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9日 星期三

遍地開花》法國巴士底獄前演說 聲援反服貿

台灣學生反服貿佔領國會的行動,獲得遍布全球19個國家的台灣人聲援,而在人權與革命搖籃的法國,也有台灣民眾群聚當年法國大革命的起源地巴士底獄(Bastille),發表聲援台灣學生反服貿的演說,並且痛批中國共產黨由外打壓台灣國際地位、中國國民黨由內箝制台灣民主的行為。

演講稿中譯全文:

我們來自台灣,福爾摩沙之島,一個位於東亞的主權國家,獨立而民主。有自身的外交、幣­制、護照、軍事,法國並且在我們居留證上註記國籍為台灣。然而,在中國的壓力下,台灣­被排除於聯合國及眾多國際組織(如世衛)之外。
國家的主權地位不被國際社會所保障,生為台灣人有一種集體的不安全感,一種終遭中國併­吞的日常擔憂。烏克蘭面對了來自俄國的地緣政治的壓力,而台灣所要面對的,卻是中國那­企圖吞併的野心。
我們抗拒中國的貪婪野心,守護著民主價值,抵禦著中華帝國的擴張主義,畢竟事實是:過­去的120年來,我們(幾乎)都不是中國的一部份。
除了外交壓力及數以千計的飛彈瞄準威脅,中共也很清楚去運用經濟與政治的不可分割。在­台灣進行民主化的九○年代之際,中共也開始以投資與租稅優惠招攬台灣企業家前去,這造­成了今日有百萬台灣人在中國工作與居住,並且,台灣出口對中國的依賴往五成前進。在2­000年,民主化讓有法西斯過去的國民黨下台;在2008年,對中的經濟依賴給了該黨­再度上台的機會。
從2005年起,國民黨以其統一立場和中國合作。而抵抗此國共共謀,構成了這幾年台灣­主要的爭議事件。兩年前,我們奮起反對北京授意的資本家形成媒體托拉斯;今年初以來,­我們奮起反對強加中國認同的教科書;而現在,我們奮起反對服貿協議,如您可以在看板上­所見到,一個會危害民主與主權的經濟協議。
曾經這麼久生活在不安全感及中國的壓力之下,台灣人已經理解到:一再退讓只是會讓自己­陷入不可挽回境地。一星期前,我們站起來了,向國民黨說不,這個不保障我方權益的執政­黨,
向中國的貪婪說不。國會已經攻下,這是史無前例的,這是一場「台灣之春」、一場台灣製­造的「六八學運」。
我們歡迎依民主與透明過程所簽定的協議,當然啦,台灣向外開放著。但目前服貿協議卻有­六點問題:一、這是黑箱作業的結果。二、對台灣一方存在著不公平。三、和國家安全有關­的產業(如通訊、網路、交通)也毫無防備地開放。四、500萬服務業人口(就業人口六­成)所受到的衝擊沒有被評估,也從無補救之議。五、台灣部份,將只有少許大財團以其與­北京的關係而受益,小企業將受損,而更加劇的經濟依賴,將深化島上居民的不安全感。六­、台灣有豐富的移民史,比如我的祖先也有來自中國,但是是非常久遠的事。移民總受到歡­迎,但是中國政府過去在新彊(東土)與圖博,以移民稀釋掉原居者的作為,讓我們埋下戒­心。目前的協議裏,並沒有對中國人移入有任何總量管制。
總之,透由此協議,中國能取得關鍵產業的控制並能操作人口組成演變,將能更廣泛而且更­深入地對台灣進行控制與監視。
每臨選舉,中國總是施壓於台灣人,警告我們若不票投那臣服於中國的國民黨,下場將會是­烏雲密佈。兩次國民黨的上台,讓國際社會產生了台灣有意歸屬於中國的印像。但是,他們­低估了台灣的自身認同,我們不會放手讓台灣成為第二個圖博,我們不會放手讓台灣成為克­里米亞,以反服貿之名所掀起的起義,就是要向國際社會傳達的一個明確訊息:我們會努力­抵抗國共的私謀,
我們會努力抵抗中國殖民台灣的野心。
台灣不是問題,台灣不是一個有待中國解決的問題;台灣是答案,台灣是一個平衡美日中勢­力的答案。台灣人不是一種模糊的身份,台灣人不是一種中國可任意消抹的模糊身份;台灣­人是清晰的身份,一種經由憤怒、鬥爭、起義而清晰的身份。
謝謝支持台灣,謝謝支持憤怒的台灣人、不屈的台灣人。

2014年4月7日 星期一

有沒有新的撞球規則——學運如何轉進?


