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日 星期二

【蛙、哇 ──2020.11.28嘉義演講「土地倫理」前註】

陳玉峯

認知是通往彼此關係的途徑之一,也是我們天性探索、期望真理的主要橋樑,也常適得其反。長年山林的浸淫,我是很能「安於」恐怖的未知,而接納一切的可知。

幾乎所有的知與認知,都是掛一漏億萬。

庭院中有蓮池,所以多蛙。我們共生一起,彼此無礙。所以我徒手可輕易抓到青蛙。

有天,我抓一隻澤蛙、一隻貢德氏赤蛙,我想細看。

澤蛙圓滾滾的眼球所散發出來的生命氣質,等同於這個生命給人的主要訊息,而人在接收時瞬間的第一質感最真實;第二階段可以是短促的經驗記憶海的交互聯結;第三階段即先前、當下起心動念之與客體對應的反應,包括前二階段的雜揉、綜合;第四階段才是「自我」下達思維判斷,也是感受真實程度、自我人格選擇、找理由自圓其說以馳逞動機的時程,例如我是想拍攝澤蛙的形質,我要找背景、光線、角度,以及最重要的我想拍出牠的形質特徵,所以我一手抓著牠的後腳,正面、反面、側面拍……

第一質感或接觸的瞬間往往不可說,卻最真實。第二階段是內在極其快速的聯結,這兩階段通常都没有思維,甚至第三階段也全然没有下意識的思考。所以這三階段發生的時程都是剎那間。通常我們所謂感受、感覺或價值判斷,都是第四階段之後的動機論、目的論、知識系統化的重組或抽象建構;人文的「理論」、解析、合成等等,之所以可以是極其華麗、完滿、偉大、虛偽、造假,……數不清的後設詞藻是「文明」!

我抓起另隻貢德氏赤蛙,不想抓著牠拍照,我想到冬眠方式,於是以塑膠袋包著牠放進冰箱4分鐘後拿出,牠已停止心跳,軟趴趴地讓我正、反面拍照。然後,23分鐘後恢復跳,打開大眼,但還不能行動。再12分鐘後恢復常態,我把牠放回庭院,牠立即跳躍入水塘。

我抓著澤蛙後腿拍照。

澤蛙的「肚皮白」。

澤蛙的眼神。

貢德氏蛙在冰箱下層4分鐘後停止心跳軟趴。

冰箱冬眠形同溫度麻醉槍

復甦。

聯想、幻想、感想、受想這眼神叫「文學」;解析它,內外叫心理學、生理學……

冰箱冬眠恢復心跳(動畫15秒)



放走貢德氏赤蛙(動畫16秒)。

人們藉由感官識覺接受到環境現象,或前面宣稱的「第一質感」,表面上是外物、外象予人的「觸擊」,事實上是人主體、靈魂或第八意識應現的啓動,也就是多年前我體悟的「觀音」原理。當年我詮釋「觀音」是生、滅之間;將明未明、將暗未暗;起心動念的瞬間,也就是尚未展開二元分別識之前的剎那。

第二階段大約是第七識的活動,通常人是不明所以。

第三階段是第六識的運作;第四階段即進入被「自我」掌控之後。

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人與群體或社會、人與國家、人與宇宙萬物、人與「神」……種種極其複雜的關係中,也都是經由述階段之後,進入第五階段或以上。奇怪的是歷來所謂的倫理學,原本是探討「理想的行為」或道德哲學,不就是探索人跟自己、人跟人、人跟一切的行為依據嗎?為什麼多狹限在「人倫」?而傳統的人倫學偏重在「規範倫理學」,後來的(西方的)倫理學則偏向知性方面,以實然(知識)對該然(道德)去論述出了一大堆「後設倫理學」,還有一大堆「應用倫理學」。

2020819日我收到嘉義勇氣書店署名「店主秀蘭」的來訊,說他們申請文化部「走讀台灣主題路徑建置計畫」(註:我被「主題路徑建置」這類字眼嚇呆了,不知是哪門子深奧的學問,光是字詞定義我就昏倒了),內容大致是走讀嘉義到阿里山沿線吧。而6場「延伸講座」之一,要我談「土地倫理」的觀念,訂了三個題目要我選:

1.  土地倫理:從李奧波談起

2.  如何在資本主義社會下實踐土地倫理

3.  土地倫理如何在現代實踐

我一看,好深奧喔!我不知道台灣有幾人真正釐清個個紛杳雜來或自創名詞的意義,所以先寫了〈有人要我談土地倫理〉、〈樹的感覺〉、〈生態不學〉等等傳給店主,但都没有回應,我是懷疑現今風氣崇尚虛無矇朧的一大堆自己也莫名其妙的造詞,就是不肯如實釐清自己講出的話。

事實上台灣現今談的「土地正義」、「土地倫理」等,太多都是亂套。所以3個題目我挑最簡單的「從李奧波談起」,因為他的觀念很簡單,只是從古典生態學延伸出來而已。

李奧波(Aldo Leopold, 1887-1948)出身於耶魯森林系,他的名著《砂郡年紀》(1949年出版)曾經被譽為「保育界的聖經」,他則被奉為「保育之父」等等,然而,也被一些後人批判為「保育法西斯主義」或其他,台灣大約從1990年代開始引介、推崇之,我的好友,已往生的鐘丁茂教授曾撰專文介紹、論述李奧波。

很久之前,我第一次看李奧波的文章時,了然他是古典生態學的群落、社會視為「土地」,也將基督宗教文化的「人的倫理」試圖擴展到土地(或生態系眾生),而他倡導的生態良知等等,事實上我一生都在實踐,並非在人文之學的論述,而是徹徹底底投身整個台灣生界將近半個世紀的打拚、救贖,為天然樹木、花草找尋或創造「天賦樹權、花草權」,也寫了「自然平權宣言」樹立在靜宜大學生態館方濟樓,我以台灣主體性出發,體悟真真實實的台灣在地土地倫理,而可以同全球深層歷史溝通。


睽違13年半之後,我於20201029日回到所開設的靜宜大學生態系館,同「自然平權宣言」版合影。

我一生學習的台灣生態學,就是「生界倫理」全方位的關係。

我談的土地倫理,包括前述看青蛙的前三階段,而不是現今「主流」的論述。

基本上,人與自己的關係,等同於人與神的關係。

20201128日,嘉義演講<土地倫理---從李奧波談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