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文章-公民行動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文章-公民行動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8年4月17日 星期二

【為國寶大潭藻礁生態系祈福(4) ──豐饒大地,懷璧其罪?】

陳玉峯



潘忠政老師來到小飯壢溪入海口附近會合後,我跟車,來到了「大潭觀塘藻礁區」(註:目前最受威脅,欠缺保育法源的危機區)的入口鐵門處。此處向海,穿過防風林,即到達大潭火力發電廠冷卻水的「出水導流堤」排水口。排水口向海,大致上即過往規劃的(註:今已打消念頭)「觀塘工業區」的中心點附近,原本打算填海造陸232公頃,且造陸後的向海側,還要設置「觀塘工業港」。
桃園藻礁分布概略,以及目前告急的地段(潘忠政提供)。

我們信步走在木麻黃、黃槿、椬梧等,人造防風林間,潘說防風林造於1930年代,我說林木年輕,顯然是二、三代以降,而且樹種跟日治時代不同。林間傳來樹蛙聲,而小飯壢溪在此之前被迫急轉彎,從原本東西向,折轉為南下,只在水泥路盡頭右側,留下一畦黑水滯留,且緩慢地滲越沙丘,向海灘地以伏流之姿再局部外冒。
小飯壢溪的分支在此形成水塘,溪流消失,而滲透沙丘之下,至海灘地伏流冒出(2018.4.12)。

防風林間的道路(2018.4.12)。


§溪流急轉彎之「謎」與申辦世遺

潘老師說因為縱向道路施工完成,小飯壢溪被迫向南急轉出海,也引述某位專家的解釋:沙丘形成後,溪流無法出口,所以南下。
我說:都對了一部分,也有不對,得看時空尺度。古地圖似乎從來是急彎南下,至少該檢視幾千年的流變。
我來之前,檢視地圖推測,幾千年來因為台灣地體抬舉,在此桃園海岸的特定段落似乎北高南低,隨後珊瑚造礁、殼狀珊瑚藻造礁,形成潮間帶堅硬地壘,其向內陸處,才形成海砂堆置,然後,再由風力帶動,形成砂丘。否則,由全台灣海岸檢視,通常只會在虎口地形形成砂灘。桃園海岸觀音以北之所以略為外凸,且長期處於相對穩定,實拜藻礁之賜。
近數十年的變遷當然是工程效應為主要,然而,之所以引入工程及圖謀開發,是因為先天自然的奠基,前後因果關係宜先確定。
如今,系列海岸鑽探已完成部分,有了閒情逸致再來推演時空變遷大戲,眼前烽火連天,藻礁命運如同風中殘燭,姑且按下地體及河流急轉之「謎」。
潘老師引述專家研究後的概說:大潭藻礁硬體約有4公尺厚,其下,是古石門溪沖積下來堆聚的礫石層,約有10餘公尺厚。在此堅硬礫石的基質之上,最早先由珊瑚造礁了將近三千年,而後由藻礁接手,經營了大約4,500年。他還解說:可能小飯壢溪水的營養源較高,而且砂丘也造成海域水質混濁,因而喜歡水質清澈的珊瑚退位,改由藻礁擔綱,綿延了27公里海岸線。
在網路上看過上述若干片段,我一樣暫時擱下,必須詳細看過各家報告後,再到現地踏勘等,我才能演繹,目前我認為大有問題,時空、生物、演替與演化、因果關係等,存有太大疑問。無論如何,由全球觀點,桃園海岸藻礁大規模的群聚,且形成無以倫比的生物地景,的確足以列位世界自然遺產系列,而環境運動史、在地聚落文化史等等,配合海岸自然史,都是將來申辦世遺,不可或缺的基本資料或引據。
§大潭電廠出水口突堤
當我站上電廠冷卻水排放口下瞰,轟隆拍裂的排水音爆震撼耳膜。
十道毗連的排水渠道,先是匯集在上位水槽,然後下注排水大渠,由這道排水大渠,直線向外海延展700公尺,注入台灣海峽。
電廠冷卻水由十道毗連的小渠道排出(2018.4.12)。

