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3日 星期三

【唯一時刻】

 陳玉峯

 

靈鷲山的天然林 

如果你擅長於理性思維、邏輯思考,則不妨全方位、多重面向去玩一玩莫比烏斯圈;更該不斷地探索20世紀以來,對光的「楊氏干涉實驗,也就是「光」既是粒子,也是波動,隨著觀測者而改變「行為」,或說,人的「意識」影響了實驗的現象,心識、意識決定了一切,因果律不是客觀的存在,心物可以同一回事;幾何、數學、物理或一切的宇宙萬象的探索,你都該深入探討其與生命的關係。

如果你偏重直覺、聯想、所謂的文科藝術等等,或許自然界可以給你莫大的啟發。對我而言,背景是理學院自然學科的出,一輩子在山林田野調查,每株天然自生的植物都是應觀音、菩薩或阿羅漢,要不然你說,人類所謂的美德當中,哪一植物不具備?人類各種缺點當中,植物似乎都沒有不明顯,這是菩薩、羅漢,尊才是?

另一面思考。人們所謂的鄉愁,除了人事之外,很大的一部分,來自出生地或童年環境眾生靈所賦予的印記,形成人類出生後一段時程所謂的「印痕遺傳」(:人出生之後,一部分的類似遺傳的狀,其實是在童年時期,接受環境的刺激才定型者),形成終身通常無法剔除的習性、狀、部分的直覺、道德或價值觀,類似永久記憶的烙印,當在修行似的冥思入定前睡眠時,常會跑出來的意識活動的內容之一。

人在彌留或所謂的「中陰身」,遊蕩在意志、思維已經消失或序的狀況下,如果你的童年曾經有段天然山林的印痕,那將會是息、安詳很大的助力,會在你覺都滅中,在極度黑暗之中,綻放無比的光芒。亮光,似乎就是所有覺記憶最終熄滅的黑暗的昇華

水藤 

我的一生中,任一時刻的際遇都是唯一

20211028清晨,我在台東低山闊葉林凝視著萬象。自然的山林各個樹層、各樹種的枝葉,在空間的佈列上井然有序,分化而動態互補,葉片的大小、密度、擺動,更參與微調,而整體展現出舒坦、呼吸的順暢、光影的韻律、明暗的對比或漸層觸感的連動、意識流的按摩,示現了整體論(holism)的質感與美學,不擺設、無庸刻意;當陽光掃射下來,光瀰漫過來,露珠層層跳轉下來,你就會明白:啊!就是這樣!

當六明打坐、止息下來,一句話刺激他:「在那不思善、不思惡的那個當下,就是你的本來真面目啊!」,也是這樣。

2021年以來,我在靈鷲山、我在東台濶葉林,不感受天文、地人文本的同體共構,一體成且交互示現,這是人類身心靈或文化的根源,一切理論或生命內涵的丕基,李維史陀說的:「沒有任何為文化產物的東西,不是來自對自然的愛與尊敬,也是這樣! 

浸水營古道的綠花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