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14日 星期三

【第一位倡議吳鳳鄉易名的義人—李岳勳前輩】

陳玉峯
日本台灣總督府第五任總督佐久間左馬太,鐵腕實施所謂的「五年繼續理番事業」。而1909年嘉義廳長津田義一編纂了〈吳鳳傳〉;1912年中田直久寫出〈殺身成仁通事吳鳳〉;1913年日本當局建了吳鳳廟,佐久間左馬太親自南下主祭,同時,「吳鳳神話」編入小學教科書,也編製歌舞劇,於是,虛構的吳鳳神話成為軍國主義「理番」的論述基礎,污名化、野蠻化台灣的原住民族,直到1989912日,外來政權的「教育部長」總算同意將此「神話」,從教科書本中刪除。
漫長將近80年的政治力扭曲假造過程中,請問誰是第一位台灣人仗義挺身糾正者?誰是首度提出「吳鳳鄉」這一行政地名該予革除者?
1945年日本戰敗,KMT入據台灣。
1947年發生2.28事件。
1947924日,嘉義市長宓汝卓在吳鳳廟舉行吳鳳成仁紀念會,而後電呈省府轉中央,建請中央以吳鳳被害日,訂為「公務員節」,但被省主席魏道明拒絕之。
1948年,年輕的「公論報」記者李岳勳先生,在「走遍吳鳳鄉」之後,625日發表了一篇〈吳鳳鄉農場建設概觀〉。
這篇「報導」基本上是「論議」,闢頭文字在當時應屬石破天驚,開宗明義反對以「吳鳳」二字「做為這一片大好河山的名稱」;他質疑吳鳳神話的史實。雖然他的譴詞用字極其委婉,小心翼翼地解釋從日治時代以來,將吳鳳「造神」的扭曲與偏頗,包括:找不出台灣高山原住民是「食人族」的史實、質疑殺人供祭根本沒有動機、吳鳳神話對原住民殺人的原因欠缺敘述、吳鳳「非死不可」的「心理過程」並無清楚交代、看不出「吳鳳之死」對原住民生活等有何改善,甚至懷疑吳鳳的鬼魂也會對「吳鳳神話」憤懣,從而控訴吳鳳神話不僅無法結合原住民與華人的隔閡,反而造成更大的乖違。他寄望當局為吳鳳神話「申辯」,且由此,為當時台南縣政府在曾文溪上游左岸,開闢3,632公頃的「新美農場」(註:計畫第一、二年各移民50戶,第三年100戶,合計200戶、1000人,新造「新美村」)加油打氣。
李先生顯然是因為採訪了鄒族原住民,了知日本人扭曲事實、捏造故事,為其「理番」的政治目的,樹立虛假的樣版,而且,李先生是在台灣鼎革易幟後,因為擔任「公論報」的記者,「走遍吳鳳鄉」後,才察覺這套謊言的真相。而熱血的年輕人,竟然勇於在2.28事變發生的年餘後,仗義直言,這是個人所知,台灣人當中,「最早」為鄒族提出的諍言,甚至直接力主換掉「吳鳳鄉」的「第一人」!
吳文的第二部分,報導了「吳鳳鄉的現況」,敘述1948年頃,該鄉數據型的資訊,包括今之阿里山森林遊樂區人口等,而稱讚當時的鄉長高一生等,之引進文明,改善原民生活的成就,也肯定時任吳鳳鄉買賣機關民生商店的湯守仁總經理,「乃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的有為青年」!
然後簡介「新美農場」開發計畫的概要,而結語還是回到「吳鳳神話」的錯誤等等。
不幸的是,台灣菁英之一的李先生,恰好在台灣走入全球現代史上最長久的戒嚴時期前夕,發出台灣正義的呼喚,也就是在「不對的時候」,說出「對的話語」。
