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文章-公共議題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文章-公共議題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7年12月17日 星期日

【還我一口氣,我爭一口氣! ──2017.12.17反空汙致辭,為無私、正確的愛而走!】

陳玉峯




感恩高雄、台灣這片天地、眾神!感謝現場熱情的台灣人,認識或不認識的朋友,大家好!
~過生日時,為什麼要吃蛋糕、一口氣吹熄蠟燭?蛋糕代表新生;吹蠟燭提醒你,活著就是一口氣而已!今天我們必須為一口氣走上街頭,代表這就是21世紀台灣的悲哀!~
濟濟的人民因為空汙,需要戴口罩出門,代表這個政府不知羞恥!
當一個總統嘴巴說溝通、再溝通,他的官僚、他的決策者,聽說,只是聽說,只要走上街頭的人沒超過五千,就可以不用甩他,如果是事實則代表什麼?代表這樣的政權,是有史以來腐敗速度最快的一個!
當一個政權,利用以前幫助他的朋友,用來對付以前幫助他的更多朋友,代表什麼,代表什麼?代表這是一個正在自殺的政權。
各位朋友、鄉親,我們今天在這裡只為了最卑微、最根本的,請還給眾生一口氣,我們在這裡要爭一口氣!請還給我們一口氣,我們要爭一口氣!
現場有一位長期拍攝紀錄片的黃淑梅導演,她今年完成了一部空汙的短片,她訪談的一位媽媽說:
空氣汙染不是無聲無息的,「空汙是有聲音的,是表達在孩子們的氣喘聲中;空汙是有影像的,是呈現在孩子們凹陷的胸腔上」!
一位六輕旁的小女孩也說了一句:
「味道是有記憶的!」,是的,汙染的味道,會形成一輩子的夢魘!
我今天站在這裡,是懷抱著羞愧與無限希望的心情。
為什麼羞愧?因為1990年我在台中反空汙,當時沒有人甩我們,沒有人在乎,而我們這一代眼睜睜地看著不斷惡化的汙染,卻沒能做出關鍵性的改變,所以我很慚愧;然而,今天不同了,更多的公民意識覺醒了,大家的社會人格實踐了,今天大家代表什麼?就是代表這個社會國家無私而正確的愛,愛自己、愛家人、愛朋友、愛眾生、愛子孫,台灣的希望就是像大家,請大家給自己一個肯定!也請大家互相握握手、擁抱一下,互相鼓勵!
鄉親、朋友啊!我永遠相信整體時空生界的大方向,大化自然是我的信仰。我還是要強調講了340年的提醒,經濟學(Economy)及生態學(Ecology)本來就是同一個「家」,是一體兩面的同一件事,今天為什麼人口愈減少,汙染卻愈嚴重?環境污染是資本家、特權者賺多賺少的問題,是欲望與良知比例原則的問題,是普遍人民與世代子孫權益的分配問題,從來就不是環保與經濟發展衝突的問題!請問,全世界哪一家工廠純粹是因為做環保而倒閉、關廠?!過去的政權創造環保與經濟衝突的假議題,現在政權不應該照單全收還加碼,前瞻計畫幾千億應該撥出一部分,投注在過去錯誤的彌補,而不是落井下石、繼續作惡!
鄉親、朋友!很久以前,有個很有錢的工程師,他的小孩叫陸正,陸正被綁架、撕票後,傷痛之餘的父親不但沒喪志,他開始做公益,他說:以前我只知道我家的好,現在我知道社會若不好,保不了我家的好!
為了所有人的好,首先我們需要健康的呼吸!我們今天為還我一口氣而走;為爭一口氣而走!讓我們一齊高呼:
還我一口氣!
我爭一口氣!
以前許多遊行,我都跟朋友說:我們正在創造這個社會,還沒有存在的道德跟善良,今天也一樣,還有,我說:我過去戰鬥、現在戰鬥、將來戰鬥,我死後一樣戰鬥!因為台灣精神會永遠地傳承下去!
奉台灣之名,我永遠追隨大家的腳步,向前走!

還我一口氣!我爭一口氣!感恩!

