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31日 星期日

【槲樹天演逆旅(2) ──神山第一家】

陳玉峯

大鬼湖(湯冠臻 攝)。


不期而遇叫邂逅,只是人本大頭症;將人生的遭遇歸諸命運,常是愚蠢、懶惰的託辭。邂逅、命運或一大堆相混的概念,大抵是矇著心眼,從狹縫裡看自己與世界。任何人跟萬象、萬事、萬物,以及更深沉無形的世界,從來都具備無窮的連結或因緣。

2019年3月30日 星期六

【拾穗(A29) ──「報怨行」】

陳玉峯






從我自然生態調查的實證過程,某個角度檢視,差不多就是修行。
40餘年,先是藉由「理入」,讀了一些教科書、生態調查報告,有了理解,可以做「漂亮的」讀書報告。然後,到了野外實地調查、操作,卻發現先前調查者、報告人根本是「掩蓋」了太多不清不楚的部分,於是,我從讀書的「理解」,開始進入「瞭解」,「瞭」字本身就是要求「眼見為真」,實際身體力行、實踐之後的體會,知道了別人「造假」與否,更明白自己盲點之所在。直到窮究到近乎純熟,領悟到表象所不能解決的部分,徹底知道自己不知道的部分,遠遠超過己知,也終於了然自己的無知,卻可以在許多的機緣下,不斷品嘗新知,另可超越科學研究的窠臼,由一些現象而悟出自己與萬象存有內在的聯結,是為「悟解(覺)」,「悟」字是「深得吾心」。

2019年3月29日 星期五

【拾穗(A28) ──信,就是了!?】


陳玉峯





印度佛教創發且發展於婆羅門教墮落、衰敗的時期,經由大約5百年的菁英主義式時期之後,為了普及化及競爭的種種緣故,接納了婆羅門教的多神、輪迴、業報等等內涵,於西元12世紀發展出大乘佛教。而婆羅門教開始大肆復興運動之後,大乘佛教就逐次衰弱,進入晚期階段。

2019年3月28日 星期四

【拾穗(A27) ──鳥屎堆】


陳玉峯


樟樹下的鳥屎。



台灣人思想、思考模式的最重大特徵是什麼?
我過往一直在強調的台灣傳統三大價值觀之一,隱性禪系統之一的「無功用行」,其與台灣人的思考模式有無相關?

2019年3月27日 星期三

【槲樹天演逆旅(1) ──前引】

陳玉峯
舔食礦鹽的台灣長鬃山羊,不慎伴同落石摜摔下來,哀叫了淒厲的兩聲。
我就在這片數十近百公尺高,幾乎垂直的大崩壁下,霧台鄉隘寮北溪上游,近十年前形成的溪流中,洗了兩次天體澡。這是我這輩子迄今最浩大的浴場,河床寬度可達2百公尺以上。這條溪名叫做來布灣溪(Labuwane)。

2019年3月26日 星期二

【拾穗(A26) ──從達摩祖師談起】

陳玉峯





小時候北港媽祖遶境時,由於媽祖算是「境主」,其他各廟宇也會組隊或派神轎共襄盛舉,更有許多尊體形同如千里眼、順風耳的「神將」,包括一尊「達摩祖師」。
小孩子的我問長輩,為什麼「神將」也有「黑人」?祂是誰?跟我們有什麼關係?
記憶中沒人給我回答,至多只知祂是「達摩祖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