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峯
朋友傳來榮格(Carl Gustav Jung, 1875-1961,瑞士心理學家;分析心理學創始者)說:
「意識的本質是片面的,每個意識都只能懷有少數同時升起的觀念,同時出現的內容愈多,意識就愈模糊不清、混亂、甚至失去方向。如果一個人可以同時一眼覽盡所有想像得到的意象,清楚地想像到一切,他眼前會開展出什麼樣的神聖世界呢?在意識的形式裡,它當然是無法想像的,但是在無意識的形式裡,它卻是一個事實,因為潛意識是一切潛在心理因素的無法窺見的整體,是潛在本性的『大觀園』。意識的放空和停歇不是容易的事,禪者以長期的修行,把能量張力推到極致,才得以使無意識內容隨時突破到意識的層次……」
然後,朋友問我:「你同意這種看法嗎?關於禪。又,你文中曾提及『無始以來』,跟榮格的『潛意識』有關係嗎?之所以這樣問,因為你的『無始以來』,讓我想到一句話:『你知道你不知道的』……」
要回答這些「問題」頭很大,因為每個「字辭」在東西方文化、學派、使用者、不同時空或場合,或在每個人的腦海、心理上所代表的內涵都不一樣,要討論先得釐清(註:依據維根斯坦,永遠無法釐清,我同意。)榮格的字辭界說、意義或傾向等,還有更麻煩的「禪」、翻譯等等問題。
我從高中時代生吞活剝包括近代、現代心理分析,早年也跟著盲從使用了明明是雞同鴨說的「時尚」名詞、術語等,特別是翻譯的名詞,太多東西只是望文生義,片面解讀罷了。
如今看榮格的片段,感到西方人對「禪」的「想像」,卻更懷疑東西方的深層文化能否無礙溝通?因為真的是西瓜和蘋果、番茄和香蕉的問題,真的是不同種,染色體無法配對啊!
西方自古崇尚理性、唯物且不斷嘗試建立系統化的知識,他們大抵是從亞里斯多德邏輯出發,建構出清晰、明確的思維理路;東方多從困思邏輯出發,強調整體觀,喜歡朦朧含混的聯想臆測,因而愛因斯坦無法跟泰戈爾溝通,只能在人格風範相互欣賞;而同樣是東方,玄奘大師學了一大套大乘唯識(偏重邏輯思維),也無法在中國傳承、發揚,民族思考方式大異其趣之外,維根斯坦老早已經解析人類文字、語言的歧異性,除了數學、亞里斯多德邏輯、定律、公式等之外,沒有真假值;長年來我一直認為語言、文字,人類只在乎「保存」,卻在一、二千年來,嚴重欠缺鑽研、再進化,只隨著物質文明、生活積習、異文化接觸等,衍展表面式的新語辭,卻在心靈、心理、思想深邃面向,停止了語言、文字的新創造(註:多為小圈圈的術語而已,而非全面生活語)。
榮格前述的一段話,起頭的第一句我就反彈。
他的「意識」在我而言,大抵是思維、感受,而不是印度人或我認知的「意識」。有可能是翻譯的問題,因為何謂榮格的「意識」、「本質」?在我而言,「意識」相當於心靈之上,靈魂的範疇,是一切,不可能是「片段的」。
榮格的話,用我的方式來表達:人類在表達感受,或對於感官接受的訊息要做反應時,習慣上必須聚焦。我們思考的時候也一樣,特別是我們以語言、文字表達或溝通時,更是如此。然而,我們接收到的訊息,以及每項訊息(我懷疑訊息能否釐清為「每一項」,因為「每一項」訊息都是龐大動態交互相關的因素同時作用的。)引起的人心的反應,是複雜到無以復加的,當我們要表達時,只能聚焦在特定的單純項目,否則會不知所云。所以前人說:「一心無法二用」。
接下來我不會像榮格那樣說:「如果可以一眼覽盡所有想像得到的意象……」,因為事實上我們是「一眼覽盡」當下所有能知、能識、能覺、能思、能考,只是我們無能依「分別識」道出而已!依我所感受的「禪」,一開始就以整體全觀方式去否定「分別識」,禪的一切努力也是在破除分別識,禪除這些分別的意識,榮格所謂:「……禪者以長期的修行,把能量張力推到極致,才得以使無意識內容隨時突破到意識的層次……」,我認為是「胡說八道,不知所云」,是榮格依西方分析、理性、分別識的方式,自以為客觀地去形容「禪」!試問何謂「長期修行」、「能量」、「張力」、「推到極致」、「無意識內容隨時突破到意識的層次」?????
試問,六祖慧能要慧可「不思善、不思惡,正在那個時候,什麼是你的本來真面目?」,何等內涵是榮格之所講?太扯了吧!
本文只想強調一句話:沒有什麼意識、無意識、潛意識的區隔,是西方人的分別識硬是要不斷地切割,且砌出一道一道的「牆」,然後拚命去「撞牆」罷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