1949年,流亡政團的中樞逃到台灣,同時,踵繼日本軍國手法,將吳鳳神話編入小學國語課本,而且很沒「文創力」,幾乎完全照抄日語版。
1949520日,外來政權宣佈台灣戒嚴,白色恐怖時期正式揭幕,1950-1953年胡亂逮捕達到高峯期。而被李岳勳先生報導中,推崇、讚譽的高一生先生(被後人尊奉為「民族權利先驅」),於19522月被誘捕,同湯守仁先生等,417日被害。
1946年春,來自上海的中國記者江慕雲,在台灣勘查、報導了2年餘,也經歷2.28事件,他在1949年初夏回到上海,撰寫及編輯了一冊《為台灣說話》,出版於194891日(記者節),該書也收入了李岳勳發表在「公論報」的一篇文章,這本書後來也曾被一些台派學者、專家「推崇」,但李岳勳先生購買此書閱畢後,於1949219日夜間,在書的扉頁寫下了含蓄而慘白的感言:「……在畸型不合理的病態中,為台灣說話是不可能的。我讀了後以為,這本書充分表現著這種社會狀態,對其主題我卻感不到一點意義。……」
《為台灣說話》25-29頁敘述了「吳鳳鄉的祭典」,說是特富野「新落成的吳鳳廟」,其祭吳鳳的祭典過程及盛況,並附註了「吳鳳神話」樣版。
反正李先生的撥亂反正僅只是曇花一現,從此台灣陸沉於「黑暗白恐」,再也沒有平反見光的聲浪,直到1987年,隨著湯英伸事件、台灣解嚴、9.9鄒族遊行,要求「吳鳳鄉更名」;914日,國防部同意吳鳳鄉調整為「山地特定管制區」(註:由甲種改為乙種管制區,可憑身分證隨到隨辦入山許可);19881127日,吳鳳鄉鄉代會通過決議,將報請省府核定改名為阿里山鄉(註:另有插曲,改為玉山鄉……)。
終於,198931日,吳鳳鄉走入歷史,阿里山鄉正式掛牌運作,但全國教科書的神話,遲至912日,教育部長才首肯從課本中刪除。
經由漫長的41個年頭,就在李岳勳先生70歲時,當年他所倡論的更名終成事實,我不知道李先生的心情若何?!李先生於1999622日往生。
我長年在弱勢運動的演講場合上,偶而會告訴聽眾:「從事公義抗爭者,最好能做到不要生氣,最好惹對方生氣;還有,千萬得善待自己,活得夠久,才能看到正義伸張!」然而,這只是像我這一代,解嚴前後才走上街頭者的消遣語,而李岳勳前輩那世代,是處在今人難以想像的大屠殺時代,李前輩的人格、情操,足以代表我台灣魂的高潔!
附註:李前輩在194952324日先寫了很長的關於吳鳳的議題(收錄在《採訪二年》),但本文不討論吳鳳議題的羅生門。
台灣知識分子的典範者,李岳勳先生全家福(李孟翰先生提供)。
創造吳鳳神話的外來統治者代表:第五任台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
194891日出版的《為台灣說話》。
《為台灣說話》附圖的吳鳳廟。
「吳鳳廟」照片旁的「張學良在台灣」(《為台灣說話》附圖)。
李岳勳先生撰寫的〈吳鳳鄉農場建設概觀〉。
1988年被搗毀的阿里山森林遊樂區門口的吳鳳塑像。
如今「健在」的吳鳳塑像(嘉義公園)。
鄒族人的檔案照片。
高一生鄉長被KMT偽政權處決前的檔案照片。











