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8日 星期六

【阿勃勒】

 Cassia fistula

陳玉峯


花期(2018.6.2;台南)。

  上帝允許人們對祂的創造物說三道四,也預留廣大的時空讓人們懺悔、救贖。

  當人們看見、想到的阿勃勒,總是滿樹黃花怒放,數十百萬黃蝶展翅風中一般,榮景期至少月餘,還有翩翩小蝶花瓣的飄落,美得無法正視。至於尋常日,少有人端詳它的內在美、秩序感,或理性寫詩的有形與無形。

  人們對於感情的方式大抵這樣,鮮豔的色彩繽紛,從尋常習以為常中綻放的短暫,或說荷爾蒙的暴衝成為焦點。真實的感情涵蓋所有、包括一切,不只是一時的絢爛,所以只好說成十年磨一劍,平素的準備在一朝,這是人性當中基本的賭性,人人俱賭徒,差別的是對象。



       
樹皮。

  準此普遍性,阿勃勒另面向的質性就不易看出。我要強調的,正是在此。

  當人們種植特定的植物種,常會是帶有特定的動機,表面上講的是「綠美化」,大半以上是基於花果等生殖器官的美感經驗,就像龐多的電影、戲劇,沒有愛情故事就「花容失色」,然而,我們多忽略掉了陪伴我們最長時程的是「無性時段」,或說枝葉情懷。

  一位好的植物景觀設計師必須能夠細細品味植物「主體」的質性,包括龐多樹葉的大小、質地、造型、綠度、排列、密度、落不落葉及落葉後的光景⋯⋯整體與人的相關,植物當然是活體風水的一部分。而任何人都是自己整體心境風水的景觀設計師。



       
樹形(2020.7.24;台中)。

  阿勃勒大大片的羽狀複葉、大片的小葉,疏疏的側枝弧線伸出,夥同經常直立而不很直、彎彎弧弧的還算直立的樹幹,差不多就是兒童畫樹的典型,所以阿勃勒差可謂之「童畫樹」,它是小巨人,它的質地較脆弱,較經不起猛烈的陣風,它的枝葉佈局及空間結構不是為強風而設計,而是由陽光所導引。


互生的羽狀複葉原本大抵在同一平面上(2020.7.24)。


  大致上,阿勃勒畫出淺弧型的枝條上,再伸出偶數的羽狀複葉,本來,這些羽狀葉及小葉是分佈在同一平面上的,用以構成枝條與枝條之間,特定的上下距離,我認為這距離是由陽光量,以及透光度來決定的,但會受到太多其他因素的影響而修飾。也就是說,阿勃勒是空間結構上講究秩序的物種,全樹中、下段如此,頂上段遵循同樣的模式,但仰角增加,總成扶抑有秩、疏而不漏、密而不腫。它的新出小羽葉,如同白色的拉鏈,拉開一簾翠黃綠。


阿勃勒的枝條,互生羽葉之間略呈zigzag的曲折,
初生小羽葉毛絨白(2020.7.24;台中)。

  它原生於古印南亞,雖然有人說荷蘭時代引進台灣,但今之植栽不可能是將近四百年前的後代,而是近來引進而栽培者。它在落葉之後,春夏之交從南台先行開花,中部頂盛於盛夏,至7月中旬以降式微,殘花可延續至8月初。


長出葉子之後的殘花(2020.7.24;台中)。

  它的果實逾年始告成熟,狀似長細條的黑香腸,每年落實通常很多,樹下也可見及小苗長出,但隨後夭折,尚未馴化。


長細條黑香腸般的果實(2020.7.24)。

  它最適合栽植於大安溪以南的西南半壁,但隨著暖化,已在全台灣低地都會盛行。栽植時不宜過密,行株距應大於5-8公尺。它的季節韻律十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