1985年世界業餘撞球錦標賽在德里開幕,已故的印度總理拉傑甘地(Rajiv Gandhi)致辭說:「撞球是用一個球去撞擊另一球,政治有時也是如此。撞球時使出幾分力必須十分小心,務必恰到好處,過與不及都不行,而且,要撞得很準確,剛好打在最適切的位置上。當然,球一落袋,你還得將它取出來,放回球桌上……」我擅自補上:「除非到了清場時段,打落袋就不必撿起來,問題是,下一場賽局,所有的球還得擺在檯面上!」

當學運、社運直接卯上政治; 當相對最是清純的學生,對上幾千年污穢的醬缸,百年難得一見的契機,如何轉進、開創久遠的新局?能否締造新的賽球規則?研究了數千年的政治學(傳統西方哲學五大領域之一,探討何謂理想社會組織的學問),就是要回答台灣時下的議題。

請容門外漢簡述推演如下。

一、2014.3.18當學生一開始以「準革命」、「暴力」的方式「佔領」國會,乃至後來不斷強調非暴力、行使不服從主義,抗拒當今憲法的缺陷,本質上就是憲政改革的議題。學運既非進行「革命」,而要以理性、和平、體制方式收尾並再出發,務必得訴諸憲政改革,否則,學生如何「脫困」,只掌握在「獨夫」手中。

講白話,在過半民意賦予社會正當性的佔領國會,如果馬政權的政治考量還是視學生為「非法」,甚或「奪權者」,而不讓學生「正式」成為民主憲政改革的「推手」,最可能的結果是導致台灣重大的悲劇,學生無法「脫困」,或將被「刑法」咬上!


筆者三度(先前已行文兩篇提醒)懇請社會賢達出面「承擔」!


二、最簡單卻可能最「難」的處理方式是:由馬先生倡議「公民憲政會議」(服貿暫且擱置),由總統提名學生代表參與,一舉解決根本問題。因為這次學運的病根,馬先生的責任佔據一半以上。如果馬先生執意不肯,則學生團體最好立即關閉與總統對口,改向立法院長訴求。(期盼學生團體具備大智大慧大氣度)

此時,立法院長合情、合理、合法承擔政治及法律責任,接下來,必然有許多正面的政治力挹注,好讓院長及學生進行技術性議題的轉進,則國家、社會之福可期。

三、技術性議題隨意舉例:立法院長裁決學生團體或代表為「準委員」,開闢一間大會議室提供學生使用,食、宿、空調等完備,學生、公民團體參與立院任何會議、審查,但無表決權,而最最重要的是:立院開會全程公開透明,讓國人看見任何委員的發言,以及議事過程。

在此一過程中,同時進行「朝野協商」,朝向修憲等「公民憲政會議」轉進。

如此,馬先生不必「讓步」,也有台階好下; 國會議長扛下體制責任,解決台灣困境; 學生堅持理想,不斷作各面向的拓展與發揮; 全國各行各業有識之士傾力襄贊各專業專技等,則台灣新局可期! 