2016年9月11日 星期日

【玉潤珠圓—玉珠阿嬤中秋演唱會開場白】

陳玉峯
有次回家鄉演講,一開場我傻在台上,因為哪有人回家還要演講的心態或念頭?!莊子曾經有個譬喻,在市場上不小心撞到陌生人,你得打躬作揖賠不是;碰觸兄弟姊妹朋友,只消揮個手;踩到父母親的腳趾頭,吭都不必吭一聲,畢竟那是自己身心所來自或同體的一部分。
其實,宇宙的生滅、人的生死,大致上是從整體到分割,且由分割再回到一整體,但是,這個過程千變萬化、劇情無窮,叫做人生。不管正、負面,因為太精彩,有人得意得太精彩,有人悲慘得太精彩,以致於都忘卻了冰山一小角底下,我們共同龐大的一整體。
今天,我們為什麼共同存在在這個「家」,讓我講不出話(還是得講)的「家」?
25年前我認識了黃文龍醫師,是因為大家關心高雄柴山這個共同的家,然而,將近20年我從未稍加深入了解黃醫師,只是長年感受到這個醫生很特別。黃醫師是個怎樣的一個人?
黃文龍醫師的看診,是會讓患者感受到自己是個重要的人,很多人在社會上得不到的尊重,卻在人生眼科診所裏得到補償!
我想親炙、感受這樣的人的內涵,更想了解這樣的人的母體文化,所以我在201217日首度專訪黃醫師的母親蔡玉珠女士。
這一訪談,我又發現了台灣文化的一座寶礦。
於是,我膚淺的筆墨寫出了〈醫療美學的剪影—黃文龍醫師〉,收錄在拙作《台灣素人—宗教、精神、價值與人格》一書,81-185頁(2012年出版,前衛出版社),我今天帶來幾十本分享。
關於我們今天的主角蔡玉珠女士,他超強的台灣意識、台灣情感,她的智慧與道德勇氣,她的才氣,她的美麗與哀愁,甚至於她90年的台灣史,還有,她現在仍然保有情竇初開的浪漫,這些,從來都是台灣的青山、綠水、奇花異卉,她的美、她的美德,可以從她今天的歌唱、畫作、陶藝等等,還有她最重要的創作之一:黃文龍醫師身上,看出端倪,因為言語、文字表達不出她的神彩,所以,我只能說:
「蔡玉珠女士形同我的母親;媽媽,我愛您!」
長久以來我們這群朋友在一起的時候,我常會提起黃醫師的母親。有天,我們最重感情、真情的蘇董說:「我們應該為黃媽媽辦個聚會,傾聽她的開示,也可以由最是熱情洋溢、古道熱腸的楊董來規劃」。而我們討論的結果,就由黃醫師來安排今天這場盛會。
朋友兄弟啊!人的一生中總會在美妙的機緣,遇上最對胃口的人,雖然這樣的人往往分散在世界各地,卻有一個重要的特徵,消除了時空隔離感,而彷彿一輩子都在身邊,這樣叫做真情的友誼。有的時候明明認識好久了,卻都不知道他是最美妙的友誼,總是得在某種氛圍,猛然回頭: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這時才開竅,也才懂得相知、相惜與相敬。

敬愛的朋友們,我相信今天在蔡玉珠媽媽溫暖的庇蔭下,有些人一定會有所體悟,原來我們從來都是家人,我們共同的家園是高雄,是台灣,是地球,是永世宇宙的時空、超越時空。謝謝大家!

90歲的蔡玉珠女士頭腦清晰、是非分明,濃郁的主體台灣意識更是冰清玉潔、毫不含糊。我們幾位朋友辦了慶生及她的演唱、繪畫、開示會,讓後輩感染台灣的生命力!

筆者為此會作開場白,大意一如本文。

演唱及講演後,大家聚餐(2016910;高雄)

