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峯
§從檜木、圓柏到樟樹的地靈
如果我沒有經歷9.21大地震而檢視大地胎衣的蛻變,我是不可能深切體悟台灣生界生文之與地體地文的生死戀,特別是檜木林,動輒以千年或二、三千年的不穩定週期,相互搭配地層大變遷進行更新、演替與演化,從而貼切地台灣化,從容貌、脾氣到本質的合一。
曾經,我為這項台灣奧秘的發現,興奮得山林天地齊喝彩,它可以使用正弦波代表理想化的種苗發生週期,正弦波走向+1前後,代表大崩塌後的裸地上檜木種苗萌發量達到最高潮期,隨著檜木苗聯手長大,種苗愈來愈少,一旦成林且分化為多層次的針闊葉混合林之際,林下苗木發生率不只為零,苗木夭折率達最高,也就是跌停板,林下苗木絕跡,即正弦波的最低點-1。之後,靠著老木死亡的破空、局部小崩塌或溪流向源侵蝕的裸空,塊斑地的苗木小規模發生,苗生率稍多或漸多。直到如9.21大地震、88災變等等,若在中海拔或同等氣候帶發生大地滑、大地變,則檜苗又轉為最大潮。
然而,大約150萬年前前後,檜木從日本在冰河時期藉由陸橋來到台灣以後,由於它的生幅(life
span)很長,可跨越千年到三、四千年,就配合台灣的地震及崩塌頻率,發展出更新的模式,以及台灣化的基因池變遷,日本紅檜轉變成特產的台灣紅檜、日本扁柏也形成台灣扁柏,且台灣紅檜演化出同台灣溪谷地的向源侵蝕、崩塌速率相呼應或對應的反應材(reaction
wood)特化造形。
最神奇的是,任何樹種之可以永續存在,必也族群的年齡結構是反J型,也就是隨著年齡增加,個體漸減少,呈現二次以上方程式下滑。於是,檜木可以在台灣長存永續的年齡結構,主要條件是反J型方程式乘以苗木更新的理想化正弦波,得出一條sin反J型上下震盪、由多變少的曲線。
然而,由於板塊擠壓來自相對恆定的岩流,擠壓力道與時間成正比,但是地層斷裂、逆衝等,卻是無法預測(註:物理研究已證明無法預測),因此,在這條曲線加入一逢機變數t,t介於-1~+1之間,代表不穩定的參數,任一t值即改造這條曲線一次,讓t值隨意在電腦運算中跑,得出無數的隨機曲線,恰好如同全台灣將近40個事業區檜木林所做出的年齡結構圖。
我將這套檜林更新模式寫在拙作《台灣植被誌(第四卷):檜木霧林帶》337-369頁,2001年,前衛出版社。
事實上整個台灣島擠升出海以來,地體或地文變遷相對於全球各地,是數一數二的劇變區,賦予台灣左右演化的主軸之一,台灣所有物種、生命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間接,都受到極其複雜的連鎖動態網狀關係的影響,檜木林是因為正好是台灣島最大的降水帶,是整個台灣生界水源維生的中樞地位,而且是針葉林及常綠闊葉林海的過渡區,它呈現整個島嶼在地文與生文交互作用的結構性示現,因而生態地位十足重要,它是大格局的台灣主體之一。
也因為檜木的生命夠長,才能反映地文的結構性議題,而往高海拔的區域,另一大要角即玉山圓柏;往低海拔迄海岸,生幅較長的樹種,也差可呈現地文特徵的樹種,依我之見首推樟樹。
§一擱數十年,我為什麼還是要將「樟靈」付梓?
