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elkova formosana
陳玉峯
台灣櫸木樹皮下獨特的蟲紋(2001.7.20;中橫馬陵)。 |
台灣櫸木是廣佈東亞中、韓、日的櫸木(Z. serrata)來台之後,隨著台灣環境的特殊性,可能歷經4、50萬年的在地化,形成今之特產種。
台灣特產是早田文藏1920年所命名,金平亮三(1936年)也認同,但後來《台灣植物誌》等,皆採取「大種」的觀點,視同東亞櫸木原種。我依各地調查、觀察,其族群及個體多變異,例如東台及不同海拔等;後來,也在日本見及櫸木,認為「大種」是可接受,但台灣的櫸木正進行相對快速的演變中,故保留早田及金平氏的見解。
我對台灣櫸木的印象,就是它那堅實、紅褐的樹皮與樹幹,配上長長柔弱、散射的先端枝條,冬乾季節在落葉前,滿樹由黃、褐、綠紅、黃紅到豔紅的細小葉片,在整株樹撐起二元對立卻一體成形的美感。還有,春葉芽、小葉的鮮紅繁華,是很獨特的錦繡。
樹幹本來就是樹的主結構,很少有樹如台灣櫸木,坐定天地之間如許氣概的穩重,這是它極為密緻的心材的質感,所發射出的無形力道。它那塊斑狀樹皮的剝落,台語叫「紅芽、紅芽色」的韻味,大抵就是力道散發的窗口,台灣樹木中具有相似的色斑者即瓊楠,然而,瓊楠的褐紅帶有水的質感,相對於櫸木陽剛、骨氣的韻味,各執陰、陽。
紅黃葉(1996.1.15;大坑)。 |
鮮紅黃葉。 |
台灣櫸木的春芽葉(2006.3.5;台20-178K)。 |
轉綠的新葉(1989.2.24;埔里)。 |
它的生材,按日治時代的實測,比重達1.06,也就是說,丟到水中,是少數會下沉的樹種之一,還有一數據說生材1立方公尺重約1,230公斤;它的氣乾材比重是0.7。它的木材是有名的堅重,耐衝擊摩擦,強韌到誇張,保存期甚久。也因為材質佳,曾在日治時代以降,幾乎被尊為台灣闊葉樹第一優材,大量輸出日本及中國,因而備受濫伐。然而,1950年代統計尚有蓄積量146,985立方公尺,我配合其他數據估算,原本台灣應存有台灣櫸木中喬木5百萬株以上!
老輩台灣人大多知道「雞油」是好木材,因為拓荒時期許多低山存有雞油林,一些地名也保留了「雞油」的印痕,後來卻訛變為「圭柔、雞柔」等,我認為是從原住民的音,轉台灣話的「雞油」之後,因各地腔調問題,國府治台後口傳、筆寫產出的別字(cf.拙作《物種生態誌(一)》,237-255頁,2007)。
雞油的生態面向,過往雖然有人記錄海拔可達2千公尺以上云云,事實上打從佐佐木舜一對玉山以降的物種分布,即明載是在1,500公尺以下地域的樹種。以南橫為例,西部自台20-71K至123.5K,或海拔1,565公尺以下存在;東部則自台20-169.5K之後,一樣是海拔1,565公尺以下遍在。南投丹大林道是海拔1,400尺以下。
它分佈全台亞熱帶至近於平地,但以西南部、南部為分佈中心。它是初生或次生演替的先鋒樹種,而可在土壤化育不佳的地域形成純林,或與許多物種共配優勢,形成亞極相社會。
以屯子山我調查的近純林的2個樣區為例,在東南坡的3百平方公尺內,第一層的大雞油有15株,其次是樟葉楓5株、白雞油2株(1株枯死),全部是落葉樹,或說是本土得以發展出最接近落葉林極相的代表;第二個樣區面積約6百平方公尺中,台灣櫸木(雞油)有9株、樟葉楓5株、狹葉櫟及白雞油各3株、福建賽衛矛2株,而第二層的樹種高達20種以上,也就是受到常綠闊葉林很大的入侵壓力。
所以,我把台灣櫸木林視為低海拔(註:三分台灣高、中、低海拔為2,500公尺以上;2,500-1.500公尺;1,500公尺以下)山地,母岩裸露且土壤化育不佳或較難堆聚的相對陽旱地,長期處於土壤流失立地,台灣櫸木代表此等環境下的地文亞極相落葉林,也分析它的演替如下圖:
其次,隨著土壤化育程度、地區植群史或其他物種的交互相關、機緣等等,台灣櫸木之與龐多物種共組社會、伴生於其他社會,或少量散生於不均質的立地上。
它的先鋒質性,茲舉中橫公路台8-9.9K處,地層反插坡我調查的剖面圖示如下:
中橫開路時,路面切過,基腳上方土石崩塌後露出母岩塊,從岩隙中萌長而出台灣櫸木,而與造林木如相思樹等分庭抗禮,從溪谷邊坡到山稜皆可存在。大甲溪床則是甜根子草的流浪社會。
歷來植物分類學都敘述它是落葉大喬木,直幹可達25公尺云云,事實上在頭嵙山地層及乾旱立地上,它也呈現駢幹現象,如同灌木般,從地面不斷萌長新樹幹,狀同單株的族群。
一樹多大小不等的樹幹(1895.12.21;大坑)。 |
南橫梅山的台灣櫸木直立喬木(1985.12.10)。 |
六龜屯子山被挖除的大喬木,胸徑達131公分(1991.3.31)。 |
台灣櫸木的初果(1989.2.24;埔里)。 |
台灣櫸木的熟果(2005.5.23;南橫)。 |
有一苗木生長試驗指出,北、中及東部種源的小種苗各5株移至台北苗圃,生長2年半後,北部者平均身高194.4公分、東部177.8公分,而中部者227.3公分,地際直徑也是中部者最大,達1.971公分,姜家華等4人(1994;cf拙作同書)宣稱中部者葉綠素a的含量最多。
它的生長速度各地、各株變異大。
新竹19年生,樹高14.1公尺,胸徑17.3公分,年均胸徑長出0.91公分。
中埔21年生,樹高16.5公尺,胸徑14.3公分,年均胸徑長出0.68公分。
竹東33年生,樹高21公尺,胸徑45.4公分,年均胸徑長出1.38公分。
⋯⋯
不過,有的數據我不敢相信。
物候及其他資訊,我先前已整理,不贅述。
日治時代不能說沒將台灣櫸木栽植為景觀樹,但日本人大抵將它處理為林木生產的造林樹種。
近30多年來,台灣「瘋狂」種植台灣櫸木,各種水土保持、行道、公園綠地等,大肆栽種。然而,可能是種源、苗木沒除袋或是不知情的太多原因,我目睹太多生長不良的例證,它們的枝條多柔弱而長得很長、下垂,就景觀而言並不恰當,或說散漫、放生型的植栽。
日治時代日人永山規矩雄,曾經做了一個長達11年8個月的試驗。他取數十種樹木的木條插在戶外苗圃的土中,每個月觀察一次腐朽狀況。11年8個月後,只有台灣櫸木、紅檜、肖楠及瓊崖海棠等4種未見任何腐蝕!
台灣櫸木是鋼鐵意志的氣質,卻長著愛上妝的小葉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