2016年9月7日 星期三

【國樹系列(一)—台灣楓香】

陳玉峯
台灣低海拔有種高大的落葉樹台灣楓香,它遍體濃郁的幽香。
每年春,它開花、展葉。一般說來,它有三類枝條。
開花、結果的枝條專心開花、盡情結果,編織一季的榮景,春後枝條不再生長。
未著花果的枝葉,春季如同工蜂、工蟻拚命滋長、工作,夏季以後,繁茂的葉片努力經營光合作用,枝條停止生長,只善盡本分,將一切心血的成果輸送母體。
只有出類拔萃的樹頂枝,春季開始上衝青天,夏季持續抽高長壯,直到冬天始告放慢腳步,隆冬則體恤全株感受,率眾集體休眠,開始落葉。
全樹一整體,在頂芽樹頂枝的帶領下,各大側主枝、副枝、細枝分別擔綱、各司其職。各枝條輪流開花結實,年度營養枝葉努力工作,領導枝條高瞻遠矚,帶動全樹植根本土,昂首海闊天空。
何以稱「楓」?靜體天心,遍察環境、節氣、風霜雨霧,感知大化流轉,隨順開創全株榮景的總稱。
為什麼叫「台灣楓香」?
彷如台灣文化的「無功用行」,本然如實,自在於台灣山林原野的台灣植物,直到1854年,蘇格蘭人羅勃˙福穹(Robert Fortune)於420日搭船抵達淡水港,採集台灣植物標本,揭開本土植物在國際學界的鑑定、命名與登錄。
1866年,漢氏(H.F. Hance)命名了台灣楓香,發表在法國自然科學年報。他以「福爾摩莎」的拉丁語化,命名之。因此,在國際命名法規的規則下,台灣楓香的正式且唯一的學名叫做 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而「香」字指台灣楓香的樹汁液,如同血液周流全樹,而芬芳香郁。
然而,它的中文名稱混亂不堪。由於它是分佈在中國南方的原住民,包括台灣海拔約1,800公尺以下的山區,從中國東晉時代,它的名稱就被搞混,跟楓樹(Acer)窮攪和在一起。到了1593年,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更將兩者「瞎統」一起,且「發揚光大」,而1827年王筠提出糾正,但傳到日本之後,日本人小野蘭山又「豬羊變色」,楓香與楓樹再度互換姓與名。直到如今,許多台灣人一樣搞不懂、分不清。
山林行腳40年,我印象最深刻的台灣楓香社會有兩處,一在台灣內山中心濁水溪上游,良久的石城谷(很少人去過的壯美溪谷地形);一在台南果毅後東方的尖山。
尖山在陳永華「詐死」退避果毅後的年代叫做「旗山」,因為由嘉南平原東望,尖山如同鄭氏王朝時代的軍旗。尖山頂原本有群台灣楓香的巨木群,一直是23百年來,南台半壁江山的地標,充分彰顯台灣魂。
朋友們,台灣楓香就是台灣真正的子民、原住民,象徵我整體台灣史話、台灣物語。每個台灣人可以是樹梢領頭枝,可以是花果枝,可以是營養枝,但是我們從來一整體,芳香交流我們的血脈,互助合作讓台灣生長茁壯。
我們都是台灣楓香,既古典也新潮。台灣楓香的身世不凡,它是美及亞洲的古老化石種的後裔,全世界僅只3種,一種是美西及中美洲的膠糖香樹;一種是小亞細亞的蘇合香;一種是台灣及中國南方的「台灣楓香」。
(台灣楓香的全方位(百科全書型)資訊,詳見拙作《物種生態誌(一)》300-313頁。)


台灣楓香熟果(陳月霞攝;1994.11;台中市)。
台灣楓香種子(陳月霞攝)。


台灣楓香初苗(陳月霞攝)。
台灣楓香新葉(陳月霞攝;1985.3.27;東海大學)。


台灣楓香紅葉(陳月霞攝)



台南果毅後東方的尖山。
台灣內山中心濁水溪上游,良久的石城谷。


2016年9月5日 星期一

【贈書活動】

陳玉峯老師最新力作《有容乃大—大肚台地的生態綠化》,以科普的方式講述大肚台地的前世今生,並探討如何復育整個大肚台地的自然生態系,讓我們再次向土地學習。

天文、地文、人文及生文從來一體,本書揭櫫台灣本命土的原理,也是真正「生態綠化」的問世!願你我聆聽土地的心聲,放下人本的偏執,為我們早已奄奄一息的母親母土注入生機!

活動即日起開始,數量僅100本,送完為止!有需要的朋友們,請詳閱以下注意事項:
1.每人限贈一本。
2.需自費郵資及工本費,共計100元。
3.請先一律以ATM轉帳至山林書院聯絡人黃女士郵局帳號:00212560617731,並於三天內填妥報名表,以利活動結束後統計,非常感恩!
4.此書定價1200元,亦竭誠歡迎您以隨喜方式贊助,共同為自然生態盡力,請郵政劃撥至:陳玉峯 20797582

5.書將於一周內掛號寄出,感謝您的陪伴與支持!