這道長堤,必然形成突堤效應。
冷卻水排出,先在小水槽內迴流,在角落浮現厚厚一層灰色的泡渣翻滾,下注渠道後,也在高牆下迴積,而空氣中浮盪著一股蘇打味道。
我不知道排放水有無夠規格的汙染檢測,不是我吹毛求疵,這是基本道德。

排放水迴轉著厚厚的泡渣(2018.4.12)。


        回頭望向西南側不遠處,大潭火力發電廠
6座機組座落,據說目前發電量佔全國11%,將來還要增加機組,擴大為23.5%的發電比例,似乎想要進臻全球最大的火力發電廠?用膝蓋想一下,一顆飛彈擊中的後果,想必執掌國安大政的政客、官僚都有萬全的思慮、安排與計畫?
全台灣海岸冷卻水或其他排入海洋的放流水口,據說多會有魚群匯聚,其與「營養鹽」、藻類繁衍、水溫逆差等等有關,而幾十年前的「秘雕」變態魚,難道後來迄今都不再畸變?

排水口西南向的大潭火力發電廠機組(2018.4.12)。

§柴山多杯孔珊瑚
一級保育物種的柴山多杯孔珊瑚(潘忠政提供)。

第一次環差前召開的,發現柴山多杯孔珊瑚記者會(2017.6.23;潘忠政提供)。

1999年「觀塘工業區」通過環評,由於環評法第16條之1:取得開發許可後,逾3年才施工時,必須進行「環境現況差異分析」(簡稱環現差、環差)。因為進行「環現差」,在原工業區預定地發現了珍稀物種「柴山多杯孔珊瑚(Polycyanthus chiashanensis)」(2017年)。
「……多次劫難,我們精疲力竭之際,如果沒有陳昭倫博士來到,在去年發現了柴山多杯孔珊瑚,那麼去年68月他們恐怕已經動工了!……」
柴山多杯孔珊瑚顧名思義,是台灣特有種,它是稀少且瀕危的淺海珊瑚類,饒富天演意義。由於它在大潭的出現,引發保育與開發的大戰,也導致奇怪的「降級說」,真的是我從事台灣保育運動史上,最弔詭的聽聞之一!
目前所知,它在此地存在於平均潮位之下約150公分附近,而412日下午的退潮只下抵101公分,因此不潛水是看不見的。
2017年暑假,電廠排水口突堤北側所見最多,今年初天氣很冷時還看見幾個群聚,不知道是否淤砂的影響,現在族群數量銳減……」,潘老師明知道今天看不見,他還是帶我沿著排水突堤北側走向海域。
大潭發電廠排水道長約700公尺(2018.4.12)。

排水道外側的消波塊,右側即G2區的藻礁分布區(2018.4.12)。

§豐饒物種多樣性
才走沒幾步路,潘蹲下,拿開幾塊石頭,要找蟹類給我看。
「劉烘昌博士原本以為蟹類不多,沒想到一調查後,甚至比墾丁還豐富……」,潘隨手抓起一隻乖小蟹,我不知其名。這裡的紀錄超過20種蟹,有人估算兇猛的酋婦蟹,體型超過1公分以上者有58萬隻,云云。
「乖小蟹」(2018.4.12)。

兇猛酋婦蟹(潘忠政提供)。

接著,潘在固堤的「石肉粽」上的小水洞,相當於迷你的潮池中,手拿一把小螺絲起子,指著池中、池緣的物種如數家珍:「這是扇形叉枝藻;紅紅的就是造礁的殼狀珊瑚藻;這個是石鼈;海葵、蚵、蚵岩螺、笠螺……」我注視著他所指,感受也思考著他的溫柔。
「石肉粽」上的小潮池(2018.4.12)。

專門吃蚵的「蚵岩螺」,養蚵漁民恨之入骨(2018.4.12)。

笠螺(2018.4.12)。

我像小學生,跟著老師學習著潮間帶生命的光譜,也不專心且貪婪地拍攝旁邊的海浪打造的,一條條平行的砂線紋。這裡,當然是絕佳的教學場域,呀!上主所造,必有其用意?!