2017年10月30日 星期一

【無國界的台灣秀梅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來台演講系列之三】

陳玉峯

鍾秀梅教授(中),左為陳月霞女士。

遠在16世紀末,台灣就是國際的台灣。1995年葡萄牙政府發行的紀念金幣,將該國與台灣的關係界定在1582年!我沒有收藏具有世俗價值物品的習慣,但真的喜歡該枚金幣,只因明確的「TAIWAN」及台灣地圖的浮圖可愛,遠比我們現在通行的新台幣系列美麗多了!
文化是不斷創生的活體。歷史之所以有意義,正因我們就是歷史,歷史在我們的血液中流走,歷史在我們DNA的螺旋中鑴刻。我們不僅不可能遺忘歷史,我們從來以普世價值及人性不斷地開創!
因緣際會,自從2014年我落籍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以來,我吐納在百年歷史建物的場域,欣賞著個性十足、活力四射的同仁師生。其中,有幾位老師一直在台灣的接軌世界面向不遺餘力,例如蔣為文教授長年深耕越南、東南亞,成就擲地有聲;另有許多老師之於歐美、日本等,建立了渾厚的文化交流,而鍾秀梅教授縱橫跨國龐多普世人權等運動,我台文系正在進行的「諾貝爾獎國際論壇:世界的危機與希望大師系列講座」,就是她用心規劃的項目之一。
提起秀梅教授,全國社運、環運界大家或都熟悉與讚美她。早在台灣美濃反水庫的年代,秀梅不僅投入在地運動,1994-1997年間,她將台灣的反水庫帶上國際,她本身參與巴西庫里提巴的第一屆國際反水庫會議、反對泰國政府在湄公河上游興建水壩等等;她也相當關心亞洲社會的草根民主、生態與社會正義,她自1997年起,即加入「亞洲另類經濟發展組織」,該組織以關懷亞洲社運的人士及學院「進步學者」為主。
千禧年至2005年期間,秀梅教授則關注澳洲難民、原住民等人權暨政治的議題,她參與澳洲雪梨的「城市社會論壇」;她更是在瑞士發起的「全球千名婦女爭評2005諾貝爾和平獎運動」委員會的委員之一。
除了長年環境社運的投入之外,秀梅在台灣則是為「浩然基金會」設立「全球化計畫委員會」,她是20162017年的召集人,她在民間推動台灣人同世界友人及國際非營利組織之間的合作、交流,培育台灣人在跨國個人或組織連結的實務經驗。
因此,她在我台文系引導學生視野,她開授「台灣語言基礎及寫作」,以台灣的主體意識,銜接世界;她也開授「文化與社會基本議題」、「族群與文化專題研究」、「知識份子與社會介入」、「社運全球化」、「全球化下第三世界的性別政治」等等課程,也就是說,她將台灣的民主政治、人權、性平,以及人類正義等諸大議題,以其長年接軌世界的專才,引導、開發台灣學子的視野、心胸與格局。
她在20171月底卸下台文系主任行政職之前,投注相當心力在籌劃「諾貝爾獎國際論壇」。她曾經多次徵詢我的看法,我認為即令完全沒有公費挹注,我們也可以獨立完成,但龐大國家經費投入在諸多雜項事務,更該實踐具有普世價值意義的優質計畫才是,何況我心目中如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亞歷賽維奇等等人才,最適合引介來台,甚至於我都曾經向成大蘇校長建議邀請習近平、ISIS代表人物等前來演說。
我在2010年曾撰寫一計畫(收錄在拙作《山˙海˙千風之歌》,2011年),利用台灣的最大弱點,創造最大的優勢,因為給我一個立基點,台灣可以溫和地撼動全世界。在台灣人權自覺程度低落的現況下,根本不了解放棄台灣主體、自主權的自我矮化之下,絕不可能加入聯合國,因為國際人權、國格等,必須由台灣主體人權去自我爭取,世界各國瞧不起自我放棄,卻等待別人「同情」的弱勢。
台灣根本不必加入聯合國,而可以結合世界上「不被承認」的百來個「國家」,另創一個「聯合國」,純粹由民間、公民社會來串連。台灣可以擔任不被「舊聯合國」承認的國家、地區或組織,進行國際交流的平台或窗口,發表地球宣言,楬櫫世界新境界,成立全球性軟體大政黨或國際組織,開創新世界的政治制度,滙整全球、世代重大的公共議題,扮演穩定全球的新角色。
當年我鉅細全括的計畫,看過的人只有李前總統說「讚」,「但要很多錢」,我不以為然。反正歷來我提出的一些構思,都在欠缺理想、浪漫的投降主義中,被視為「天方夜譚」,遠遠不如秀梅教授一步一腳印的國際實證經驗。
這次,秀梅辛苦主導的「突尼西亞全國四方對話集團」來台演講,本校校方也已同意提撥部分經費舉辦,加上社會各方贊助,已然成局。我要特別感謝與讚美秀梅教授的任勞任怨、鍥而不捨的付出。
依我在台文系四年來的觀察,秀梅教授處處為學生設想,且隨時出手幫助師生;她為人樸素無華,謙沖和藹而平易近人,特別是溫和大寬容對人的真誠,善以同理心待人的胸懷我最欣賞,而且,無論多大的付出從不居功。只有一點我不苟同,就是太過謙虛,做了龐多的事工,卻想隱匿在幕後,而她本來就具足領導格局的恢弘氣度。還好,這次諾貝爾和平獎來台演講的所有事務,她全盤主事,且擔任主持人、發言人,以及一切的決策。而我,負責後勤支援、攝影或打雜。
秀梅教授是我台文系在社運、族群與文化、第三世界國際串連的要角,更是台灣無國界的天使。台灣政府當局若能稍加重用她在國際政治、社會的影響力,誠乃台灣之福!
歡迎國人於1220日(三)下午530 - 900,前來成功大學成杏校區成杏廳,分享突尼西亞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代表人物之一,梅沙悟德˙荷穆達尼先生的大師講座:〈突尼西亞青年:希望與挑戰〉,並欣賞秀梅教授主持的風采與智慧,還有在全國幾個地方的講場,秀梅教授也都會全程主事。
成大成杏廳的這場多元政治智能的前瞻盛會,我們也邀請到多屆金曲獎得主的羅思容小姐,作開幕及閉幕的金曲獻唱!





