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28日 星期六

【《李岳勳先生外傳——台灣文化誌台灣隱性禪》序】

 林聖崇


小時候跟隨著父母、外祖母,拜著相王公(廣澤尊王)、竈君公、城隍爺,甚至過年時也拜著米缸、床母。我們不知道拜什麼、為何而拜,我們只是深深感染著父祖輩祭拜的舉止虔誠、安詳、和諧,隨著香煙裊裊升起,暈染擴散著無聲的和諧,燙平了每寸肌膚,也自然而然地,養成我們敬天惜物惜福的基調。

老朋友陳玉峯教授一生鑽研自然植被生態,我們一齊長期關切環境的議題,他對山林自然的投入,如同我們父祖輩敬神、拜神一樣的虔敬,我們相互感染著台灣文化浩瀚的莫名氛圍。

當他厚重約四十萬字的李岳勳先生外傳傳來後,以種種情況,雖然我無法品味箇中形上形下複雜的內容,但我隱約感受得到我輩一生在寶島台灣,一股豐沛的價值系統,無言無語、潛移默化著台灣子民。我知道自然生態背景的陳教授撰述出來的宗教哲思,必然有別於汗牛充棟的尋常宗教圖書。我只希望這書的編輯在每章節、每段落的下方,留下幾行的留白,好讓讀者在閱讀時可以寫下感受、疑義或可以深入溝通討論的眉批,且書出版後,陳教授可以巡迴舉辦討論會或演說,同善良的台灣島民交相激盪,而感染、影響我們的世世代代。

我每天睡覺前總是感恩平安的一天,感恩父母親朋友人,感恩台灣,祈願世界和平、台灣平安,欣慰老友這書的問世,這是我們這輩台灣子民,在香火傳承中的該然!

 

20231028



2023年10月24日 星期二

【《李岳勳先生外傳——台灣文化誌台灣隱性禪》自序】

 陳玉峯


我對台灣社會、全台生界及世世代代的時空公共責任,在本書完成後,了結。此後,我的書寫,不再有外緣的自行羈絆。

1979年我對自己發願志業,調查、撰寫「台灣自然史系列,包括台灣植被誌、台灣自然資源開拓史等等,因為在我之前,台灣沒有「自然史這名目。我讀了伊能嘉矩(1867-1925)的台灣文化誌,萬分感佩他的工作狂,趴在病床上也要完成當天勘調的記錄,但是台灣迄今沒有文化誌,因為台灣哲學尚未楬櫫,最多的,多是現象、表象的記錄,沒有中樞大腦骨幹。

1980年代末葉、1990年代,我拚命於社運,密集演講,我談從土地倫理到文化創建,歸結台灣文化的歷史特徵:無國;無鄉;無土;不設防、欠缺細胞膜的文化體;政權快速更替下的暫時性方便文化,導致統治者與常民、常民與自然生界、宗教價值系統與台灣生界環境、種種天地生人之間,數百年來一直存在大鴻溝,每每所謂開發、建設的第一步,便是幹掉在地主體的生界特色,橫加永無止盡替換的外來物質事務,如同一個美麗的女士,同時將所有的化粧品、首飾掛戴上去,不忍卒睹,而習以為常。

我從250萬年冰河、間冰期生界大遷徙、地體及生態系同步天演,乃至人文介入的共生演化,談到文化自自然然地創建,我說出了精闢樸實的,迄今為止的「土地倫理詮釋及定義,但是,台灣價值系統的主體性又為何可以在政教頻繁更替中,綿延傳承下來?這個奧秘或疑團,恰好在2010年,我由李前輩的禪在台灣中解開了!

自此,天文、地文、生文、人文一體貫串,了然同體共構、交互應現。所謂的台灣文化,正是在台灣環境的場域中,獨特的天文、地文、生文及人文交互影響所產生的生活型與全境的現象,以及背後結構、因果的內涵,當然與時俱進。

我一輩子對上述內涵著墨太多了,不必在此畫蛇添足。

我的一生就是感恩之旅,臨老有幸得以沾染些微我台灣先賢李前輩的甚深智慧,敬以本書題獻李前輩無所不在的英靈!

台灣哲學史由李前輩開創而傳承,台灣隱性的主體文化也終於得見天日。

關於本書,傳記不像傳記,論述不成系統,我是以半意識流、半應現的方式,半循著時間軸,半模糊化作者與傳主的方式撰寫,因為李前輩畢生在探索的,雷同於困惑我一輩子的本體論或終極性的第一因,相似於二祖向達摩提出的「安心。生命無法給定義或答案,所以「渾沌開七竅而死」,至少,李前輩的禪解,「安了廣大台灣子民莫名的心。

而歷來台灣以異族斷代史的緣故,只能透過「本體—應現—禪除的隱性心理傳承,如今應予演繹、進化,我已承繼李前輩的神髓,在其他書、文中開展新局,這是台灣可以發揚且提供國際的軟實力,這也是歷來台灣可以接納任何文化的真正寬容的底蘊,不在表象形式、流脈、文物,而是全球生命共同體無窮的應現原理。

我割捨了許多訪調的內容或情節,只扣住根荄,故而李前輩的諸多著作,我僅以禪在台灣為中樞,而且,我不多作自己的詮釋,毋寧期待讀者可以自行研讀李前輩的原著。

台灣本本來就是世界的台灣,不只是古地史、北半球生命生界的諾亞方舟,更是普世人性、文化新演化、主體化的創生地,我有幸生在二戰之後,得以由山林自然,到人文哲學,貫通台灣五大價值系統,這本書聊表台灣靈的天演,是為序。

陳玉峯 於大肚台地

2023105日小犬飛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