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峯
§雲筍
今天的阿里山漫步我們只走小小一圈。翻上沼平車站後方,再沿梅園上方步道走回去。沿途,由於玉山箭竹全面枯死的景象,引起老丈人的回憶。
「……你六叔從1950年代向林務局標林班,採玉山箭竹筍,人稱雲筍,大抵是從雲霧森林所產出,故稱雲筍。他做到1976年或火燒之前,才完全做木材生意。當時行情太好,採不及賣;他僱請採筍工人,在林班如大塔山19、20,81至85,實驗林區28、29等地採筍。
採下的竹筍,經蒸氣爐蒸熟後,裝桶泡水運出。
每年大約5月底開始採雲筍,今年採筍處周遭,明年會長出更大支的(註:地下莖養分充足?);較陡峭的林地,筍較細小(註:土壤層較淺薄,地力不足?);竹稈密度較高的地方,長出來的筍也較細小……
有次,我跟他們去採雲筍,大家揹著一袋子,狗趴式四肢著地摸進去,全身當然髒兮兮,好奇妙喔,前面的人往前採,跟在後面的人一樣會採到不少前人遺漏的大筍喔,因為筍會閃躲人咧,足趣味吔!經營竹筍或竹林的人,懂得在春筍發出時,將細小的鏟除,這樣對長出的竹稈及竹叢比較有利……」
老丈人僅僅跟隨著採雲筍一次,讓人訝異的是,他記得何其清楚玉山箭竹的生態,連我這個博士論文寫玉山箭竹的,都暗自驚奇!至於他說雲筍會「閃人」,是他的幽默。老丈人一生活在阿里山林,生活內涵就是人與山林的相關,就連性情、脾氣也山林化,一草一木都是在地經驗,即令一大堆外來種,他也瞭如指掌。
「金雀花原本在阿里山種很多,只消用扦插無性生殖就可種出一大堆,但得在冬至前後插條才會活。它的花色多樣,黃、紅、白而以黃花為最多,阿里山居民都自行繁殖……」
§青即入藥
談到植物,岳父母聊起了藥用。
「採摘阿里山十大功勞的全株,洗淨後丟進桶中搗碎,然後加進乾淨的水,用手下去一直攪拌,讓黃色的汁液跑出來。接著拿掉碎枝葉等,剩下黃色液汁。靜竚一段時間,讓它沉澱。然後,將上部的清水倒掉,下面的是濃稠的黃泥。將黃泥攪拌均勻,拿起來曬乾。喔!那粉末比消炎粉還要好用!
黃蘗製粉也一樣,當胃藥,也消炎。
大東亞戰爭時,軍部下令要採『仙不利』(註:二年生草本的巒大當藥),據說也是要提煉胃藥。我們這些『在鄉軍人』奉命,每人一個米袋子,前往鹿林山、東埔山、塔塔加地區,所有人一字排開前進,將草原上的『仙不利』草一掃而光,繳交給軍部。
毒藥草(註:毛地黃)則是心臟藥,也是因應軍部要求才大量種植的,從二萬坪開始種起,種上阿里山來……」
岳母則對食用植物最有興趣,包括養豬飼料。她說:
「卡早養豬,除了廚餘,我都去砍來整簍三角草(註:戟葉蓼,潮濕地林下大面積蔓生的草本)或鄒葉酸模,全株放進大鍋熬煑。不煑豬不吃……」
她每年5月,念念不忘要上小笠原山、祝山採艾草初生的嫩葉,因為山頂陽光充足,艾草屬於次生陽性菊科草本,冬枯。她大量採集,也是在熱水中熬煑後,揉成一團、一團的艾草泥,和著糯米粉,製作甜的、鹹的艾草粿,很可口。我也跟著採製了一、二次。
阿里山至塔塔加一帶的草生地,曾經也盛產巒大蕨的嫩芽(註:火燒後幾年內旺盛生長),來自日本人的慣習,如同低海拔的過溝菜蕨,熬煑而去除植物鹼,做成醬菜,曾經一段時期還外銷日本。
即使到了晚近幾年,岳母偶爾還會採摘「三腳杵」(註:瓦氏鳳尾蕨,大型蕨類之一,因為由長長的主葉柄上來,分三叉展開葉片,因而阿里山人逕自命名為「三腳杵」),「杵」讀如「杜」,撐起來的意思。
「三腳杵」可食的部分其實有限,不過是抽長不久的嫩葉柄,先將厚厚的角質皮撕去,醃漬成醬菜。這是貧困時代,不得已的採摘。我看岳母愛吃的是回憶?!
