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峯
綠精靈的無窮生機。 |
當我寫完過去、現在、未來三心不可得之後,感覺這面向可以暫時中止了。春節前後書寫這系列,恰好到初九「天公生」結尾,也恰好想來有氣,天公不是宇宙大帝嗎?祂還有生日?還得「被出生」?這大抵是晚近年代被擬人化、流俗化的結果,而根本的原因是中國帝制禁止人民祭天祭地,那是皇帝自稱天子的壟斷,依階層劃分,諸侯祭山川等,尋常百姓只能拜自己的祖先,導致「天公」與人民太過疏遠,久之,神格也普遍低落,只在邏輯上維持一個空殼,且這個空殼應該是《封神榜》出版後,才藉神怪故事勉強維持的「神殼」。台灣「諸神」當中,最陌生、最不浪漫、最沒故事性或最貧血者,非玉皇大帝莫屬。
請回世間法。
農曆年前我問護樹協會的老闆張美惠小姐:「要不要新書《台南的生態綠化》?」
她回:何妨在「大樹講堂」辦個簽書會及演講。所以就敲定2018年3月17日下午2時,在台中市忠明南路789號38F之1開講。
說起「新書發表」,我曾有一次《展讀大坑天書》的經驗最勁爆,一整天只引來一個人要買便當,直是破天荒,也成了「新書發表」的大笑話。從此,留下「美妙的」記憶,也不再有「發表」的念頭。近十餘年來,出書是向自己的交代,見證尚有呼吸而已?
然而,2017年我合計撰寫或出版了9本書。其中,《台南的生態綠化》既是植被生態專業,也是個人研究調查的某種回憶錄。我不知道拙作能予人何等啟發,我只知道忠實地盡我天責與本分。
現代人資訊太恐怖,除非夠膚淺而切中亂流浪潮,否則出書早已是夕陽行業的一抹殘紅。三、四年來我同時將撰寫的,也進行口述、廣播。經過三次的聽友會,我得知會聽我廣播,甚至「著迷」的年齡層從9歲到99歲。日前,一位朋友告訴我:
「我那4歲半的姪子,主動要求聽您的廣播輯。他會自己充電,自己一聽,一、二集吔!老師,您的聽眾群年齡得下修為4歲半!」,哈!果然「心」無年齡,只在投不投緣、契不契機。
長年來,我一直很想開講人生哲學,因為光只讀書,存有太多隔絕、誤解,面對面的聽講與問答,通常才是心智交流、激盪的最佳方式。然而我一向太「自私」,不善於頻頻的人際,或說,我太吝惜與人相處?也許,是因為說不出的苦衷?無論如何,我還是盼望今後有機會開辦定期的交流,而不敢說「授課」。
筆者第一次在大樹講堂的演講(2017.7.29)恰逢尼莎颱風來襲,台中市也停課、停班,但各地開車前來的朋友竟然風雨無阻,將小教室擠得水泄不通。 |
除了人的存在哲學之外,我一生念茲在茲的,孕育、滋養人們的土地生界,我畢生鍾情專注的植被生態,其實正是國家社會文化、民族族群生存長久度的根本與活水源頭。而台灣在政權特定偏頗的目的之下,剷除了台灣人跟土地、自然連結的臍帶,卻在民主化、自由化的進程中,以極其膚淺的形式主義,取代了自然土地認知的長遠大計,只為短暫的政商利益而為所欲為。如今,在早已過度開發,土地生界承受壓力已高居全球之冠,且自1990年以降,台灣已走上潰決的不歸路,但國家整體施政仍然對生界議題蓄意漠視。
眼前的一事例,馬頭山遭遇事業垃圾掩埋案,浮現的就是這系列問題冰山的一小角。從我2017年11月5日首度勘調馬頭山迄今(2018年2月26日),依我所理解,按照撰寫研究報告最後化約摘要的習慣,我會說:
~制度是所謂合理化、合法化的變動性的形式,從來不是公正、公義及真相的化身,更不用說什麼理想或遠見~
我第一次跨進馬頭山區走沒幾步路,楊國禎教授就大叫「大葉捕魚木」,絕對稀有的物種;我們一個月內勘查三次,還沒有真正實施調查,登錄的植物就超過300種,而開發單位據說調查約一年,環境說明書登錄的植物竟然只有197種。反開發的自救會提出這些發現,環評會要開發單位補件再審,所以開發單位委託的公司再補行調查,然後宣稱大葉捕魚木等,不是農委會公告的稀有植物,而他們也會進行假植、復育。對其他動植物等,提出的理由是別的地方也有,云云。
如果這樣的理由可以支持開發,根本就不用環評,為什麼?
