲線

陳玉峯

       生命或現象界的生(成)長或衰退,或可化約為Sigma曲線:

       一開始的增長緩慢,然後漸次加速,直到最快速率處叫做反曲點,也就是這條曲線上,最高斜率的一點。反曲點之後,斜率或增長速率趨緩,直至斜率等於0的水平。

       反之,衰退(老)則循反方向,一開始緩慢,然後加速,越過衰老最快速點之後,再逐次減緩,但在衰老過程中,死亡的機率則漸增。

       春天,是許多物種求偶、交配、生殖的季節。台灣平地最常見的鳥種綠繡眼、白頭翁,就是在3-5月間產卵、孵化、哺育、離巢、高飛。

       曾經我觀測、紀錄綠繡眼(2年)及白頭翁(1年)的雛鳥生長,從孵化後到離巢、成鳥,歸納出離巢高飛日約是鳥隻生長的反曲點。

       雛鳥的生長,例如重量的增加、羽毛的茁壯,大致符合生長曲線。而離巢日的觀察最讓我感受震撼。

       一窩綠繡眼3隻小鳥展翅離巢日,鳥爸、鳥媽忙翻天,牠們從旁鼓舞、教導兒女跨出成年大禮(雖然我不懂鳥語,但從其頻繁的叫聲,配合跳上、跳下、斷續展翅、環繞飛翔的行為,似乎具有示範、砥礪、催促等等用意)。2隻小鳥一鼓作氣,一下子飛向枝椏停棲,另隻好不容易振翅上衝,卻力竭而掉落地面。

       接下來,急氣敗壞的鳥父母,加速來回啄食昆蟲等高蛋白食物,落地餵食地面的小鳥,較少次數餵食枝上那2隻,而兩代的叫聲吵雜、急切。反覆餵食與鼓舞之下,地面小鳥終於在多次嘗試後,飛躍上枝頭,前後歷時約1個小時。

       我也曾目睹白頭翁離巢日,同款模式發生,從而讓我下達:小鳥離巢日正是個體生長的反曲點,牠必須在短暫時程內,將父母賦予的資源,自行消化、吸收,並轉換為自身的能源與毅力,牠在那關鍵的時段成長最為迅速,且能否獨立或夭折,也在該時段決定。

       鳥父母不可能攙扶牠起飛,只能傾全力餵食與傳授技巧及經驗,而小鳥在父母精神及物資的苛護下,必須逕自轉化、生長與創造;牠能否成活,端視牠自己的本質、努力,以及外在環境因素的總和,包括機緣或意外。

       人類的許多現象,從個人到群體,也可化約為生長曲線,當然,複雜得多。

     我的一個朋友,地球公民基金會董事蘇振輝,當他靦腆地表達,他想要在女兒蘇怡儒的結婚日,贈予她《女兒書》之際,我不確定是否像是小鳥離巢日,鳥父母急切、殷殷的祝福?只是,如同拙於表達情感的台灣人,蘇董溢於訥訥言表的神情,不由得教我腦海中浮現綠繡眼、白頭翁,父母焦急、慈愛的那一幕幕場景。

       天下父母心纖細得無以復加,實在是人性的晶鑽,能夠表達的,不及於萬一。當蘇董要我以對待自己女兒的心情,著手編輯難以言傳的這份情愫,我心更加惶恐。某些層面,我遠比大多數人,更不懂得如何同女兒暢談關心的話啊!


       秉持著一絲絲同理心,乘著蘇董數位摯友的智慧、慈悲與大愛的翅膀,就讓我替蘇董笨拙地表達,對怡儒深深地祝福!

~本文轉載自《民報》2014-06-09「專欄」

2014年6月1日 星期日

親而不暱、疏而不離

陳玉峯


    生態研究顯示,通常果實掉落在地面上的模式,大致是離開母樹愈遠處,果實(或種子)的數量愈少,畫成圖示,約呈反J型;反之,果實或種子的萌發,以及長成苗木乃至新樹的成功率,卻出現相反的趨勢,離開母樹愈遠處,成功的比例愈高,而呈現J字型。圖示如下:


    以兩條曲線相交點離母樹的距離,劃出的一圓圈,大抵正是種苗萌長、發展新世代的最佳地點。或說該圓圈附近的區域,就是更新的最佳範圍。

    這當然是理想化、簡約化的現象說明,但拿來作為人際關係的譬諭,不失有趣或饒富反思的意境,特別是在世代之間。

    絕大多數的子女得到父母的溺愛、疼愛或喜愛,若即若離者不多,放牛吃草、不顧子女死活的極稀,約略相擬於果實數量曲線。

    而子女得以健康成長、爭氣成功或出人頭天者,不見得類似果實的萌長率曲線,但過份被溺愛的子女,不成材的比率的確偏高,適度照料、關懷、砥礪者,往往較有成就,因而勉強也可以J字圖型代表之。

    兩線相交處或許足以代表父母對待子女的最佳方式,或說:親而不暱、疏而不離,恰到好處,是為好教育。父母宜讓子女獨立運作,只適度支援、照料,不礙著子女開創的自由度。

    這只是比諭或比擬。莎士比亞說,比擬是易滑的。

    其實,形形色色的人際關係亦然。遠觀、褻玩、狎近都不是好辦法。

    台諺「近廟欺神」。愛因斯坦居家附近的小孩,殆只知道有個毛髮猖狂的糟老頭,故而古人只能易子而教;人世間最難聽的話語之一,大概是反目成仇的(曾經的)夫妻互揭瘡疤?!誰教他們曾經何其親暱。

    全世界沒有完完全全一樣的兩片樹葉;人間即令同卵雙生兒,發育的結果也不會有全然相同的兩個人;每個人永遠是宇宙的唯一,有了絕對的主體性,必然也是注定的某種孤獨,70億人口就有70億個本命星。奇妙的是,人與黑猩猩的染色體相同程度高達98%,遑論人種個人之間的相似度。

    距離有美感,太遠叫做不相干;多近叫貼切,與時俱進,社會上係以基本人權為底線。夫妻可以逾越,但只因「我願意、我喜歡」而絕非「我應該」!