~本文轉載自《民報》2014-04-07「專欄」


鄭南榕紀念館2012年度叛逆自由特展紀錄片


焚-鄭南榕殉道二十周年紀錄片

【之一】

【之二】

【之三】

行動思想家鄭南榕

林衡哲
1989年4月7日,鄭南榕經過71天的自囚,在他自已的戰塲---自由時代雜誌社,為了爭取台灣人百分之百的言論自由與台灣獨立的理想引火自焚,成了台灣有史以來最令人尊重的「行動思想家」,但也留給他的夫人葉菊蘭、女兒鄭竹梅痛苦與悲傷的回憶。
鄭南榕有先見之明
我第一次聼到鄭南榕的名字,是在1987年闊別祖國台灣17年,首次與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組團返台,在國賓飯店客串參加民進黨第二屆全國代表大會,當天下午鄭南榕因為在會場分發陳隆志教授所著的「台灣獨立建國的展望」,被朱高正阻止而引發衝突,鄭南榕打了朱高正一巴掌,並説:「我是為台灣人而打你」,結果他反而被朱高正打得頭破血流。那時朱是民進黨當紅戰將,鄭南榕對他動粗,一般人觀感不佳。後來朱高正一變再變,露出投機分子的真面目,才讓人瞭解鄭南榕有先見之明。
催生「228和平日促進會」
鄭南榕出身民主聖地的宜蘭,父親是福州人,母親是基隆人。雖然籍貫上他是外省人,但在精神層次上,他遠遠不是本省、外省二分法所能定義的;毋寧説,他是作為一個台灣命運的守護者而存在。他是促成台灣族群和平的最大功臣,特別是他與陳永興、李勝雄等人,在1987年共同推動成立「228和平日促進會」,首次突破長達40年的歷史禁忌,打開了省籍情結,對台灣族群的融諧做出無比的貢獻。
在公開場合首次提出「台灣獨立」的主張
1987年4月,鄭南榕在臺北市金華國中操場一場公開演講中,向著台下成千上萬的群眾,清楚、明確而堅決地説出:「我是鄭南榕,我主張台灣獨立!」這是台灣現代史上石破天驚的宣示。這點正如菲律賓國父黎剎在1879年,他18歲時在他的一首得獎詩作「獻給菲律賓青年」中,第一次公開表達:「菲律賓是獨立的國家」。所不同的是,黎剎的「菲律賓獨立」之夢已經在1946年實現,而鄭南榕的「台灣獨立」之夢卻尚未完成。
創辦「自由時代」週刊,突破言論禁忌
鄭南榕所創辦的「自由時代」週刊歷時五年,雖然被國民黨一禁再禁,卻從未脫期,表現出他堅強反抗獨裁政權的意志力,也創下當時黨外雜誌最長命的紀綠。
鄭南榕是個一流主義者,他以第一名成績考上宜蘭初中,(這點他比我厲害,我當年考上宜蘭初中是第四名),因此在那一輩宜蘭鄉親眼中,鄭南榕是一個「很會讀冊」的「宜蘭狀元」。高中赴臺北就讀建國中學,畢業後,他考上成功大學工學院。
後來他發現自己對哲學性、思想性的探索極有興趣,他在成大念二年之後,下決心重考,終於考上輔大哲學系。第二年因受殷海光影響,轉台大哲學系,後來因拒修「國父思想」課程,放棄了畢業證書。
整個台灣大學時代是他的人生觀定型期,他深受胡適、殷海光、羅素及新潮文庫的影響,精研當代哲學分析和邏輯分析,因此他說:「我是個一流主義者,我對人生的不清不楚深覺痛苦。」70年代當台灣社會瀰漫著「大學生放棄論」,大家祗想「放棄台灣出國留學」之際,離開台大校園時的鄭南榕,卻決心留在台灣這塊土地上奮鬥,當時的他回憶道:「我完全告別無知的童年,並強烈感受到台灣不公不義的現象,也明確下定了本土化思想的決心!」
預官退伍後,他與相戀多年心目中的一流女性葉菊蘭結婚,並生下一位他最摯愛的女兒鄭竹梅,這位行動思想家的鄭南榕,投入企業和行銷事業都失敗,因為他一心一意想辦一份一流的雜誌,原因是:「像我這種思想訓練深厚的人,辦雜誌是實踐信仰最適當的方式。」