日治時代阿里山也販賣著一種「富濟糖」,那是採摘林下濕地菊科植物「台灣款冬」,因為它具多汁的長葉柄。取長柄,撕去外皮,糖漬後,製成小孩的零嘴。
林林總總的野生藥用或食用植物,大抵是靠山吃山,窮變則通的人之常情。
§台灣精神
我們沒進去沼平新車站,否則老丈人一定沒完沒了。而面對回程的地景,他又說了:
「全阿里山區最漂亮、最壯觀的檜木林就是第1、第2林班,其次是第3、4林班。阿里山林班的編定是先伐木、後編定,因而林班界不同於後來各林區之按地形……
日本人先前闢建鐵路時,枕木等都是就地取材。闊葉林如台灣櫸木、殼斗科(欑仔、柯仔、斗仔……)、楠仔等大樹材,用在做橋梁、隧道支柱、枕木等,而且,他們砍樹後立即造林,馬虎不得。當年奮起湖並沒有檜木啊,為什麼杉仔種這麼多?整條阿里山鐵路沿線的造林也一樣,因為起造鐵路工程需要許多木材,且伐木後立即造林的結果。
等到1920年代,阿里山沼平車站、製材工廠、修理工廠陸續完成後,在地製材能力完備,於是,展開原先鐵路工程或其他相關工程的『抽換作業』,也就是過往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權宜施業工程,其使用的雜木材,品質不如檜木的耐腐、耐久、堅固,因而由阿里山製材廠、嘉義製材廠各自負責不同區段,將橋樑、隧道內的雜木材,逐一更替為檜木材。
工程組利用晚上時間進行抽換隧道支柱、橋梁木等,不能影響到每天的運材車通行。他們一步步抽換,直到1940、1941年間,才將阿里山森鐵本線(註:早期指北門站到二萬坪,後來泛稱嘉義到沼平,現今是嘉義或北門到第四分道。)抽換完畢。
接著抽換東埔線,東埔線闢建時多用闊葉樹材。剛開始抽換,該等雜木材都還很新、堅固,而正要抽換時,該線伐運作業已經結束……
1941年前後,鋪設水山線伐運鐵道時,將眠月線的鐵軌拆來使用,所須木材都採用阿里山製材工廠出產的檜木。那時,我在做檢尺,就有去檢尺部分隧道用、橋梁用的工程材,我看到現場施工人員直接在現地製材,不必阿里山製材工廠提供,也省下運搬。
這些現地的製材小組,由一位日本人帶隊的一班,這種製材叫做『山地製材』,我就是為他們測量所使用的檜木材材積等。
日本人從事開發建設,上上下下任何人都非常『頂真』,絕無黑白來!
終戰前,我奉派到楠梓仙溪工作站預定地檢尺。當時(1941、1942年)戰事已吃緊,日本人一樣按部就班加速開發,一樣一絲不苟。
我到楠溪工作站時,有三處工寮基地的地基整得非常工整,正要蓋工寮、宿舍及機關庫。工人們正在『遼』板仔(刨製木板),不管柱仔、壁板、杉仔瓦等,一概現地製作。
他們使用的木材是二級木的台灣鐵杉、台灣雲杉,因為該地檜木很少。現場鋸木工人的經驗是:台灣雲杉的木材較不好鋸,相較起來,紅檜木材很容易鋸。同樣是木材、同樣的鋸子,似乎因為雲杉木材較輕(『怕』),吃鋸力較重、較緊,反正就是不容易鋸下去。
他們從阿里山挑米菜來工作站址。先是由鐵路火車運到新高口,新高口以下就得用人挑,由僱來的挑夫運搬,也運搬釘子、玻璃、工具、各種器材。從新高口先挑到水山溪底過夜,隔天再挑到楠溪15林班的工作站……」。
其實老丈人身受日本教育,一生行事也是日本風格,他會不時引述日本人的優點不足為奇,而之所以從來淡淡地引述日本人的「好」,而近乎完全不批評KMT的不好(註:偶爾一些些批判,多半是我加上的),因為他吃盡KMT腐敗的苦,也養成如何「明哲保身」的方式。在我歷來對他的口訪中,印象最深刻的話語之一,我問他如何比較兩大外來政權的施政,他說:
「日本人很嚴、很凶,但日治時代台灣人活得較有尊嚴;而國民黨時代比較容易賺錢!」
怪怪!什麼跟什麼嘛?!日治次殖民地被其視為清國奴、亡國奴的台灣人,被鄙視為「貪財、怕死、好面子」的台灣人,在老丈人實際人世的體會卻是「較有尊嚴」!而這是相較於KMT上下貪腐而來,只要錢,不要人格、風格、品格,反正沒格、沒品、沒調?!