2017年10月29日 星期日

【台南募款餐會引言(2017.10.28)】

      陳玉峯


        過去我們經常聽到,關於社會公義的事,大家互相鼓勵: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眾志成城!
       關於3、40年來台灣環境運動的事實卻是:沒錢的出錢,無力者出力,就算是孤鳥,我也義無反顧,雖千萬人吾往矣!
       陳椒華教授就是這樣的人,濟濟投入台灣環運的朋友就是這樣的人,所以今天如果我沒來,我就對不起台灣,對不起歷史!
      這幾天在FB上看見椒華在公聽會上,對著官僚勸說所謂國土計畫的問題,我心淌血,我想起2、30年來在相關議題上,把舊畫面、幾十年的舊建議拿來重播,內容幾乎一模一樣!

       也就是說,行之長年的思想、價值系統、對本土的認知、對世代負責的道德及承擔,超過半個世紀不但沒有提升,反而更加沉淪!我分析一下政治的時代氛圍,也許可以解釋一部分為什麼民進黨政權對環境、生態的政策及態度,將(是)比國民黨時代更惡質?
       國民黨敗逃來台灣時,1947年228事件以及隨後38年的戒嚴白恐,其政客背負一大筆欠台灣人的天債,雖色厲但內荏,加上他們是以四維八德禮義廉恥作假招牌的,千禧年之前畢竟還不敢以土匪的真面目示人,因而種種社運、環境的訴求,尚能獲致至少表面上的正面回應,對待社會正直、公義人士尚會尊重三分。直到民進黨第一次執政之後,下流猙獰的面目才逐漸和盤托出,且在2008-2016年間徹底投共,宣告直接以台灣為敵,也註定只剩下啃食黨產,作最後的「死而不僵」。
       民進黨不同,他們承接了台灣先人舊不幸的庇蔭,打著公義起兵,坐收台灣人集體的福份,最關鍵的,心態上不但沒欠台灣人,反而是以大善人之姿君臨天下,更不幸的是,除了阿扁時代還懂得禮賢下士,尊重昔日一起打拚的戰友之外,二度執政後,小格局、小鼻子、小眼睛、沒學問、無深度,嚴重欠缺反省能力的弱點,就逐漸顯露,而且,其第二代、第三代搭順風船的,將過往國民黨的統治術照單全收,更加青出於藍,權力中心不斷爭奪過往國民黨時代扶植或裙帶的政商利益,派系分贓毫不遮掩,環繞在權力核心的佞臣竭心盡力排斥社會上有才能、有節操的剛正人士,重用的,大半是半忠奸仔,或能力不佳、見風轉舵的投機客,發揮以台制台的人性悲劇。他們急於籠絡財閥政商利益團體,因而面對環境人士嗤之以鼻,更重用善於妥協、別具用心或乖乖牌的社運人士,以其人之道反治其人。
       因而如國土計畫、水土保持等議題,有違他們的政商佈局,加上真正剛正不阿的環運人士比例並不頂高,在小名、小利的誘惑下,骨子裡很容易敗倒。如此而官民沆瀣一氣的現象,或將愈演愈烈。因而我們幾次推薦如陳椒華教授之流的人,當局從來避之唯恐不及。我老早就預估民進黨二次執政下,環保與保育等世代正義議題,形勢必然更加險惡!

       有次某官員跟我談起部會組織改造、農林長遠保育大計時,我問他:滿朝文武,哪一位官員具備百年思維,真正瞭解國土大計,又真的是胸懷世代的無私智慧的勇者?他深思許久,啞然搖頭!
       所以我必須強調幾十年來的一再強調,改變的可能在民間、在年輕世代、在每一位陳椒華手中!
       所以今天我老調重彈,從集水區系水庫的活水源頭,以天然林生態系的角度,再次解析根本議題。然而,今天主要為集氣而來,為見證與肯定在座大家的台灣正氣而來,因而生態學理與議題只能以一半時間點到為止;另一半時間,我要為募款著力。