潮退後的砂紋(2018.4.12)。

潘老師又隨手撿起3種螺,置放於掌中,一一述說它們的身分履歷,有台灣海民在農業時代的「珠螺鹹」的珠螺、蜑螺及草蓆鐘螺。
潘老師手掌中的蜑螺(左,最小粒)、珠螺(右下)及草蓆鐘螺(右上)。

然後,我們走向藻礁的大面積分布區。
壯觀的藻礁群(2018.4.12)。

藻礁學在台灣算是剛起步,非我專長,我央請柯金源導演,將他從1980年代迄今,相關的影帶及資料捎給我,他傳來十幾個檔,看得我啞然沉痛!
由殼狀珊瑚藻死亡之後累聚的藻礁,大概是因為潮間帶水位,以及平均每年只長出0.05公分的厚度,有點兒像是每年塗上一層油漆,它的構造截然異於造礁珊瑚的「骨骼」;由藻礁形成的礁體,踏踩起來溫柔多了,一點也不像我在珊瑚礁上調查時的堅硬、銳利感。
而藻礁之上,斷續遍布著不等密度的「沙菜」,它也是紅藻門的成員,構成地景的暗紅群聚,乍看之下有點兒像是踩爛掉的紅地氈。
「沙菜,撫摸起來沙沙毛絨絨的感覺;殼狀珊瑚藻呢?摸起來就像牆壁。」,潘老師如是說。
沙菜(2018.4.12)。

「看,這裡幾塊殼狀珊瑚藻體,它的生命週期結束了,沿著邊緣碳酸鈣正在出現,形成礁體的一部分……」,潘一樣興奮地拍照。

鈣化中的殼狀珊瑚藻(2018.4.12)。

我轉身看見潮池中一小條薯鰻(裸胸鯙)游竄,也在藻礁洞穴裡,看見一堆堆螺殼,「寄居蟹堆置的,它們好像聚集換殼?」,潘解釋。
掠食類的薯鰻(裸胸鯙)(潘忠政提供。)

寄居蟹堆聚的螺殼(2018.4.12)。

先前,我請潘講解天然氣接收站計畫落腳的,北方的臨時碼頭區,此間曲折離奇轉折的故事,我拍攝了幾段他詳實的說明。
我第一次同潘老師晤談,感受到他內在有股濃濃的自然情操,截然異於尋常台灣人。他帶我來藻礁區,與其說為了保育運動,毋寧說他只想與我分享在這海隅天地,他生命中的春天。他祥和、穩重的內裡,透露出世世代代的願景。
潘忠政老師的解說(2018.4.12)。