以「自焚」來喚醒台灣人民
雖然鄭南榕比任何人都熱愛生命、熱愛台灣,更比一般人都熱愛妻子和女兒,但為了突破言論自由,使台灣變成百分之百的言論自由的國家,鄭南榕只因刊登當時台獨聯盟主席許世楷的「台灣共和國憲法草案」,國民黨當局就要抓他入獄時,(當時刑法100條尚未廢除),這位行動思想家決心以「自焚」來喚醒台灣人民,也感召更多人加入反抗不義統治、関懷台灣前途的行列。因此當1989年4月7日上午九點,當侯友宜率領大批國民黨政權的警察前來強行拘提時,他迅速走入編輯室,反鎖房門,全身澆滿汽油,點燃打火機的那一剎那,鄭南榕的心情,必然是充滿平安和喜樂的,因為他知道他的犧牲,將會照亮台灣,給未來的台灣人帶來更多的自由。這點鄭南榕與菲律賓國父黎剎在1896年12月30日,被槍斃前一天寫下不朽的史詩:「最後的訣別」,槍決前他以平靜之心面對死亡的命運,因為他知道:「我犧牲之後,我的同胞將會豐收的。」黎剎和鄭南榕都用他們的筆與血寫下了菲律賓和台灣歷史的新頁,黎剎業己成為公認的菲律賓國父,而鄭南榕也成為四百年來台灣人第一位民主烈士,他們兩位是亞洲人中,最有資格成為世界史上偉大的烈士神殿中的一員。
成大有第一流的學生,卻有第三流的教授
最近成大學生公投決定,要把校園內新闢廣場命名為「南榕廣場」,大概是因為鄭南榕曾經是成大校友,加上他是爭取台灣言論自由的先驅,這點表示成大有一流的學生,他們欣賞一流主義的鄭南榕,我曽任教台北一家有名的私立大學,我給150位左右學生播放鄭南榕記錄片之前,祇有5個學生知道他是誰,但是看完記錄片後,無數學生都掉下感動的眼淚,並感激我讓他們認識這位台灣的民主烈士,頗有相見恨晚之感,可是成大歷史系卻出了一位白目教授王文霞,她顯然沒有讀過南榕親密戰友胡慧玲所寫的「鄭南榕的故事」,和看過「鄭南榕記錄片」,否則她不會把鄭南榕比喻為伊斯蘭的炸彈客,曾經影響過殷海光和鄭南榕的羅素是劍橋之光,但這位白目教授則是劍橋之恥,有這種白目教授在編審台灣的歷史教科書,台灣的教改怎麼可能成功?
很高興這次成大「南榕廣場」事件,不少民進黨立委如李應元和林佳龍等,都出去來為鄭南榕仗義執言,更感動的是施明德全家都出來痛批這位成大教授,重新肯定鄭南榕的偉大,這點表示施明德的家教很成功,連念大學的女兒都知道鄭南榕的生命價值,施明德終於又恢復美麗島時代的英勇氣概與明辨是非的精神,為了讓「南榕廣場」事件和平落幕,我建議我的老朋友成大資深歷史教授林瑞明,由他帶領成大校務會議的教授成員,到郝龍斌同意命名的台北自由巷,去參觀鄭南榕紀念館,並由鄭竹梅親自導覽並解說鄭南榕紀錄片的內涵,對鄭南榕有所瞭解之後,下一次校務會議再投一次票,做最後的決定,只要成大學生能堅持下去,成大遲早會有「南榕廣場」的出現,今年是鄭南榕殉道25週年紀念,希望他的母校成大和台大都能為他舉行大規模的學術研討會,菲律賓烈士黎剎有十多部精彩的傳記,台灣烈士鄭南榕也應該有一部完整的傳記才對。
~本文轉載自《民報》
林衡哲,醫師,旅美行醫與從事文化扎根工作30年。美國小兒科學院院士,早年曾編譯有《羅素傳》、《羅素回憶集》、《二十世紀代表性人物》 等書,是海外台灣人中最努力在推動台灣文化運動者之一。1997年後返台,近年來積極投入音樂欣賞領域,是國內非常重要推介馬勒音樂的聆賞人。

自由烈士鄭南榕的人生與殉難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