【我要報名】http://goo.gl/bW5r9F


2016年9月3日 星期六

【「文」化「創」傷?!】

陳玉峯
1990年我看《螢火蟲之墓》(野坂昭如原著;高畑勳導演)及《朵朵洛》(龍貓;宮崎駿導演)等日本動畫時,淚流滿面而電視畫面上只剩一片漆黑久久之後,我喊出了句:「這就是國力啊!國家的力量啊!」;後來我演講「從土地倫理到文化創建─台灣文化的回顧與前瞻」的第一節「何謂文化或文化的力量」,舉例講了4個故事,其中2個即上引,而《龍貓》的綱要即「這是個有夢的民族」;《螢火蟲之墓》我則將之媲美《賣火柴盒的女孩》,綱要是「國力三要素:人民或選票、道德或司法,以及文化(共同意識形態及集體理想)」!
我這套演講的第二節是:從中國到台灣的文化特徵或性格(從貧窮文化到文化貧窮);第三節是:台灣文化的歷史特徵;第四節:從土地、自然生界到文化的形成;第五節:台灣文化創建的三大階段論。此講的部分內容收錄在陳玉峯,1997,《台灣生態史話》,81-100頁。
也許有人會認為我從《螢火蟲之墓》當下的感動,到發出「這是國力」的展現,這瞬間的體悟是「跳躍思考,欠缺理性合理的連結或因果關係」,特別是今天的社會氛圍,以及今人的短線思維,但卻是我將近30年來最大的感嘆之一,因為,我們的社會愈來愈失卻文化的厚度,愈來愈遠離智識、智慧或智能,遑論穿越時空、洞燭文化內在結構的涵養;因為,原本讀書且將知識內在化的沉澱過程,愈來愈沒人在乎!
20167月有天,我致電前衛出版社林文欽社長,大意即世間恆無常,有生必有死,有開始必有結束,我在前衛出版了44本書,為後世計,我想要收回所有出版物的版權。
事實上20年來,我跟前衛的出版關係可能絕無僅有。從黨外時代,開著小貨車在群眾聚會、抗爭運動場地,宣揚台灣意識的出版品,林社長的見識與鍥而不捨的毅力叫我暗自許下:「這樣的出版社務必要在台灣永續長存!」的願力。因此,我寫的書移請前衛出版,我們沒有簽訂出版契約,而且相當於「自費出版」,又,我辦公益教育團隊(「環境佈道師」、「山林書院」、學校上課、一些演講、捐贈弱勢運動團體活動等等),也自購自己的著作等,免費贈送,或說自行行銷半數或以上的書籍。
可以說,我迄今出版的60餘本書,絕大部分形同全國寺廟的所謂「善書」,而自己演講時的賣書方式是,書放一堆在桌面,旁邊置一紙箱。告訴聽眾:「書的成本是全國作者購買的公定價,6折,你們要付多少錢自行決定,紙箱自行放錢、找錢。記得,經濟困難者有耐心些,你得等到最後,就將紙箱拿走。錢最好是給需要的人,而不是想要!」記憶中,歷來好像只有一、二次,有人拿走紙箱。
也就是說,我跟前衛出版社的關係,似乎沒有版不版權的問題,但我不要留給後世不清不楚的關係,因而跟林社長簽訂取回版權的手續是必要的,但一定年限內前衛一樣可以加印、販售。
201683日,林文欽社長整理好關於我著作的目錄、銷售及存貨量等資料來到台中,老友楊博名董事長、尤雪綿總經理也從高雄北來見證,大家相談甚歡,我順便請教他們台灣出版業界議題,他們的見解讓我想起數十年來台灣天大的問題及其每況愈下的慘況。這是我在本文破題之舉1988年日本動畫之反應國力的原委。
不是我狗拿耗子、杞人憂天,這只是殘酷的事實與可預見後果的常識。
「除非有奇蹟出現,台灣文本出版的未來好不了!」林社長以其一生經歷,遍數種種數據與現象,從根源、社會結構、3C產品的勢不可擋,略加說明台灣文化軟、硬體問題,我依其思考順序陳述如下。