潘忠政的春天(2018.4.12)。

2018年3月29日 星期四

【簽書】


陳玉峯

簽書演講會(2018.3.25;旗山國小禮堂)。

      20183月下旬我不算忙碌,卻是沉浮人間世,直到325日深夜告一段落。
325日我在月世界觀看眾生相,拍攝一段不怎麼攝心的僧尼誦經,幾張春天的樟、楝花景,然後趨車在28號公路上。
馬頭山登山口附近,我從外車道想要迴轉,瞬間一部朋馳車,從後方快速撞上我的左車頭側,我瞬間念頭「是我想迴轉」,所以是我不對。下車後我道歉,對方司機一臉怒氣過來,但很快地消除。然後一位女士下車,就是那類「善盡維護自身權益」的人,抱怨一大堆,包括她的保險只有六千多塊云云。
我一開始即先拿一萬塊錢及名片給司機跟他說:「你們保險能付即付,不能或有任何不足,不用收據,告知一聲,我立即支付。」,那位女士還是囉哩叭唆一簍筐,從各種角度拍攝,我擺個pose微笑讓她拍照。我有點同情加上一絲厭惡,反而是司機男士在勸慰她:「人家都說全部賠給妳了,好了啦!」。
不論後車撞前車的是非對錯,不管明明我有打方向燈,只因為我念頭是要迴轉,而在斜彎山路上我完全沒看到死角來車的竄出,真是意外啊,我沒有一絲絲要去計較的想法。我只是對於那位女士還會生出厭惡感感到愧疚,畢竟她之所以那樣,有其習氣養成的,我所不知的,反正大概不會是愉快的際遇,我為何還會「厭惡」呢?!
她的車體堅硬,沒啥大損傷;我的老車不堪被撞,凹陷一片,方向盤歪斜,打滑燈及剎車燈都紅起。他們大致滿意地離開,我也開進黃惠敏家吃中餐。心想,原先預感我會出車禍,在馬頭山神的護持下,應已化解此厄吧!
車送修,搭吳明憲君的車前往旗山國小禮堂準備演講。
我一一向鄉親握手致意。
一位阿伯緊緊握著我的雙手不放,嘴裡嚷嚷著:「不讓你走!不讓你走!……」,活像個撒嬌的小男孩;一個阿嬤握著我的手,眼淚就掉下來;一位女士趕去買小籠湯包及酸梅湯,生怕我演講中肚子餓;一位望重的銀髮族直說要來拜訪……
禮堂老舊空蕩,很容易吸收人的能量。自己不滿意我的演講,因為惦記著長者的腰幹撐不了那麼久。老輩人大概很久很久沒有如此漫長的靜坐,他們努力不讓自己打瞌睡,我得不斷鼓舞他們。
我知道我講的內容對多數的他們太過生疏,但他們硬撐著,且不時報以掌聲。他們的臉龐,流露著台灣歷史最後、最純樸的容顏,無須考據,他們就是馬卡道歐時空尾音的印記。
泥岩地理區是深海滄桑與幽怨?
演講三個半鐘頭,接著我簽名在義賣書上。
我簽書的速率算是迅速的,卻簽出了生平僅見的漫長。竟然有人有耐心地錄影下來,好像簽了36分鐘。再累,腰幹也得挺直。
我也「義賣」了幾瓶最後的「鐵板沙」及急水溪入海口的黃砂。義買者買下自己許給馬頭山的志氣。一位高中生(?)接下鐵板沙,在這保守的偏鄉很不簡單;第一位勇於「買」砂的,是壯年漢子,我感受他的血脈噴張,還有幾位女士……
面對赤誠,我還是靦腆。
我去牽那部老破車。修車師傅還幫我清了垃圾,置物箱多出了一些硬幣,還有2個好像是公文袋之類的。我問誰人的忘記拿走?師傅說:沒啥東西送你,就紀念包!
我想到DPP如何靠藉這批廣大偏鄉的素民贏得政權,如今竟然這樣殘忍地要把情義拋棄?我不相信人心如此淪落,偏鄉還是滿山春芽。
這幾天內,我關掉了臉書;「面試」了碩專班入學生,也「審查」了某國立大學兩件應聘的,厚厚的科學論文,還有私校的一件,我真的很「害怕」要「審查」別人!龐多因素左右著人的偏見,無論我如何自我要求持平、寬厚、前瞻,是人就不具備上主、神明的天平,況且,數十年來我透徹看穿統治強權設計出來的結構之惡,凌遲且操控負面人性。
我演講了三場次;前往廣播電台連續錄音一次8小時、一次7小時;在民視錄影了一次;學校上課,也同日本訪問學者聚餐會談。幾次類似的經驗,我實在不忍苛責台灣學界;家隔壁砍掉我後院幾株樹,我付了兩萬元工資,理由:長在我家範圍!左鄰右舍都「恨」透了我們喜愛的樹木,千方百計要砍掉;金錢物質留不住在我身邊,日昨得知:女兒宣稱我要什麼可以買給我,但錢絕不給,因為我都會「給別人」;這幾天,也寫了6篇長短不一的雜文。
家後院的樹木被砍光了!
上電視節目為馬頭山請命(2018.3.22)。
左起胡忠信、筆者、柯一正導演、蔣耀賢。
十天之間,一樣陽光之下沒有新鮮事。凝視接觸的人、事、物,想像著全球舞台人性翻騰的噪音。有時,我可以出離得透徹;有時,不得不承認沮喪立槁,我只是自我要求,高過60歲的人,沒資格對人表現。我反而祈願,不再有那麼多人對我好,接下來還得面對拿回來的一堆香蕉跟甘藷「煩惱」呢!

