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峯
巨大果實的龍眼品系,果徑達4公分、種子徑達1.5公分(2018.9.3;高雄)。 |
記憶中台灣人鬼月拜鬼神的祭品中,總是會有大串、大綑當令的龍眼。沒人考據過鬼神吃太多龍眼上不上火?一般人是不敢多吃。
龍眼產季不長,白露北風吹起之前早就不見蹤跡,盛產期一成熟如同放鞭炮,一陣就過,逼得古人只好發展出龍眼干的製作,用火焙乾,否則,又不能鹽漬或糖醃,味道不對味嘛。然而,如今也有秋冬的「10月龍眼」上市。(楊國禎教授指出:在氣候變遷、人擇與嫁接技術的運作下,繼四季芒果之後,據悉,市面上已出現全年都能開花結果的「四季龍眼」種苗,也許四季荔枝的問世也不遠了。)
2018年8月8日,我從嘉義帶回一大袋剛採摘下來的龍眼,冷藏冰箱足足吃了一個月。
小時候吃完龍眼,我們常會保留種子當童玩,如同彈珠「魚目混珠」;老了,一樣收集種子,只因為每粒種子都是隱藏的一株大樹,以及數不清的花果。
原本我推測,如同我冷藏慢吃的臭屁梭(大葉山欖),因為是熱帶樹種,放冰箱一段時程後,種子不是休眠就是凍死了,15個臭屁梭種子任憑我做「CPR」(泡水四、五天),只發芽了2株,而一堆龍眼子不知是否一樣的命運?
結果不然,或是因為種子量多,我隨意置放在小花盆的一堆龍眼子競相發芽成苗,長成這副模樣:
冷藏後的龍眼種子萌發成種苗景(2018.9.22;台中)。 |
而且,因為置放在室內,陽光不足,成長緩慢,展現且對應龍眼在台灣的生態特性。
龍眼根本不是典型的熱帶樹種,更非溫帶植物;龍眼是陽性物種,也很耐蔭!
華人引進龍眼在台灣栽植將近四百年,據說最老的單株也可活上四百年,然而,一般我看跟人壽差不多。
龍眼林在台灣栽植了三、四百年的期間,正是台灣原始林大滅絕的進程。龍眼馴化或天然更新的策略,相近於司馬懿之幹掉曹魏,最大特色,陰也,而不是說龍眼有「鷹眼狼顧」之相。
台灣的原始森林摧毀後,一段長時程內,林地上一定存有諸多原本原始林組成物種的種源族群,不斷地長出苗木,或成樹再受毀。愈到後來,得以留存的,以次生物種為大宗,以及少數特別頑強的原始林物種,例如多倍體的大葉楠,質性介於次生及原始林之間的香楠等等,絕大部分原始森林的種源每況愈下,終至絕滅,這就是現今乃至將來台灣保育、復育的根本困境,偏偏台灣的專家「都不懂」或「假裝不懂」,現行的保育幾乎也無人有此認知!
龍眼在台灣低地尚可長出原始物種的年代,森林下是罕見長出苗木的,推測是太多可耐陰苗木競爭之下,龍眼隱忍了下來,不敢「出頭」(司馬懿策略?),等到原始物種種源衰竭,推估大約到了1950年代以降,龍眼苗木出現,且可在地更新,甚至入侵別的次生林下。
龍眼花(2018.4.5;台中)。 |
龍眼結果(2018.7.28;一高仁德休息站)。 |
千禧年之後,我在南部的調查中發現龍眼苗木、小樹的天然更新「審慎而強勢」,已然是「狼顧之相」,但它們一樣不張揚。龍眼的苗木幾乎如同熱帶林木的特徵,可以在上層樹木的覆蓋之下,「忍辱負重」而成長極其緩慢;一旦大樹倒死,林冠破空,則熱帶苗木、小樹爆發搶空大戰,個個急速抽長,力拚成為林冠。拚不上青天者,「一生的耐陰」盡付流水而凋零、死亡、退場。
龍眼不然。林冠破空後,龍眼苗木、小樹還是優雅有秩、含蓄成長。當然,我沒有進行實證數據的長年測量,只是如同老圃的經驗,直觀如是說。
如今全台低地,龍眼殆可算是次生樹木,但它一樣「謙虛」。嗯!它大概是最溫和的「統派」,一點也不像極度囂張的「大統派」陰香!說來可悲,陰香還是官方、民間聯手自中國引進的第五縱隊,如今形成台灣森林的恐怖夢魘。
唉!龍眼算是陰中君子乎?!
其實,龍眼在台灣早已被「改造」為「台派」,一些品系的果實也大得不像話,幸好甜度尚不過分。龍眼花也是優良龍眼花蜜的源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