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13日 星期一

【神祕果(Miracle fruit)】

陳玉峯


台灣不斷地引進外來種,不斷地、不斷地……

其中,有一種園藝、盆栽、造園的半果樹叫做神祕果,或叫變味果、蜜拉聖果等,它是山欖科的樹種,學名Synsepalum dulcificum,原產於熱帶西非、迦納及剛果等地,也就是八竿子搆不上台灣的不同植物地理區的物種,我推測台灣現今的種源來自中國,而中國是1960年代所引進。

台灣在北、中、南部都有零散的種植,但我認為不大可能成為大量推廣的對象,因為它的果實小型,常溫一天後即失水變形,而且,不易採收,如果使用搖或打落法,果實易破損,果肉又少,根本無法成為經濟作物,所以我叫它是半果樹。然而,對未曾吃過的人來說,永遠有賣點、有吸引力,因為資訊上把它形容得神奇非凡,「功能上」也被誇張得過度神祕。

據說吃了一粒神祕果的果實之後,再吃其他具有水果酸的水果,例如檸檬、鳳梨、番茄等等,頓時化酸為甜,可口回甘。因為它具有神祕果素(Miraclin)醣蛋白,可以改變人舌上的味蕾受器,除了甜味受器之外,其他的酸、苦、鹹味等受器被麻痺、抑制,讓檸檬變甜且芳香,而且甜味可停留半小時,通常變味的時程約從半小時到2小時餘,視人而定。資料又說它的營養豐富、消炎止腫、增強免疫力、降三高、解酒,葉子可當味精使用或泡茶,反正活靈活現,光是想像力就很誘惑、迷人。

去年我家那株神祕果不知是沒注意,還是屬於凶年,我只摘到23粒。而反聖嬰的2020年,711日我猛然發現盛產中,且果實正要轉入全熟期,而地上並無落果。

712日,我架起木梯,心想先採樹先端較難採收的部位,中、下段留給別人方便採,或以後自己踩。

我一粒、一粒採,放進袋中。烈日下,汗下淋漓,手臂、頭髮又爬上來許多討厭的疣胸琉璃蟻,我採沒半小袋,情願留給飛羽、昆蟲吃。

下梯時,手一鬆,整個袋子落地。我又在草堆、鬆土中,重新一粒一粒撿起來,撿出了一肚子火。


熟果鮮紅,果肉不多。

神祕果上的疣胸琉璃蟻。

清洗後,我取三粒。一粒剝皮,只吃果肉;一粒只吃種子;一粒做對照組,整粒咬食。然而,不用試驗,除非分開一段時程才能比較;我吃第一粒後,雖然是有甜味,毋寧是以刺激性的嗆辣為主,就我個人的感覺,它是接近辣痛覺,種子有苦味,甘不像甘,甜不是甜,又有事後的甜與甘,也許它適合改名為「毋忘我」!

它的「味道」不只在嘴,也渲染喉頭,頗有封喉感。

也不是不好吃,也不是好吃。

總之,它就是怪果子。

然而,我確定只有那一咪咪果肉好吃,好吃到你得十幾個一齊吃,記得,皮不吃,種子不要咬破,純粹吸食化為汁的果肉。苦澀、封喉味來自種子。種子具有山欖科的特徵,果肉緊黏在一半的種皮上,中間有一條劃分兩片子葉的縱溝。

資料上說,它是矮生灌木,也有說是小喬木,另有說是灌木與小喬木!它明明是具有明確單主幹,只不過接近地面就有側枝幹,身材又因多側枝幹而成叢,是栽種人把它種成灌木狀,它不該叫灌木。至於它能長多高我不確定,以我家這株約910年生的為例,目前完全符合台灣的建築法規:一層樓高度不得超過4.2公尺,其餘各層均不得超過3.6公尺。

這株高3.6公尺的怪果子神祕果今年(20207月上旬已屆果熟(2020.7.12)。

我量了一下,恰好樹高3.6公尺,預估大約5年後才會變成違章。

植物分類學的敘述說它葉子像小葉欖仁,我看起來神似小梗木薑子。它的花是小不點,其貌不揚,以致於我都忽略了它。我採收的果實,長度介於1.82.3公分,寬約0.9-1.4公分之間。

世界各地都有人分析、討論怪果子的成分等等。我不知道它在演化上跟它的化學物質有何關聯。無論如何,它的特質永遠吸引人。

熟果上持續長出花苞。

一盤秀色可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