山蕉與蕃薯。
襌門是台灣史上最隱密的轉型正義!


2018年3月22日 星期四

【台灣自然史暨文化史的轉型正義 ──綜論馬頭山、龍崎泥岩地理區】

陳玉峯
2018年元旦,日出馬頭山。

馬頭山尚待公義降臨!

全民加持馬頭山!


~每一個台灣人一生當中可能講了幾萬次的一個西拉雅語,但大家好像都不知道,那個字就叫「台灣」(大員)!~
★~每一個台灣人一生也許講了千、百次或上萬次的「高雄」,很可能沒幾人知道「高雄」就是「刺竹」!~
★~台灣生態研究史122年來徹底失落的環節,台灣自然史最受忽略漠視的,就是大約24萬公頃,2個半玉山國家公園大的青灰岩(泥岩)生態系,它們在調整台灣250萬年來的氣候變遷的奧秘迄今無人瞭解,卻要被當作有毒垃圾的掩埋場!~
~台灣曾經祭拜的石頭公,最可能就是西拉雅人從湄公河三角洲崑崙山島所帶來的印度教濕婆神(林枷Linga)及雪山神女(約尼Yoni),後來,與陳永華布局的反清志士軍民大融合,創造出台灣的隱性草根文化,形成傳統的台灣價值,試問誰人瞭解從未在文字史上記載的「台灣價值」?而它,正是台灣之所以最美的風景是人的根本原因:
1. 鄭氏王朝的皇權倫理
2. 禪門無功用行
3. 原住民的自然倫理與宗教
(參看〈台灣價值註〉一文)~
~台灣被鄭氏王朝小區域統治只不過20年出頭,被清國大區域統治長達212年,為什麼現今廟宇二萬餘間,數百上千萬尊神像的衣服,幾近全數都穿著明帝國暨之前的形制,而清服僅只12件?~
~為什麼較具歷史的大廟,前殿無論祭拜何等神明,後主殿通常是觀音佛祖(不是觀世音菩薩),而且,有沒有人發現:傳統台灣人客廳神桌的擺設方式,正是台灣廟宇的簡化版?!你可瞭解這套「本體與應現」的「心法」,就是台灣歷經六、七個政權,依然可以保有主體意識、台灣價值的根本法理?~
~馬頭山區的自然與人文涵蓋上述四、五百年不為人知的,台灣文化史的結構性最大的祕密,「白馬將軍」代表的是傳統台灣價值的「觀音」原型,也產生許多流傳各地的神話內涵。台灣華人開拓史上,之所以發生150餘次反外來政權的革命或運動,民進黨之所以今天可以完全執政,文化根源的活水源頭正是來自馬頭山區等西南半壁。
馬頭山運動恰可代表台灣文化史的文藝復興運動;馬頭山的永續發展,相當於台灣自然史暨文化史的轉型正義!~

一、從全國保育系統談馬頭山、龍崎泥岩地理區
1.來自深海的滄海桑田
2.惡地不惡,它的存在是為榮耀上主的恩寵,照顧全面大地
3.泥岩地理區是台灣在極端氣候變遷中,乾旱物種基因庫的調節中樞
4.那頂戴在泥岩地層頭頂的桂冠──馬頭山
5.刺竹是泥岩地層的終極守護神,刺竹林統帥獨特組合的天兵天將,捍衛高雄、台南都會區
6.泥岩地理區是全國保育系統最大的死角,台灣生態研究史、台灣自然史從來失落的環節
7.泥岩地理區是最不應該重度開發的高敏感地帶,否則很可能創造「豆腐渣工程」
(詳見拙作《決戰馬頭山──台灣山海經》,2018216220頁。)
以上,詳見〈無以倫比的泥岩地景〉

