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3日 星期三

【2018年成大台文系生態旅遊行前資料(1) ──天龍溫泉簡介】

陳玉峯

南橫天龍附近的「六口溫泉」,濯足溫泉水據說可以「溫潤美容」。

~旅遊是最佳學習的方式之一,端視每個人心胸天窗開啟的幅度而異。行前有些認知,提供你連結的若干意象,也許會有「觸媒」效應~
年輕朋友們:
這學期的自然野地課程三天二夜,兩個夜晚都投宿在南橫(台20-186K附近)的「天龍溫泉飯店」。

天龍飯店(2017.5.13)。

露天溫泉(2017.5.13)。

天龍飯店前全體合影2015.12.8)。 

筆者帶領成大台文系學生尋訪霧鹿砲台公園(2015.12.7)。

霧鹿峽谷。



為什麼台灣的中央山脈,從地表往下的溫度爬升率,是全球平均值的將近2倍?它與溫泉有何關係?它是台灣人之所以熱情的原因之一嗎?

我略加整理一下溫泉的資訊,提供參考:
1.何謂溫泉?
天空降水而滲入地下,經地熱加溫後,再冒出地面的水泉稱之為溫泉,一般只要泉水溫度超過當地年均氣溫5℃,即可叫做溫泉,但各國訂定的標準不一,有以超過年均溫20℃以上者(例如希臘、義大利、法國、德國等);美國是21.1℃;台灣、日本及南非等,訂在高出25℃者才叫溫泉。
台灣的溫泉依水溫區分為3等級,高於75℃者屬於高溫級;45~75℃之間者為中溫級;低於40℃者是低溫級。台灣溫泉水以中溫等級者為最多。
溫泉水的溫度並不恆定,常有週期性或不定期的上下變化。
2.溫泉成因
自地表往地中,深度愈深溫度愈高,大約成正比關係,但隨全球各地區而有很大的變化,世界各國的平均值約在每下探1公里,溫度上升30℃;已知最低增溫率為6/1Km,而活火山地區、新造山地帶,以及新變質岩地區(例如台灣中央山脈)則可遠較平均值高甚多。又,地殼的板塊運動亦使地溫梯度升高,台灣約可達45~60/1Km
若有足夠的降水,經地中裂縫或透水層,進入地下深處形成地下水,而經熱源加溫,且具有良好的儲水層,更且在種種因素都具足之下,特別是水位差的壓力,將足夠大量的高溫水壓出地表,則形成可以為人們利用的溫泉。
台灣已發現的溫泉總數約有百處,遍佈全島,除了大屯活火山區、龜山(火山島)、綠(火山)島之外,大部分已知溫泉皆分佈在各大水系上游,或高山深谷地帶。一般說來,北部較南部密集,數量亦較多。
3.台灣溫泉泉質類型
依據溫泉水中含有最主要的離子種類,可分為碳酸鹽泉、硫酸鹽泉、氫化物泉,以及中性硫酸鹽氯化物泉等4類。
4.天龍溫泉(霧鹿泉區)簡介
天龍溫泉屬於中央山脈東側變質岩區溫泉系列之一,位於新武呂溪畔;泉質為碳酸泉,pH7.5,泉溫70~80℃,每分鐘泉量1,200公升,可以飲用。
5.溫泉理療效應
《日本磺泉誌》記載,一般單純碳酸泉對神經衰弱、心臟神經症、慢性胃病、慢性膀胱炎等病症,具有理療作用,但對胃潰瘍、胃酸過多、下痢等症,卻有不良反應。一般飲用溫泉水,一次以100~200g為宜,且需醫生、專業判定。
溫泉理療效應視泉溫、泉質、所在環境,以及個人身心狀況等等而定。
「六口溫泉」等天龍地區的溫泉水溫泡煮溫泉蛋甚可口(2013.3.2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