1.漫長申辦、調查環境資源過程中,草率行事,直到2018年2月才肯承認有大葉捕魚木等物種,只因其等尚未被農委會臚列為稀有,所以就沒關係?準此邏輯,政府只要依據所謂稀有物種的分布地,劃出不可開發區就好了,何必環評?
試問稀有物種誰人指定的,指定過程是何?全台灣都清楚、完整調查過所有生物的稀有度跟存在地嗎?從來都不知道的物種出現時,例如同樣在青灰岩地層新近才發現的未發表的新瓶爾小草、小花遠志等,或嚴重瀕臨滅絕的水社黍,或瀕臨絕種如胡麻草、高雄獨腳金等,或資料不足物種,或易受害、接近威脅等,大約20物種植物,如果再仔細調查,難保不會出現在欲開發地區,則憑藉已公布之稀有種名錄做開發可否的判斷,環評的功能及意義盡失。
2.開發單位列出一些生物說沒問題,反方說有什麼物種,開發單位隨之再說有什麼,也沒問題,準此邏輯也不用做環評矣!試問誠信何在?只為開發而合理化一切嗎?而環評會委員們有沒有人調查過該地?憑藉著什麼專業或誠信判斷,斷定生物沒問題?
3.我們窮畢生研究,直到近來才明白青灰岩地層生態體系是百餘年來失落的環節,政府理應凍結重大開發案,先行全面調查規劃、分區後,再予考慮種種合宜的國土分區,何況馬頭山區尚存全球唯一的梅花鹿天然孑遺族群,這是世界級的保育案例,懇請國家當局立即進行DNA的檢訂調查。
4.如果說假植、復育生物就可以通過環評,那麼全世界沒有什麼地區不可以開發,台灣生界經由250萬年的演化只是笑話,人類也不用上帝、神佛!遑論環評。
還有高雄文化的根源就是刺竹天然林,以及從鄭氏王朝以來,反清志士流布山區,跟西拉雅原住民合體、宗教文化大融合,且從中產生台灣價值系統、台灣主體文化,以及許多神話、故事的原鄉,馬頭山實在是台灣主體文化的聖山,牽涉到自然、土地、生界、歷史、民族、宗教信仰,甚至靈界的深層,並非掩埋場的技術性層面問題。
台灣人從自然到人文的發展由於太多政權更替迅速,珍貴的遺產一代代快速流失,我何其盼望、祈禱上蒼垂憐,再怎麼「利」字當頭,總有普世人性的希望,但若全民迷失,終究只會走向滅絕。但願各方「業主」良知發現,我願無償協助馬頭山規劃為商機旺盛的生態村,永續傳承這代人的智慧與珍貴的公共遺產。
也就是說,雖然今年我已屆齡退休,我願以殘生的微薄心力,在自然情操、土地倫理、人心哲學、保育價值及價值保育與創發,善盡一口氣的天責。
大樹講堂的第二次開講,我會詳加思考如何帶給朋友們一場心靈的洗滌或智能的營養午餐。
|
陳教授您好,後學現為宜蘭市民,有感於宜蘭近年來的開發與破壞。
回覆刪除近期因緣巧合在關注環保議題時,輾轉連結到您的部落格並拜讀您的文章。
除卻哲學人文思考議題,尚有許多環節值得後學去深思探索,期望能學而後能覺。
教授在此篇文章末尾在自然情操、土地倫理上到價值保育與創發的發願,
孜孜念念為此土地的精神,讓我銘感於心,
期許我也能在宜蘭尚存的自然土地上,開始盡己一份之力。
謝謝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