2017年8月9日 星期三

【部會組織改造的深思(3) ── 價值觀層次的考量】

陳玉峯

        阿里山大檜林之所以被石田常平發現的直接「政策」是:18991月,嘉義日本當局認為,要有效統治原住民必須辦教育,而辦教育是教小孩,小孩就會教大人,遠比直接教育大人有效多了。於是,石田常平奉派到達邦興建「駐派所」,因而深入內山發現二萬坪以上的大檜林。
        沒有好的基層,不可能有紮實的施政。
        1985年我擔任剛成立的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保育暨解說兩課課長時,東埔一鄰住民抗議山豬「入侵」農田卻不能打,我說山豬入侵農田你打,違法我負責,但你不能打到生態保護區內。我很清楚這沒有解決問題,只是管理處初成立的暫時性權宜,管理處必須在地蹲點、深入民心,化阻力為助力,且是最根本、最大的助力。
        全球保育運動歷經半個世紀以上的經驗,一致同意「區外保育」正是根本;我開授「保育生物學」強調內在價值觀的轉化更是關鍵。然而,全世界在進行區外保育的手段,總是偏重經濟誘因,偏偏觀光遊憩或自然生態旅遊在資本主義的模式下,總是流於所謂「觀光泡泡」的陷阱,在地人迎接旅遊觀光的過程,頻常掉入「韋伯理論」的生、住、滅,最後也得不到什麼究竟好處,甚至賠了夫人又折兵。
        台灣一些原住民聚落歷經一連串的蛻變,一樣「成住壞空」,更慘的是,在盛景之際,由於金錢利益的分配或追逐,原本美好的傳統文化潰決,族人反目成仇,達奈伊谷、那馬夏鄉……,只是尋常案例,人性使然。
        保育史上有名的「共有區的悲劇」一向赤裸裸地明、暗演出,不會像〈馬克白〉還要遲疑「……to be or not to be……」,政治當然是人性。然而,人的價值觀原理是:價值是一些人先賦予的;價值觀是傳染的或可感染的;價值觀是創造性的。而保育觀是工業革命之後,對全球環境破壞到一定程度之際的後現代反思;保育觀是先進的政治議題,保育價值觀先前大多以經濟利益去誘導,卻罕有深一層次去建立文化價值觀,事實上,保育價值觀存有更內在的,從自我中心、社會或文化中心,進臻到深層生態學所謂的「生態中心(ecocentrism)」,但這是西方文化的進程,就台灣或我本身,我了悟保育價值觀乃人同萬物、人同環境、人同世代、人同神靈、人同宇宙、人同己靈等,內在的聯結與合一。
        在現今政治事務層面雖然很難談到價值觀或人心聯結的層次,但部會組織重組卻實質影響到價值觀層次。
        以下言論只是個人思考的一部分:
依據目前組織改造的方案,主管台灣國土最大面積的森林單位如果留在農業部,就30年來的社會氣氛或政治風向而言,恐將被二分法劃歸為生產部門,有違「民意」;反之,若移至環資部,表面上保育「勝出」,卻暗藏著保育與生產分家的問題。保育與生產的「分家」,某層次也類似保護區內外的問題。
        20世紀上半葉,美國的保育分成兩派,一派叫「保存派(preservation)」;一派是「保育派(conservation)」。後者殆即保護兼利用;前者有時候會被視為保育的極右派。後來,保育派勝出。請注意,美國土地暨資源廣大、豐富。
        簡化來說,林務局劃歸環資部殆即「保存派」;林務局留在農業部,且真正執行保育兼部分利用,或即「保育派」。