我估算全台灣在原始林時代,海拔1,500公尺以下地區,曾經存在過胸徑超過20公分的樟樹大約300萬株,胸徑超過2公尺的巨樹到處散見。
台灣曾經是樟樹在全球分佈最繁盛的地區,締造世界樟腦等戰略物資的王國,卻在二戰之後樟樹亡國!日本據台50年是屠樟的元兇,但是,即令不是日本人,樟樹一樣走上不歸路,反而是日本人,曾經腳踏實地、徹底瞭解並規劃永續的樟樹王國。
1918-1924年日本人對台灣樟樹進行了第二次相當徹底的地氈式調查,製作每株樟樹(包括牛樟、冇樟及系列化學生態型)的台帳(戶口名簿、個體測量),精準地計算生長量與消耗生產量,從而訂出永續經營的規劃。1927年出版的這冊報告,是台灣有史以來,針對單一樹種群最大規模的調查,空前絕後。
調查的同時,全島自清帝國時期以來的伐樟取腦一樣持續進行中,夥同此計畫、規劃,乃至戰後山林骨牌傾敗,到了1970年代,台灣原始樟樹大致全面消失,原本的人造林也尾隨「農林培養工商」的政策、各地開路及農路、「榮民」安置等等而瓦解。
依我評估,台灣山地之普遍形成聚落村莊,原住民不論,最主要源自日治時代樟樹總開發,以及腦盡之後或同時發展不同的土地利用型式而來。
開發樟樹不只是以樟樹為主對象,伐樟的同時,周圍山林、水源、森林「副產物」一併清理光,從樟樹調查暨規劃報告即可知此一連帶性,也就是說,伐樟的進程相當於低海拔地區山林的鯨吞蠶蝕,乃至於後來國府在美援的助力下,林相變更、林相改「良」、造林等等施業,更後來的農業上山、觀光遊憩、山林多元利用,無論官方、民間的劇烈開發,到了1980年代,全台灣海拔約1,500公尺以下,除了極少部分如恆春半島南仁山區等,以及許多峽谷絕嶺之外,闊葉原始林海大致全滅。
我從1980年代以迄千禧年代,2、30年間不斷講演台灣自然史、台灣自然資源開拓史,從梅花鹿的天空(西南半壁疏林生態系)、甜根子草到甘蔗園,到水田、伐樟取腦、檜林滅絕、農業上山,到山林遊憩等三百多年的滄桑,其中,最龐大低山系原始生態系瓦解的亡樟史,正是台灣生界史上最浩大的留白,屍骨不存而失落的地平線。
我沒有力氣將1927年日人報告的字眼細細釐清,只是將已故郭自得前輩幫我翻譯的舊稿重新打字、順字、加些標點符號而已,出版宗旨首在於為台灣曾經活在的180餘萬株樟靈安魂祭悼!
待出版後,有心有識的台灣人不妨與我攜書前往現今殘存的神木林道全球最高、全台最大的樟樹神木前祝禱台灣!
其二,不論日人在台功過,世代人生所能傳達、傳承、烙印者精神而已。本報告書彰顯1910~1930年代,台灣整體社會價值觀、敬業務實、誠實不欺、冒險患難、一絲不苟、高瞻遠矚的時代精神與態度。此乃一切文化、文明的根基。
此等銘記的工作,本該是國史館、科技部、文化部等國家級單位龐大的事工之一,可能因為切缺自然情操、土地倫理的人才,或文化結構及未知的種種原因,忽略立國根本的土地生界深層內涵,而我一生乃匍伏草根,耕耘走過的寸土眾生靈們交代我,務必務此微不足道的事工,期能對世代發揮一絲絲提醒的作用。
其三,相當於中海拔檜木之與台灣地體的共生演化,樟樹彰顯全國低海拔山區生態特徵的神髓,樟樹生態的內涵足以代表低山系在地體變遷中的更新、演替,反映北、中、南、東逕自的分化、歧異,例如其與牛樟、冇樟的生態區位、各類化學生態型的變異,加上樟樹具足台灣溪谷樹形兩大形態的發展模式:長高型及長寬型,在在證明樟樹在上次冰河時期以降,誠乃旺盛無比的演化勁旅。
本報告彌補了台灣低海拔已消失國度不可多得的生態資訊,我視為絕無僅有的生態文化遺產。
其他諸如生態美學,樟樹不只是日本人特立臺灣「硬葉」闊葉林油亮亮綠葉的翹楚,更迷倒了英國人卜萊士1912、1913年來台採集期間,留下了對樟樹美學永世的禮讚。樟樹是台灣最大面積最具代表性的地景地靈。
謹以一生至誠,向樟靈、全國遠古以降捍衛台灣主體的亡靈、英靈致敬!
〈東海景致之七——樟之舞〉
我的美感意境程度不足,但美的本質或哲義入靈,了然美的終極成因,乃在於同根同源的意識(靈魂)之所致!愈美之感,代表你同美的對象合一的程度!
十分期待本書早日出版。
回覆刪除另外請問老師,這一系列文章似乎少了「樟樹 Cinnamomum camphora(六)」,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