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22日 星期六

【翻翻老照片(5)】

 陳玉峯


綠島之於我是夢境,不是睡著之後的夢境,而是清醒時分的時空穿梭,我就是「知道」只有時空旅人才看得到的「史實」。

我「看見」清國佔據台灣的時代,一小撮、一小撮不肯臣服的草根,先後流離於小琉球、南台沿海,然後東渡到綠島拓荒,先期還跟東港人互通有無,隨後島嶼孤立化、在地化,1850年小冰期結束後,他們成為熱帶化的族群,上半身不著任何衣物,但是,核心的信仰還是觀音。

我也認為這些「反清」的素人大抵男性為主,到了綠島之後,為「繁衍」後代,他們跨海域到蘭嶼,擄掠女性回到綠島為妻,因而綠島在日治時代之前,「華人」被「原住民化」的程度嚴重。

我算是很晚很晚才到綠島調查植被生態等,20146月才首度到綠島旅遊,隨後2年內,出版了綠島的34本書,我已經夠囉嗦了,不必再為綠島嘮叨什麼。上述再說了我的冥思而已,理性所本當然是先前的拙作,之所以再說,就是表明這是「公案」,台灣存有太多無解的「公案」。

我說早期綠島人的信仰是觀音,因為在那極為貧困的年代,綠島人的觀音神尊只好用自然物代替,所謂「觀音洞」的「石觀音」,我怎麼看都看不出如何象形,比較像是綠島前人心念渴望的投射,也可能礦物質隨著時間沉澱、累聚,改變了曾經觀音的造形吧。

 

綠島觀音洞的「石觀音」(2014.6.22)。
 

而典型農漁時代的象形地名可能是牛頭山,而且是水牛。

 

從公館鼻看牛頭山。

 

最後一次挖掘藏金(挖到千餘年前的遺骸百具以上)處所見牛頭山。

 

海參坪的仙人疊石火山頸岩(2014.9.3)。
 

觀光旅遊或開放以降的象形地景,則琳瑯滿目。

 

大型地景的哈巴狗與睡美人岩,對我而言,地景是美,但硬要象形,似乎可以連結到金字塔內的「美人」(2014.9.3)。

 

你說「火雞岩」、他說「駱駝岩」,就是一塊石頭(2014.9.3)。

 

海崖下的「孔子面壁岩」或綠島人跟我說的:「帶你去看孔子尿尿」(2014.9.3)。

 

柚子湖的「屏風岩」(2014.9.2)。

 

綠島柚子湖的「彎弓洞」(2014.9.4)。
 

彎弓洞內,我看到了一尊尖鼻觀音,當然是我心的投射;我在調查過程中,也看見了可能只有我看到的象形,例如:

 

海崖光影形成的「台灣」或「草履蟲」。

 

彎弓洞側我稱之為「綠島的半月觀音」,鼻子很尖。

 

昔日稱為「將軍岩」的火山頸岩,2014622日我的拍照卻是「觀音岩」。

 

綠島的骷髏頭(2014.6.13)。

 

類似「鱷魚頭」的背部是綠島的垃圾掩埋場(2014.9.3)。

 

這巨岩像「山豬」?

 

「這隻山老鼠(老鼠岩)」歷來似乎只有我看到?(2014.9.5

 

左側巨石塊是我的「貴賓狗」(2014.9.4)。
 

象形,是人類溝通或陳述事物時,最古老的慣習之一,事實上是敘述或比喻者自心記憶體的連結。我所感知的,不只物像形體的象形。更龐多的,是抽象意識的「象形」,泛指語言、文字、數不清的藝術表現等無能清晰交代的,人心的幻變,而人進入冥思之後,例如「四禪天」再出來之後,說出的文字、語言,殆即「經文」。

 

綠島之於我,殆是另一部台灣史的剪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