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峯
1980年代有次我到內政部演講台灣生態與保育,談到造山、崩塌與淤積時,我說:
「……從1621年顏思齊登陸我老家古笨港計,迄今遠離海岸線18公里,換算出平均年增海埔新生地縱深達48公尺,準此,很快地我們可以反攻大陸了!」
大夥兒哄堂大笑。
然而,我估計台灣海退與海進的分水嶺,劇烈期的開始應該在1980—1990年代,甚至更早,或從1850年之後逐次逆轉。
1996年8月1日,嘉義縣政府在如東石、布袋沿海的公墓區立牌「禁葬」,因為1980年代已出現海水入侵,1990年代許多墳墓都已浸泡在海水之中!
2007年4月2日,我進行全台海岸調查時,抵達東石猿樹村,乃至馬沙溝一帶;2017年11月5日,在布袋鎮民代表李志榮的導引下,沿著台17公路再度勘調。
數十年來乃至新近,我寫了不少海岸的問題或困境,基本上是人造孽遠大於暖化海進。全台灣各段落的海岸變遷及趨勢,整理在拙作《北台的生態綠化》,16—70頁,2019年,愛智出版社;「死亡或爛醉的海岸線」收錄在《決戰馬頭山—台灣山海經》,20—81頁,2018年,同上,以及分散各書的短文。又,台灣全島千餘公里的海岸植被也即將付梓,綠島者已在2015年出版(前衛出版社)。
眾所周知,台灣從開發海埔地的上山下海年代,逆轉成陸沉的急劇,主要是地下水超抽、上游攬砂壩等「治山防洪」的倒行逆施、數十年來胡亂開闢漁港等突堤效應,從來都是山海不分家、上下游連貫一體的大、小平衡被人打破之所致。
急水溪出海口地域的死亡異象(2006.10.16)。
依我一生對台灣海岸的最大感受之一:依據台灣的地理位置、洋流與植物內涵,40年没有理由不能完成天然海岸林或海岸植群的復育,然而,從我調查海岸迄今的45年過去了,我卻未曾見過天然海岸林的形成!只有墾丁國家公園的海岸林迄今殘存,新竹仙腳石日治時代保存的海岸原生林,事實上也已淪亡多時;而東台海崖的岩生植群是大致維持原貌,因為也無可「破壞」的價值;大安溪、大甲溪出海口南北海岸線原本因頭嵙山層卵石的錨釘作用,淤積淤泥所孕育的大甲藺挺海水性的濕地社會已消失,而高美濕地等雲林莞草社會今倖存;全台海岸紅樹林天然植群多已消失,曾經1、20年的濫植卻又消滅其他生態系而全國自然生態保護的濫觴,源起於淡水河出海口潮間帶的水筆仔,實拜地方政府與中央政府爭奪河川地,中央藉由不知情的學者、專家以紅樹林保育為由,從而保存下來。
2017年11月5日,我應布袋鎮民代表李志榮先生及馬頭山反事業廢棄物掩埋場黃惠敏女士之邀,同一天勘查了西南部山海的生態危機,此後,後者在我約年餘的一切付出下,似乎逆轉了頹勢,我也徹底告別。然而,前者海岸,牽扯層面廣大,個人無能為力。
是日勘查所見,海進的指標以如帚馬蘭(外來入侵種)等社會,翻轉為蘆葦社會時,代表該土地已經被海水滷化為潮間帶矣!
以布袋為例,2017年底,在台17公路以西的海岸地帶,大約距海1.5—6公里的土地,全數淪陷在海水浸泡中,海岸居民生活的苦惱事,便是居家紗門窗、晾晒衣物時,沾滿蘆葦的花果序。
如今再經過了3年,推測海水已越浸台17公路路基,入侵更遠的內陸,有些低窪處,或已東進超過十餘公里。
我預估今後,台灣如果没有被併吞而維持票票等值的「自由、民主」政治下,目前的個人主義、新愚民政治手段仍可盛行2、30年,菁英主義、政治遠見跌停板,諸如海岸、國土永續等長遠議題只會每況愈下,而今捨一級產業而用水以「及時利」的科技產業為主,卻很快地必將面臨無水可用的大崩盤,只能以高昂代價的海水淡化或其他農業無法使用的技術,解決小部分的困境,而陸域平地的大幅撤退、海進的壓力,終將拖垮台灣的經建。目前政策只是一昧討好短暫近利,而欠缺世代治國的智慧與決心。而水的問題並非只是量的調配(政治決策),最大麻煩的在於質的改變,各種離子及綜合性的pH值,都將重創精密科技業。
各位讀者千萬不要誤以為我反對自由、民主,我只是提醒不負責任的民主也是假民主的一類變型,今日的政權絕非以台灣永續發展為導向,但這是全民智能與意識型態的共業!也不見得有什麼「藥到病除」的良方,我只能以虔敬的心,祈福人們深入洞燭人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