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日 星期日

【那一條山徑上(4)──持中道的烏心石】

陳玉峯



烏心石的蓇葖果。


就在校園雞蛋花、芒果大量落葉的九月下旬,我分不清是西風或西北風訊引發落葉,或是功成身退的夏葉先編織好離層,應風而落?反正農曆桂月本來就是「秋決」。只是雞蛋花還是不死心,零星花開與花落,堅持熱帶的本分,卻也禁不住在地的應時,落葉紛紛。
2018年秋意濃,台南、台中皆然。
923日秋分,太陽直照赤道。其實「地球日」合該訂在春、秋分,一年二天最符合「中道」。
我慢跑在大肚台地校園中,腳下清脆落葉輾碎的聲響起落。忽然,我似瞥見一串蓇葖果。跑離了十來步才想到應該是烏心石的果串。折回,果然。

在芒果落葉堆中,我翻檢出大小八串烏心石的果實,有的,種子早已落光;有的,果實剛開裂。
回來後,我將種子剝出。所謂的蓇葖果與豆莢的莢果,差別的是前者只開裂一邊(腹裂);後者,像剝花生,腹、背兩邊開裂。
我擠出粉紅色的種子時,感覺像是剝花生。
金平亮三(1936)有名的《台灣樹木誌》說,烏心石的蓇葖果呈長條而穗狀著生,成熟後背面開裂,種子2-4個,種皮紅色,種子黑色,堅硬。
我剝了56穗,每個果實的種子數1-5個,種皮粉紅、多汁,種子略扁,堅硬。
              金平氏視台灣烏心石是日本種的台灣特產變種,也有人視同日本種。它的分布是日本、琉球與台灣。我推測是檜木在冰河時期來台時,烏心石跟著來到台灣。


烏心石花。


金平氏說台灣的烏心石的葉子,比日本種小很多。它在台灣的海拔分布在200-1,800公尺,很常見。
然而,烏心石究竟有多常見?在我長年的植物社會調查中,它很少見,但到處存在。我推測它「懷璧其罪」,因為是名木之一,歷來遭受大量伐採,以致於巨木、老樹等相當罕見,也就是說20世紀上半葉,金平氏所見的烏心石族群已然式微。
據我所知,烏心石是台灣闊葉樹林的伴生種,生態地位大致是中坡型,在各種環境因子的梯度分布,傾向於「中道」取向,不在山頂、不處溪谷,「允厥執中」。它可以是樹冠層的優勢木,但似乎未曾獨領社會作代表。
以全台灣最寬厚完整的山地,例如阿里山脈為例,環繞從慈雲寺,經神木站,再繞經今之巨木步道一周,我們鑑定、計算的樹木129株當中,海拔約2,172公尺處,存有2株烏心石,我在2004122526日,看見烏心石的白色花瓣掉滿步道石階之上。
以自忠走到特富野(特富野古道或步道)的6.32公里路徑,海拔介於2,300-1,700公尺之間,沿線的調查所見,烏心石存在於4K處,海拔2,165公尺;4K以下,脫離了紅檜純林區;4-4.5K(海拔2,120-2,063公尺)段落見有2株烏心石;4.5K處(2,063公尺)有1株;5.5-6.32K段落見有2株大樹及高樹。
由奮起湖地區的多林檢查哨附近的登山口(海拔1,641公尺)開始,我們以皮尺測量,登上大凍山頂的步道長度為1,957公尺,山頂海拔為1,977公尺。
在這條海拔落差約336公尺、長度1,957公尺之間,我登錄了234株喬木,數量最多的是長尾柯(52株,22.2%),其次為假長葉楠(36株,15.4%),第三名墨點櫻桃(19株,8.1%),餘如昆欄樹(18株,7.7%)、大葉柯(15株,6.4%)、豬腳楠(12株,5.1%)、長葉木薑子(8株,3.4%)等等,烏心石只有2株,分別約在海拔1,800公尺及1,750公尺處。
阿里山神木步道及巨木步道兩側植物標示。

大凍山植物調查路徑及轉彎測量點標示。

這類型調查在我42年的林野生涯中,屬於最輕鬆者。我之所以「不厭其煩」地舉證,只是向讀者說明,歷來我要敘述自然現象的依據,真的是「一步一腳印」的實證苦行,而背景知識及其養成過程也就不說了!
至少我的林野行,幾乎是分秒必爭,只為了瞭解上帝在其所造物之中,而不是有何世俗的功名利祿等等的目的論。如果不是源自內在的某種信仰,對真實客體的理念,我不知道「所為何來」!
我是這樣禮佛的,因而我明白佛在自心。這也是為什麼2005年的某一天,我獨自一人,在南橫的一處原始林內望向荖濃溪谷,寫下了一句:「……一生研究植物,原來是研究我自己」!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