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22日 星期四

【規劃馬頭山學院前註】


陳玉峯
 
馬頭山學院即將創生!

馬頭山生態暨人文的規劃包括生態保護區、特別景觀區、人文史蹟園區、環境教育中心(含生態觀光刺竹村等商業區)及馬頭山學院等等。
馬頭山區的遠景必須在確保代表30萬公頃泥岩生態系的永續長存的先決條件之下,依據永續承載量(Carrying capacity)原則,研發生態觀光旅遊、在地環境教育等方案,追溯台灣文化史、宗教演化史,發展傳統產業技藝及文創,打造全境生態文化村,兼顧保育暨民生經濟的遠景。
所有的規劃及主導,完全取決於在地人,筆者僅提供創意建議,依據個人自1970年代調查暨規劃國家公園的理念及經驗、一生從事保育或環境運動的心得,以及研究暨教育的本分,義務襄贊馬頭山區的前瞻。如果因緣合和,筆者願意投入馬頭山學院執事,在人才培育的面向,奉獻餘生。
目前個人的想法,暫定於201835月期間,先在馬頭山區合宜地點,藉由開授若干課程或幾次的專題演講及討論會,說明理念暨規劃內涵,聽取在地鄉親的智慧及經驗,再進行實質規劃與設計。
另一方面,視個人狀況,也將從事先期研究的調查,進行口述歷史採風等事工,也希望在地賢達籌組規劃小組,一齊打造理想的實務。
由於我畢生志業都在自然生態暨文化哲學面向的學習,所以個人主力將擺放在馬頭山學院的籌設。
關於馬頭山學院,以下我僅隨意舉列若干思考或原則,尚未進行系統分析、整合,先行丟出討論。所有內容,全數可以變更、修訂:
又,期待、歡迎朋友惠賜相關任何建議!


「馬頭山學院」構想前註
天文、地文、人文、生文等全境或全方位的知識、智識,皆是馬頭山學院長期探討的內涵。

一、宗旨
1.      傳承、探索、開創從自然土地生界,到人文、藝文、宗教、信仰的教育基地。
2.      從馬頭山區、台灣生界銜接全球等,全方位知識、情意、意識啟發的活動中心,發揮市民社會的社區運作功能。
3.      培育各世代研究並致力於台灣文化史的創發。
4.      關懷社會公義暨世代正義,培育全面公共政策的人才。
5.      在地永續觀察、登錄、討論自然暨人文變遷,據之研發在地公共政策,並長期輯纂出版,建立永世資訊館。
6.      提供從事公義運動者休憩、交流、充電、再出發的場域。
7.      研製在地教科書、教材、參考圖書,打造區域全境生態學的基地。
8.      本學院最根本的任務,在於培植青年世代的台灣主體、恢弘格局及社會人格。
9.      推動青灰岩自然生態保護區之規劃設置暨永久保育、教育之經營。
10.  其他
二、駐地師資(暫定,陸續增加中)
1.      劉烘昌教授(動物生態)
2.      王豫煌(生態調查暨資料分析)
3.      蔡嘉陽博士(鳥類生態與實務)
4.      楊國禎教授(植物分類˙地理˙生態)
5.      彭宇薰教授(藝術及音樂)
6.      簡義明教授(台灣文學與文藝)
7.      蔣為文教授(台語文與國際文化)
8.      鍾秀梅教授(國際事務與客家文化)
9.      李承機教授(台灣史、台灣文化、社會批判)
10.  鄭邦鎮教授(西拉雅文化暨演講學)
11.  黃文龍醫師(人道關懷、身心醫療與台灣文化)
12.  王小棣導演(影劇哲學)
13.  陳椒華教授(環境技術、法規、運動學)
14.  陳玉峯教授(台灣自然史、文化史暨宗教史;規劃)
三、在地師資(邀請中,舉凡地方傳統技藝、全方位文化內容之達人、專業)
四、先期作業及課程
1.      規劃原則及工作內容
A.      凝聚鄉土意識,團結在地精神。
B.      收集、口訪在地知識、智識,彙編為馬頭山區基本資料庫,留下耆老智慧及鄉土記憶。
C.      以馬頭山為地理象徵中心,研發旗山、內門、田寮、美濃、龍崎、左鎮等在地全方位的主體文化,建立各村里史誌等永世文化遺產。
D.     鼓勵、資助學、碩、博士論文之以大馬頭山區為研究對象。
E.      培植非體制學院的研究系統。
F.       找回在地之旅外年輕學子認識、瞭解鄉土。
G.     旅外年輕世代課程於寒、暑假實施;在地各級學校、社會人士於例行假日或特定日期施業。
H.     收集相關資訊、瞭解在地資源,進行學院規劃及製作綱要計畫(Master plan)。
I.        長期推動青灰岩地理區生態保護區規劃設置暨永世經營、解說教育、生態旅遊等工作內涵。

馬頭山學院目標之一:培育鄉土泱泱格局人才。


2.      基地原則
A.      先由筆者承租馬頭山區合宜民宅建地20年,分期購買,且在經營期間交付信託,轉贈在地,成為公有財。
B.      學院建築以傳統刺竹建材、西拉雅原民文化之生態建築規劃、籌建之。
C.      以馬頭山為中心,打造在地跨越四百年的文化村,推廣生態旅遊及文化創意產業,行銷全國暨全球。
D.     創造、傳承、活絡馬頭山區社會經濟、文化總體發展暨自然生態保育重地。
E.      協助在地民宅轉型民宿、創意產業賣店等等。
3.      先期會議或課程
A.      20183月起,先擇期由筆者前來宣講「土地倫理」、「馬頭山學」等課程,傾聽、收集在地見解,俾供後續規劃引據與啟發。
B.      20186月起,依現實及理想旨趣,陸續推出課程。
C.      同時規劃、建設基地。初期課堂教室空間以租借為權宜。
4.      成立推動小組

傳統刺竹文化、文創技藝亟待深化推展!


符合永續生態及穩定的民生經濟創業有待全面研發!


所有規劃以確保自然生態系長存為最高指導原則。


五、資金籌募
1.      個人無條件拋磚引玉、完全付出(雖微薄,而天助自助)。
2.      個人及成員向十方集資,經推動小組決議,先以在地合作社或其他模式運作。
3.      鼓勵產經企業投資或在地人等募股成立公司等,視一切主觀、客觀條件而定,由在地規劃小組議決。

1 則留言:

  1. 感恩陳教授為環境保護付出的努力,感恩各位教授、醫師、導演們投注的心力,臺灣有您們真好,馬頭山有您們更是一大福氣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