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6日 星期日

【木棉】

Bombax ceiba

陳玉峯


木棉絮是天上白雲下人間(2019.5.14;台中)。

  南亞、東南亞地區的熱帶落葉喬木,是人把它帶進台灣,不過不是植物學方面,隨口一掰:「荷蘭時代或17世紀(1645年)引進台灣」,我認為最可能是1,200600年前期間,隨著東南亞一代的原住民遷徙來台所帶來,也就是平埔族西拉雅人引渡臺灣者。

  我在研究、調查、撰寫《蘇府王爺》一書的過程中,考據台灣先民在鄭氏王朝暨之前的年代,不乏從台灣到東南亞再回台灣的華人,側面提及至少有支西拉雅人的祖先,是來自湄公河三角洲的康道爾島,他們也跟木棉有所密切相關。

  幾乎所有南島語族都有「Ga-Po-Su」(班芝花=木棉)的字眼,台南地名的「吉貝耍(Ga-Po-Sua)」,正是「木棉部落」的意思;木棉是南島語族的民族或文化物種。木棉在台灣當有千年史。

  然而,千年來,木棉並沒有在地化或馴化,但它的生態幅度頗能適應全台灣低地,而陽光充足還是主要的要求之一。

  有些資料說它的樹高約1030公尺,這是沒概念的亂抄,請問台灣有誰看過木棉高達7層樓或超過的?(台灣樓層2樓以上皆限制在3.6公尺以下)要超過4層樓高的木棉都難找。歷來在描述樹高的數據,似乎乏人在乎精確度?

  話回木棉本尊。

  它的樹幹通常通直,除非在成長過程受傷,否則它的頂芽優勢強勢;樹皮穿上具有硬瘤刺的「甲冑」,隨著樹幹長大而開裂樹皮,但瘤刺少見掉落,有人想像這些瘤刺是預防動物的侵害。

  它的第一側枝通常輪生,數目不定,常先水平伸展,再隨長度、重量而跌宕下垂;掌狀複葉加長柄,落落大方,落葉前大抵轉為黃色。

  花大型,肉質多汁狀,有種塗滿胭脂紅的嘴唇飽滿感,我沒看過有哪種花這麼愛接吻,只是,它常擁吻的,是藍天與星空,就算落地,一樣堅持擁吻大地。許多台灣人、小孩,很愛在地上排列它們的落花,排出來的形狀不是心就是愛,而花的本質本來就是性器啊!

  它的果實尚未開裂時是紡錘體,像個拉長的炸彈麵包,只欠秀色可餐。通常它們在樹上開裂,雪白棉絮中夾雜黑色的種子隨風吹散,而一部分的果實落地後才開裂。裂果時期一周天至一個月餘,滿地白絮隨處擱淺,最怕一陣雨下來,全數止息。

  當棉絮纏綿地面時,我會有天上白雲私奔、下凡的錯覺。有次我從台中驅車高速公路至成大上課時,真的沒有眼花,一團團白雲絮斜飛落地,不是夢,是木棉絮。

  對我而言,木棉是光明樹,愛恨熾熱、直截了當、毫不遮掩、淋漓盡致。其樹形宛如精準的幾何結構,冬落葉後,透光澄然;夏則綠蔭成蓋、清涼消暑;春花則是熱情極致,讓人心振奮、愉悅,遠比喝上一打「蠻牛」還管用;夏季的白雲棉絮天上來,生人足跡止步。



木棉落葉(2019.2.6;台中)。



木棉花開(2019.2.7;台中)。



落花(2019.2.13;台中)。


殘花(2019.3.14;台中)。

愈來愈寂寞的單花(2019.3.19;台中)。

殘花及裂果(2019.4.4;台中)。

果裂(2019.5.14;台中)。


木棉絮與黑種子(2019.5.14;台中)。

2020220日的盛花(台中)。


盛花(2020.2.23;台中)。


202032日的木棉花(台中)。

落花(2018.4.5;東海)。

  台灣具足400-1,000年的木棉栽植經驗,各地行道、安全島、行列植栽美輪美奐,似乎無庸多做叮嚀。

  有點神奇的是,自從1990年前後以降,全台植物的物候大亂,台中地區的木棉開花株株走了樣,各唱各的調,花開從1月底至5月,然而,經過230年的調適,在近78年來,又走回集體一致的大合唱。我假設它們的基因保有熱帶的表現型,由於1990年之前盡已適應台灣的氣候,而1990年之後的急遽增溫,啟動了重調、復古機制,而後,復返其熱帶本色。

  又,40餘年來,結果實植株的比例,隨著暖化,中北部漸趨增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