        以長遠立場思考,台灣是很難長期維持純保存派,保育派較可能持久。
        然而,1991年我前往六龜屯子山區調查砍伐原始林,拍攝挖掘巨大櫸木樹頭,搜證假借研究之名而行「盜取」貴重木之實,從而揭開另波森林運動,責成行政院下達「禁伐天然林」的行政命令以來,林試所少數人給予民間的印象就是「伐木派」遺緒,因而林務單位留在農業部,必然引發大反彈。
        事實上農林漁牧(傳統廣義的農業)並非純生產,雖然的確是一級生產者,然而去探尋老農、老漁人,幾乎都有其一套與大地、自然共生的「類永續」概念,絕非純生產或工具型的利用而已。
        農委會(農業部)不得不生態化,不得不走向生產與保育一體成形。農委會從來最是高度依附在地殼、土地最密切的單位,最最需要生態學整體論(Holism)的經營,也就是說必須換腦袋,而不能停留在「生產」單位的狹義,當然更需要保育價值觀及其實踐。
        前農委會曹啟鴻主委來找我「聊天」時,我跟他強調過往百年,台灣犧牲農林土地生界,奠定如今經濟成就(註:日治時代農業台灣、工業日本,以台灣為南進基地;後50年,以農林培養工商,將台灣當反攻跳板),「您絕對有資格在行政院會大聲疾呼以工商迴饋農林,而不再是搖錢樹,或弱勢部會!」
        也就是說農業必須大大轉型,進臻保育型。何況許多農地上存有許多野生瀕危、珍稀動植物(例如草鴞、石虎、水雉等等),光是我居住的大肚台地就是如此,遑論全國繁多邊際農地、牧地、淺山、埤塘、海岸濕地等等。
        另一方面,林務局宣稱「無國土保安、環境敏感疑慮之經濟性生產潛力區約12萬公頃(佔國有林面積之6.5%)」,「可用於木材生產之人工林」,在林試所某些人士「磨刀霍霍」的鼓吹伐木營林下,引發民間、環保人士強烈的憂心,坦白說,就我個人而言,如果沒有勘查過這12萬公頃林地,我也不可能相信其為「人工林或無國土保安、環境敏感疑慮!」否則,一旦重啟林業,毫無疑問,新一波山林運動必然傾巢而出!
無論林務局歸隸那一部會,取信於民、觀念暨行為的大轉型是所必要。
就現實而言,公職人員「穩定性」相對地高,要改變思想行為或價值觀實屬高難度。然而,與其等待世代交替的漫長時程,另有高度可行性的做法。
我在國家公園任職時,同仁有的來自觀光局、林務局或地方政府等,也有人轉任特生中心、教職、其他公家單位,流動是司空見慣。
因此,行政院可以考量實施志願或義務型的輪調制度。義務或命令型乃針對中、高階公務人員(技正以上,因其具備專業自信度)實施,責成在保育及生產單位之間相互輪調,例如國家公園與林務局之間。
試辦幾年後,擴大種種專業技職皆可施行。此舉或為另類職訓。
總之,從目前所謂的部會組織改造,即令行政院定案,組織法走到立法院,乃至通過、施行,仍有一段時日。無論如何,從政治、社會、相關機關(構)人員的異動,不管從那個角度及現實面深思或沙盤推演,我都不認為適合。尤其目前「從上到下」的規劃,不僅欠缺深思熟慮,更已偏離理想與初衷,一旦貿然為組改而組改,徒增行政耗損,影響社會觀感,不如暫緩兩年,從下往上重新務實檢討,待各層次上下面面俱到,再行組改不遲。
最後,我對某些傳媒「刻意激發」行政首長的「本位主義」深感不然!例如傳媒刺激農委會主委組織被瓜分云云,恰可提醒自總統以下政務諸官,謀國真的必須「堪忍」才可能負重,謀遠必須具足充分的智慧與信仰,體察民意絕非假民調的唯恐天下不亂,而一旦謀定,當然大刀闊斧、勇往直前!