    放棄主體、自主權的人絕非美德,無窮細節在此不列。阿拉伯諺語:「被石頭絆倒的人如果一再被絆倒,則他是活該!」

    如何拿捏,你家的事。

~轉載自《民報》2014-05-31「專欄」

2014年5月27日 星期二

黑色的小白兔

陳玉峯



    女兒小時候很喜歡小動物,我們只好養了小白兔。女兒堅持我們要分工:我負責餵養、清糞便,她負責跟牠們玩。

    一對兔子很快地生了一窩小小兔,小小兔多隻送人了,而留下一隻全身黑毛,只在胸口出現V字形白毛,還有4隻腳掌全白毛的公小兔,女兒命名牠叫小黑。小黑很喜歡看院子外的世界,經常前腳挺高、後腳站立,那模樣活像是台灣黑熊。

    有天早上,鄰家小朋友靠在圍籬外看兔子,突然小黑衝過去,兔身直立,人、兔恰好正面對看,小孩一陣驚呼:

「媽媽!媽媽!趕快來看,來看『黑色的小白兔』!」

    我坐在書桌前,被屋外小孩突如其來的吆喝,逼出了荒謬的喜感:「黑色的小白兔」;類似,但不同邏輯的冰店吩咐:「老闆!來碗比較熱的冰!」

    人類心靈的喜感存有多種類型,其中很重要的一類是「意料之外」。事實上並沒有「意料」,而只有「之外」!就簡稱「意外」。

    牛頓運動三定律之一:物體動者恆動、靜者恆靜。生命體還是宿存著這項物體的「定律」,或可稱之為「習性」,習以為常。

    而突破「常態」或「習性」,往往就會帶來「驚喜」或「Oh,My God!」,許多笑話的「賣點」都源自於此。再深入推衍,人心永遠帶著「突破的驚喜」,這是人的天性或宗教上所謂的「法性」,旨在「衝破」宇宙定律的束縛,朝向某種「永恆」邁進,不只如此,除了物化定律之外,人類更想突破「人心定律」,奔向屬靈的原鄉,也就是一切「意識」、「我覺」的終極來處與去處。在此,不談深奧的底蘊,只談初步「荒謬的喜感」。

    小白兔之所以叫做小白兔,是因為人類自雜色兔子中找出「白子」,加以人工繁殖,培育出白子的族群,從而以白子、白毛的特徵命名為「小白兔」。而白子是隱性基因的顯現,欠缺色素,因而眼球直接將微血管的血紅色素外映使然,只要體色含有一小撮色素,眼球即非紅色。市售「小白兔」其實有很多並非「白子」,只是白色兔毛佔較大比例而已,真正的「白子」是純白、紅眼。

    鄰居小孩因大人教導,誤以為所有叫做「小白兔」的動物都是白色,小孩不知或忘卻原來命名的原委,突然看見非白色的「小白兔」當然「驚喜、驚訝、誌怪」,顯然地,打破慣性、慣例就有一種喜悅;而我聽到「黑色的小白兔」產生的「荒謬喜感」,事實上是邏輯的弔詭或所謂的悖論,因果衝突的矛盾,或亞里斯多德的邏輯對上老子、佛陀的「困思邏輯」的背反。

    小至生活調劑、壓力舒緩,乃至創意大賣點,大至局勢開創、帝國霸業,無一不包括習性、習慣、常態的突破,甚至模仿小孩俯身從胯下看世界,都可看出奇妙的新視野。

    生物學的演化是不同世代之間的變化;達爾文的演化論存有兩大階段:一是產生子代時的突變或變異,這是逢機而乏方向性的,是上帝丟骰子的行為。第二階段是環境的天擇(natural selection),具有方向性,決定適合該環境條件的子代才能存活。當環境改變,天擇壓力隨之改變,原本「成功」的個體,其子代很可能被淘汰,除非子代已突變出足以適應新環境的綜合條件。

    人類超越純生物演化的特徵之一在於:人類的心智容許在同一世代之內,進行類似多世代的演化,不斷地在個人心智上運作永遠的創新,用以開創新局;一個人成功的經驗,可以是下階段失敗的主因。一生的「成功」,必然是不斷蛻變、適應與創造的總和體。

    經驗的智慧時而予人確保不斷蛻變的成功,也常叫人墮入習慣的死亡,除非是先見之明的機先。一些商業、企業性的雜誌頻頻教人如何「成功」,但大約九成閱讀該類雜誌的人是笨蛋,通常是學習別人的成功而失敗。重點是,如何在心智上蛻變成機先,這等智慧不會也不可能在雜誌上敘述。

    歷史經驗往往是偉大文化或文明的墳場;經驗、讀書永遠不能代替活性思考!任何人絕對不是他的經驗之所生,上帝卻從來沒創造有經驗的人;古老或先進智慧的經驗一半對、一半錯,能夠講得出來的叫糟粕。

    站在大樹下,觀看風中搖擺樹葉灑落下的天光閃爍明滅,沒有任何一瞬息的光斑是固定不變的。有黑色的小白兔,有沒有白色的小黑兔?當然!

~本文轉載自《民報》2014-05-26「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