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28日 星期六

【南一段行腳之五 ─絕地武士】



雄偉的玉山圓柏喬木巨靈(2013.2.28;陳月霞攝)

~南台高山沒有森林界線(timberline),玉山圓柏、台灣冷杉、鐵杉、雲杉、松類甚至紅檜,有時不再有海拔高低的「階級」定位,而三不五時彼此混生,特定區域則偶見形成「越位」的純林(例如玉山圓柏喬木林),也就是說,南台高山衝破溫帶文化模式,以南國的熱情,將「熱帶雨林政治學」帶進溫帶地域,恰與2021世紀的台灣政治相似!而西元18961113日,台灣歷史上第一位植物生態學者本多靜六博士攀登至玉山風口下,同行領導人─竹山撫墾署長齊藤音作,單獨登頂玉山東峰,埋旗為證;18981226日,德國人史坦貝爾證實齊藤為文明人之首登玉山東峰,他自己則成為玉山主峰頂的首登;齊藤氏下山後上奏明治天皇,而於1897628日,告示第六號頒佈,將玉山改名為日本的「新高山」;本多靜六則在1899年,發表了台灣歷史上第一份植被帶的報告,這篇報告首楬台灣高山的生態特徵,直至21世紀,其見解仍然屹立不搖!~
生存且可能焚毀於上次小冰河時期(西元1350-1850)的玉山圓柏(2013.2.28)


〔文獻引徵〕:
1.      本多靜六、齊藤音作首登玉山東峰及新高山命名誌:〈靈山聖地話深情〉,收錄於陳玉峯,1996,《生態台灣》,46-50頁,晨星出版社。
2.      玉山頂首登的歷史公案:〈誰是攀登玉山主峰頂的第一人?〉,收錄於陳玉峯,1997,《台灣自然史3台灣植被誌(第二卷):高山植被帶與高山植物()()610-614頁;相關歷史2425頁,晨星出版社》;玉山圓柏資料見同書204-213280-319頁,以及各章節散見。
3.      台灣歷史上第一份植被帶的勘查報告:同上文獻24-35頁。
2013227日夜,我們紮營在距離關山頂北方約1.5公里處,選擇在中央山脈主稜線稍下方,過往曾經存在過的舊山屋遺址附近,海拔約3,400公尺。
228日星期四,台灣國難日,天氣轉佳。腳下東台雲海浩蕩無極,預告台灣即將否極泰來乎?事實上此行11天的天候,就屬登南台首岳的228為最佳。
吃過早餐後,我講解台灣冷杉林生態,包括有趣的「母雞效應」,也就是一株台灣冷杉繁殖下一代小樹的範圍,通常侷限於以其樹高為半徑,畫出來的圓圈之內,且愈小的樹愈接近圓周;幼苗、小樹的樹高,恰好由圓心的母樹,朝圓周遞降;冬雪期,冷杉枝椏上的皚皚白雪,從母樹側枝往小樹漸層套疊,彷彿母雞伸展羽翼,庇護小雞的模樣,故而我將冷杉世代繁衍的現象,戲稱為「母雞效應」

2016年5月26日 星期四

【時局綱要】




李前總統跟我說:「我是:不是我的我,我是:耶穌基督在我裡面的我,這樣的我,做起事來就不一樣!」
如今,蔡總統不是一個人,而是250萬年台灣生界變遷、400年文明開拓史、現世2,300萬台灣人的普世意志代言人,更是世世代代歷史的新起點。
我盼望新政府的府、院、會、部首長們可以談出他們心目中,台灣國家的終極目標與理想,整合蔡總統的各大政見,形成國政大綱,而後,依據這個國政大綱,各院部會等,才能規劃各階段性的政策,這才是整合型的政策,從政者也才有了應有的格局與遠見,從而產生一些世世代代的政治家,而非政客。
關於新局,但綱要如下:
一、台灣文化的三大斷層亟需正視與籌謀密合(如附件)
二、政策有實、有虛,虛者可採「針尖理論」;實者未必需要明講,必須配合國際實況,作高度彈性的詮釋。
三、過往政情使用了「民氣」,卻尚未妥善運用「民力」,期盼新政府善用民智,順勢引用民力(如附件)
四、新閣佈局顯然是蔡總統觀察、參與先前幾任總統初任時,用人思維及檢討後的構思,大致是「老成持國」,先求持穩,再圖創新,因而大破大立的格局開創,可能是第二大階段的主軸。因此,府院至草根民間的上下對流、南北東西區域思維的均衡、世代或性別等等斟酌,目前尚未著力。
☆五、在此新閣施政下,力求最有效率的變革,最重要但最不顯現的大改革,足以扭轉國家社會價值觀、風氣之一,便落在考試院。

2016年5月23日 星期一

【文化政策】



 
2015.10.20於台中文學館
20151020日,前台南市教育局長鄭邦鎮教授找我一齊參加2016全國藝文界蔡英文顧問團」成立大會,蔡主席致詞時談出了她的文化政見。之後,現場參與撰寫該批政見者之一的老朋友問我:「如何?」我答:「今天是盛會,大家高高興興就好,不談看法。」她追問,我不想講客套,只回她三個字:「沒靈魂!」她臉色不佳。
也許該批文化「政策」有其獨到的智慧,至少很大的一部分係檢討過往而來,也許以後我再仔細斟酌後,會認同大部分也未可知。但是從我對台灣自然史、台灣歷史、台灣文化一輩子的認知,難免有些對台灣深情的期盼;一生最精華的時間都投注在社會運動、弱勢運動,難免對得來艱困的本土政權,有著較理想性的期待。
在此只說部分綱要。
文化如果要有政策,在台灣主體意識面向,最好或必須擬訂並執行「解決台灣文化三大最嚴重的斷層」的世紀問題,這是將近四百年來,我認為最嚴重的盲斷層系列。
一、台灣250萬年自然史、自然生態文化或土地倫理(含原民)尚未與台灣現今文化充分合體,且是最嚴重的鴻溝。這是文化地基的議題。
二、現今合體670年的「政教」(專指宗教文化)與台灣主體意識大大衝突,嚴重政治化的宗教一直在「赤化、愚民」台灣人,力促普羅大眾朝統;而體制教育系統(特別是大學以上)從來在貫徹「大中」思想,整個社會最欠缺反省、改革的,就是大學教職系統。而且,宗教文化與教育文化之與台灣自然土地生界也存有鉅大的斷層。教育系統與宗教系統是今後最迫切需要被革命者。
三、台灣政權與台灣草根文化尚未充分合體,歷來政治只利用短暫的「民氣」,而從未結合「民力」。歷來形成的「顯性或主流文化」與「隱性或草根文化」的斷裂,一直未能充分合一。
此外,台語文(北京話、福佬話、客語、原住民各族語言、外來語)系列的「多元」發展,尚未得到國家充分的輔助、調節或撮合。
關於文化政策,除了必須解決三大斷層之外,以下三原則是我所關切。
一、文化如果要有政策,請確保全民多樣自主發展的生機。文化政策的目的在於文化沒有「政策」!文化政策的本質、價值及目的即文化本身;文化部不是新聞局。
二、文化如果有政策,請少些歸納,多些演繹與創發(註:一些機制在於審查計畫的決策人員)。
三、資源分配請注意比例原則,草根與菁英、各世代、城鄉等等比例,至少可依每年度逐步調整之。 

時空、世代、土地、具象與抽象皆是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