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峯(成大台文系教授)
九合一選舉前,一位法師住持為大台北憂心忡忡。他對我說:「出了這兩位,無論那一位,對台北都是大災難啊!」選後,他來電說:「你看!他臉相都變了!」
昨日,台北的一位朋友來電:「好可怕喔!陳教授你再不講話,台北浩劫就將上演了!」對不起,這話有毛病,是一些台灣人再不及時批判的話,就沒機會針砭了。
果不其然,12月7日柯準市長與林縣長對北宜直鐵的一席話,再度曝露準市長可怕的心態與人文涵養的水平。這不是小小一個北宜直鐵怎麼開鑿的問題而已!然而藉由「此案」,準市長的心態、可能性的浩劫就一覽無遺了。
準市長說(以傳媒報導為準,有所誤解,請準市長反駁):「共識就是走最短路線,反對的人就提供數據,大家在數據上攻防,如果翡翠水庫環保問題可解決,當然走最短路線」;「應考量人民時間成本,環保問題可以再討論,但一條鐵路影響五十年,寧可再討論一遍」;「如果講不出更好的方法,現在這個爛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準市長是「比較偏重環保的人」!
準市長似乎一向快人快語、口無遮攔,比照其水準,隨口請教準市長:
1.反對的人要提供「數據」,大家要在數據上攻防。這些話恰好將台北的準市政倒推到1980年代。1980年代我們反對砍伐天然林,認為必將引發土石流、降低自然歧異度、引發環境病變、影響地下水文……;官僚、伐木專家、買辦要求我們提出研究報告及數據,大家在研討會上憑「數據」辯論,然而他們有的是數十年耗費人民血汗錢萬萬億億的「研究數據」,我們只有長年的山林經驗丶良心與良知。
2.請問準市長,一條鐵路影響「五十年」的數據,是依據那幾篇報告得出的?多少研究經費做出來的?影響那幾項環境因子、生物指標50年?誰做的?在那裏做出的?「寧可再討論一遍」的數據依據是什麼?是該由誰講出「更好的辦法」?更好方法、爛方法有幾個?數據依據為何?北宜直鐵只有2個方案?有沒有零方案?「專業問題專業解決」請問準市長,直鐵只有專業問題嗎?請問您「偏重環保」的內容、項目是何?有何數據?您知道「生態」與「環保」有何異同?有何數據可以分辨?
3.好吧,就說數據好了。2061年全台人口或將較今減少約500萬人,且老年人口占4分之1,請問準市長「北宜直鐵」屆時年運輸量多少人次?其時間成本價值多少錢?開路剷除的,數不清的生命價值多少?
準市長啊,專業科技能解決人類多少問題?您是政治素人、專技貴族嗎?如果葉克膜、急救手術台上的專技可以解決生態、環境問題,人類也可以揚棄上帝與佛陀等等鬼神矣!2014年6月28日我曾經跟您說:1694年4、5月台北的大地震,大陷落了約30平方公里的康熙台北湖,歷史可能重演,而且可能連鎖迸發翡翠水庫潰堤、核一、二核廢大外洩或氫爆,夥同全球暖化或小冰期來臨,台北盆地四周山坡地必然是市民及世代救贖的諾亞方舟,而數學機率不等於0者,代表隨時可能發生。不料當時你的說法是「那是國家中央的問題!」而今,乘著高票當選的神風,您馬上談出的是「know how」,而不願探索「know why」的議題,如此科技主義掛帥的膚淺,絕非人民所樂見。我也不相信「婉君們」寧願支持「柯神」而「讚」死台灣!而您比郝市長「高明」的「數據」,有待您去創造,市民與世代也定會在不久的將來提出。
看久了您的率真與可愛,如今也坐上權座了,合該認真思考長時期、跨世代、整合性的智能,而非短期應景性、膝蓋反應型的聰明,光是片段知識、殘缺事務的掌握能力是不夠的。好智能或政策行動,必須能區辨大因大果、大是大非;好智能必須能明辨know how與know why,否則一大堆短暫近利的知識只是「無知的知識」、「片段殘缺的知」、「無方向的知」、「無所託付的知」、「致命的知」、「助長病態的知」……
真正智能是緩慢、久遠的智慧,必須具備全方位的認知、可能性的善惡、強大的敏感度;要能見及這社會尚未存在的善與是,要看出這世界既有的惡與非。在現今資訊蓋過知識、知識掩埋智慧、智慧壓倒靈性的氛圍下,拜託您行行好,思考長一些、闊一些、慢一些,不必那麼「聰明與自負」!閉嘴一段時期不代表你不偉大,如今的您該是「緲小的」、「謙卑的」,甚至於「笨笨的」,無論如何總比您現在的行為好一些。
不忍心在您上任前多說,但許多人等著您的「出錯」,屆時,更龐多的「素人」必將檢驗您的「權貴」,等著瞧!
~原文刊載於《聯合報》民意論檀 2014/12/10 【※註:聯合報刊載的是簡化版】
小編從文中讀到了玉峰老師對 柯市長深沈地期許與鼓勵!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