組改,目前不宜!

2017年8月8日 星期二

【部會組織改造的深思(2) ── 不整不合的環資部?】

陳玉峯
部會組織改造之牽涉國土利用、永續保育、世代環境等議題者,總該著眼的根本議題例如:21世紀全球氣候等變遷之下,國土利用的終極目標、其與所有部會的相關、20世紀問題的總反省與改革等等,本文先就問題現象,以及環資部組織結構到底整合了什麼碗糕,舉例介紹。
試以簡約方式,說明台灣國土今後最大問題。
常識告知,一條道路穿過山坡地,一定在路側切斷或形成基腳懸空,崩塌通常逢機隨之而發生,安全或工程考量當然是穩固基腳。
試將台灣看成一座山,則1,500公尺以下的低海拔地區,大致相當於台灣島的基腳,也就是20世紀全面開發、最高密度土地利用的區域。而局部地區開發上升至海拔2,500公尺上下,例如茶葉以百年的時程,從低海拔文山茶、龍井茶,經鹿谷烏龍、二七仔,到阿里山公路的阿里山茶、梅山鄉瑞峯等,乃至現今的梨山、大禹嶺高山茶,加上高冷蔬菜、溫帶果樹等,農業上山的現象。
阿里山公路通車後,茶園由此上下擴張。
一片新墾殖的茶園,由樹頭可看知此坡地原為樹林。

1980以迄2010年代,我書寫過的林業、礦業、農業、觀光遊憩等等問題,不下數十本書,不再贅述,但我必須強調,除了林業政策稍有轉向之外,開發或耗竭利用的模式從未停止。如今,更恐怖的,水庫集水區的第一級環境敏感區,竟然要透過8月即將定案的「國土計畫草案」全面解除,夥同環評子法、全國區域計畫的自廢武功,重要溼地、海岸保護區等,數十年民間艱難打拚的一點點小成果,即將骨牌傾圮?!我實在想不懂內政部葉部長不也是先前環境運動的先鋒嗎?環保署李署長不是長年站在本土打拚的,我雲林鄉親嗎?究竟是什麼樣的政商力量,竟然要置台灣國土生界於死地?然後,在法規全面鬆綁下,「傳媒」炒作的是「露營區」管理沒有法規;行政院急著要進行的卻是成立兩個部,林全內閣對待台灣難道比次殖民地更不如?!天啊!小英政府到底怎麼了?!
而各類有良知的專業,聲討數十年的攔砂壩、河川整治、水土保持、治山防洪等等工程部門,超過1甲子的永續工程掛帥,迄今或從來透過常態預算,以及暴發戶式的災變後重建,形成「無敵鐵金剛」,更與選舉、民代、政治人物綁樁、黑道、各級政府等,無縫接軌,難道只因水利署納入環資部的三級單位,就能解決歷來的根本腦袋問題?
且讓我們檢視2012年及2016年環資部組織架構草案的差別:
環境資源部組織架構草案(2012年版本)。
環境資源部組織架構草案(2016年版本)。