從這個角度可推衍:
1. 政策、政治固然是顯性文化,整體社會風氣才是人民生活呼吸所能實際體會、感受者。
2. 所謂治台三策、生物學統治法、污名化台灣人的說辭、印象等,很大的一部分來自文字、史誌,之將政治人物特定時空的說法,過度渲染、誇大,且被後世皮毛治學者浮誇成無限上綱而誤導。
3. 其他……
我不想重犯過度推衍,只舉一例,佐證日本人並不認為台灣人貪生怕死。
「台灣慣習研究會」1901年對抗日者,或被處予極刑的台灣人的形容:「立於絞臺時,竟無一人臉為之變色,豈不令人驚奇?」,而這是在1900年代,當時被日本人處死的台灣人,「多為苦力,或船員,或為菜販,或為魚販等下階層之輩……多半為無教育之無賴漢,自非古英雄、古豪傑之所能比……」
顯然,1900年代的日本知識分子太不瞭解台灣人、台灣文化了!台灣傳統、傳承的,乃是不立文字的禪門「無功用行」,所謂「下階層」,事實上才是陳永華、鄭成功帶來的台灣精神的始源。我的故鄉北港鎮的義民廟,正殿對聯:「古民族不可輕視;真英雄大抵無名」,反映的,正是台灣文化的特徵,只不幸幾百年來,都被外來強權懷柔、收編台灣所謂的仕紳、知識分子,硬是污名化了台灣人之所致。
我一生行走台灣草根,我的體會、感受,平均或整體而言,台灣四百年移民史迄今,最沒品、最下流的,多是知識分子、上流社會、既得利益的權勢者,而真實的台灣普羅大眾、草根民間,從來都是公義質樸的無名英雄!後來的日本人隱約感受到真實的台灣文化,也就賦予台灣人相當的尊重、敬重。
國府據台之後,先殺的就是日治後期培育出來的台灣文化菁英,而KMT歷來拚命培植的一批批台灣人渣,成功地「以台制台」,導致70餘年社會風氣的全面沉淪,即使如今小英政權全面執政了,龐大的國府餘孽,以及魚目混珠的「偽綠」,特別是青壯世代的若干人士,不斷依附派系,已佔據、將搶占高位者,必也形成小英政權真正的危機!而小英的審慎是她最大的優點,也將是最致命的缺點,因為用人的保守、沿襲舊窠臼,終將拖累新本土政權!
話回老丈人的憶舊,為楠溪工作站留下前所未記載的素民史,就連台灣雲杉較不好下鋸的木材性質,都是我認為的,應予留存的鄉野經驗。
忽略了人地關係、土地倫理,殆即失根的文化。
玉山箭竹新長出的筍,台灣人謂之雲筍。 |
岳母引進阿里山,曾受阿里山人廣植的澳洲櫻草(2010.3.15)。 |
岳母陳玉妹女士在小笠原山頂採艾草(2010.5.10)。 |
艾草嫩葉(2010.5.11)。 |
阿里山十大功勞(2010.3.15)。 |
阿里山十大功勞的花及初果(2011.2.4)。 |
阿里山十大功勞葉緣針刺(2011.2.5)。 |
阿里山十大功勞葉緣針刺(2010.11.24)。 |
阿里山十大功勞的紅葉(2010.11.24)。 |
豬飼料之一的鄒葉酸模(2016.5.28)。 |
台灣雲杉的針狀葉。 |
楠梓仙溪工作站的老屋(2011.8.9)。 |
單位面積玉山箭竹密度愈高,長出的新筍愈小?這可不一定。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