二、馬頭山區對台灣文化史的價值與意義
1.田寮、馬頭山區的石頭公崇拜,最可能是西拉雅人從湄公河三角洲康道爾島帶來的印度教濕婆神及雪山神女(林枷及約尼)載體,結合華人山神、土地公的蛻變,可以探索台灣與南亞文化的相關
(請參考《決戰馬頭山》,176185頁)
2.台灣文化、台灣價值的三大源頭:
A. 鄭氏王朝的倫理觀
B. 禪門的觀音法理(無功用行;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最重要的是保存且締造台灣的主體意識)
C. 原住民的自然文化及其南亞、東南亞的淵源
(詳見拙文〈台灣價值註〉)
(《決戰馬頭山》,186201頁,馬雲宮)
3.陳永華布局的反清遺民轉進山區,與原住民族徹底融合,利用宗教為掩護,且為逃避清國追緝,流竄台灣,創造各地鄭成功的神話(鐵砧山、國姓井、鶯歌石、劍潭、蟾蜍山……),更重要的是,台灣史上主體意識的傳承,並發動150餘次大大小小的革命運動,等等
4.馬頭山區(含內門觀音佛祖等)正是三、四百年來,近乎完全沒有文字記載的反清遺民與原住民合體的大本營,探討馬頭山區的文化史,正是台灣文化史轉型正義的範例
馬頭山區的山神土地公是結合印度濕婆神、西拉雅及華人宗教信仰的歷史合體。

馬雲宮祭拜的,是文化大合體的石頭公。


三、馬頭山爭議的解決之道

1.環保是最先進的政治;生態(ecology)與經濟(economy)本來就是同一個「家」;環保是資本家、特權賺多、賺少的問題,世界上從來沒有聽過哪一家工廠因為做環保而倒閉;環保是這代人與世代子孫權益分配或公義的問題;環保是慾望與良心比例原則的問題
2.馬頭山案業者的出發點是好的,長年的投資不該遭受損失,因此我不斷呼籲,可以由政府及全國產經企業集資,買下馬頭山區,規劃為自然暨人文生態保護區,同時創設馬頭山生態村,發展環境教育、生態旅遊,以及在地刺竹、宗教文化或生態的文創永續產業。而我即將退休,我願意以一生從國家公園的調查、規劃,42年的生態調查,宗教暨文化探索的些微心得,以及對台灣的終身之愛,免費為業者、在地人民奉獻心力,並創設「馬頭山學院」,招募各領域專業,做為保護區及生態村的研發單位。而業主必將締造全球及台灣保育史上的範例,萬世流芳!
3. 全民認股、全國集資的義舉
(請參看拙文〈「我」能否「要」上帝口中的一句話?〉)
~程小姐、學生、各地朋友感人肺腑的事例~
我願以一生經驗智能,義助開創馬頭山學院。
我們也發起全民募股買下馬頭山保育。
馬頭山大砂岩塊是外來岩塊,其生態系截然異於泥岩,足以列為特別景觀區。


四、結語
1. 馬頭山案不是地區的議題,而是台灣自然、土地暨人文或文化溯源,繼往開來的轉型正義大命題
2. 台南、高雄都會世代的保全中心在泥岩地理區,在全球暖化、海面上升、氣候劇變的今後,馬頭山區的永續保全,是西南半壁的首要關鍵
3.我的好朋友,最具本土特色的陳來興畫家已畫出靈山聖地馬頭山,想要送給蔡總統,希望行政院、總統府以足夠的高度,審慎圓滿處理馬頭山、龍崎等泥岩地理區的世代大計
~我們是台灣人的好子孫嗎?
我們是台灣人的好祖先嗎?
「我」可不可以「要」上帝口中的一句話?奉眾生之名,為台灣祈福!
祝福馬頭山!~
馬頭山案絕非地區問題,而是台灣自然史及文化史最重大的轉型正義歷史命題!
最具台灣主體意識的國際級畫家陳來興先生,積極投入畫出靈山聖地馬頭山,他要送給蔡總統,呼籲世代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