光從相隔4年的版本表面可知,氣象局被抽回交通部,則不知道環資部的氣候變遷司是自己另行收集長期變遷大數據呢,還是跨部協調合作?林務局改成森林及保育署,與國家公園屬平行並列,實質上跟過往一模一樣,並沒有任何整合,則先前在業務上重疊與衝突的問題,例如火災處理、野動危害農作之際、遊樂區與遊憩區(前屬林務局,後屬N.P.)、委託研究計畫反覆重疊、經管理念差異……,一項也沒有因為設立環資部而解決,更不幸的是,新近,國家公園(署)又被抽回原本建制,環資部原先理想的整合淪為不能整合,殘障改組?而林全院長竟然就隨口答允內政部,令人懷疑院長到底清不清楚問題所在,而政務委員又在幹什麼組合?!
試問現今林務局新竹林管處觀霧森林遊樂區的遊客中心,跟雪霸國家公園的山椒魚生態中心,相隔30公尺,國家是這樣地浪費人民血汗錢,則每種珍稀動植物要不要每個單位蓋個豪華館?新成立的環資部解決什麼疊床架屋?!
以前我批判台灣的森林法、國家公園法……都是「特別法」,沒有那個法比那個法大,因而遇到現實衝突層出不窮的案例,又回到人治協調,而非法的貫徹。而今環資部收編(又被內政部、交通部「抽銀根」)原本各自為政的各「署」,則各三、四級原班人馬的單位衝突時,部本部那「7個司」、「6個處」、「4個會」能解法問題?最後還不是回到部長的人治好裁決!則換個不同價值觀的部長,不就雞飛狗跳、人治至上?!
本文尚未涉及多如牛毛的實質問題,只就兩大議題拋出:
1.            環保團體歷來呼籲的,正是土地生界實際發生的困境之如何解決,人民摸不清政府機關大大小小單位的關係!我們要求的是,政府有關公職,在觀念、行為、施政的大改造;我們最迫切需要的是由下往上,由歷來問題的解決及前瞻遠見總盤點之後,配合國家終極理想與目標的長遠綱領及政策,由此綱領及政策才去規劃最適合的組織結構,而不是現今由上往下的官位新分配!!
2.            官方十多年來的本位、上位「組織改造」,版本不斷「翻新」,「翻新」的機制,並非依據理性、理想、遠見、長遠解決問題諸原則,而是某些「要人」「關說」的「成果」?!試問,朝令夕改的改組真的是國政水準嗎?何況,最新版本(不是2016年版)根本是「不整不合」,無能解決「宿疾」,或將引發更多人治的危機,充分淪為改組而改組的盲目?!
蔡總統啊!內政也得稍加用心啊!5.20您不是強調要解決問題的嗎?
附帶舉一實例,有待行政命令即可立馬解決:
我一位年輕的友人、學生王豫煌博士,新近以無人載具空拍了一大堆「河川整治」。從照片上看得清清楚楚,一條小支流的一小段,浪費國家資源數百、千萬元,將天然河道整成人工,則一陣土石流下來全歸烏有;一小條溪澗只要工程車到得了的地方,就可「整治」,整死自然、整空人民荷包,然後,全國151條大小條河川,千萬條支流何處、何段不能「整治」,難道國家要繼續幹這類鳥事嗎?
林全院長啊,您只消下道行政命令就可解決這等荒謬不是嗎?!攔沙壩呢?數不清的,以竹竿代替鋼筋的駁崁呢?非不能也,不為也!

  
以南投中寮「粗坑吊橋上游野溪整治二期工程」為例,此為施工區剷除南岸植被的前後對照(2016/08 vs. 2017/03)(王豫煌博士提供)
 
 
 
20032017年的衛星影像,並未發現兩岸有任何崩塌災害,卻大規模施作護岸工程,嚴重浪費公帑。(王豫煌博士提供)
工程設計及施作,徹底破壞溪床的自然結構,溪底用水泥加石塊刻意施作成魚鱗形狀的景觀。(王豫煌博士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