「閱讀是知識、思想、文化水平乃至創作、發明的基本功,它是長期累聚型的,知識、思辨、智能、歷練等等的累積,就是國力的展現。但是台灣長年來的國力展現只被導引向經濟、鈔票、硬體建設的多寡,事實上從人類文明史、文化史檢驗,較長久持續,且在困境中得以較快速翻轉、攀昇的國力應該是文化力、智識。政府有責任與義務鼓勵國民從基本功的閱讀長期培育,而過往政府在此面向採取放牛吃草,甚至逆向操作。
其二,台灣人如今在物質享受方面應該已經差不多了,但在知識、智識、精緻文化美學的養成、培育,卻是裹足不前,甚至倒退嚕,這等社會氣氛不僅沒能改變,反而每況愈下。社會上一般交談、對話,很難聽到稍有智識的話,講的,多是俗不可耐、物化的內容,而且超愛比較、計較。一般不會比較看了什麼有深度的電影、戲劇,聽了什麼多令人感動的音樂會,參觀了何等的畫展,閱讀了什麼有智慧的新書、古籍……這樣的社會氛圍不能扭轉,卻一直沉淪向下。
其三,十多年來我認為最嚴重的是台灣人太過於依賴電子產品,數位網路手機。太多的人誤以為他讀臉書、看網路也叫做『閱讀』,差太多了!那些東西是資訊、報導、閒聊、口白……的傳遞是OK啦,但是,一旦取代了閱讀文本等,就漸漸淪為『新科技文明的災難或災變』了!手機當然有其方便性,許多生活內容,都能幫你解決,但智識不同,需要辛苦些,靠藉紙本反覆推敲、消化沉澱、長年經營累積,絕非隨看、隨用、隨忘,更無內化過程,雖然現在有許多人靠著數位電子書閱讀,卻可能有後遺症。有人做過研究,電腦、手機螢幕若要看閱超過5百字,很難繼續!而且,不同波長的光線對眼球、視神經有所傷害,以後可能眼科醫生生意興隆,更且,過度使用手機,長年倚賴,也可能造成精神方面的新疾病,停電或無法充電的狀況可能引發焦慮等等『癮病』……
從另個角度檢視,歐美等國度對數位科技的運用優於台灣,但他們一樣兼顧傳統紙本養成基礎智識的培育;美國政府在公共圖書館面向做得很棒,有很多藏書且不斷添購,購書也以接近定價購買;德國圖書館購書全依定價,不打折扣,而採買想賺,賺的是手續費,而不是從書款扣取不等比例『回扣』之類的。
台灣呢?差太多了!……」
林社長久處出版業市場,他的經驗及關切角度或視野,自有其依據,即令有些事務、現象,糾結太多的歷史因緣、文化差異、民族性格、社會政經風氣、風俗習慣、角度面向、時空背景等等龐雜動態的變數,我情願站在分享、學習的立場,不作補註或反駁。他繼續陳述:
「台灣一般人具有太多理由不讀書,為自己塘塞的理由百百款,因而社會愈來愈墮落,準此趨勢大概沒解。現今台灣每年圖書購買消費額,包括教科書、政府經費採購、市場書店等,全數有所依據的總數量只有150億元,而10餘年前,尚有350-400億元成交量,完全不計通貨膨脹、幣值等,每年依10-20億元在遞降,成因如前述,且最主要因素即手機電子產品的影響,龐大人口、大量時間都拉到手機畫面上去了。也許多數人認為靠Google大神就夠了,不用再唸書了,其實,從新聞、訊息、資訊、知識(系統)、智識等各層級,差別太大了,而智識乃活體累聚,並無捷徑,也不大可能短線炒作得湊膚功,還是需要靠藉長期教育鼓勵、養成書本的深入閱讀……」
多年前我與柯麗鏞醫師前輩寒暄時(柯醫師2016年約76歲,光田醫院內科、血液專家權威),他暢談也感慨:「是艾特略詩人說的吧,這是一個資訊蓋過知識,知識蓋過智慧的時代!找什麼醫生?預防甚於治療啦,疾病大約說來,20%DNA控制的,50%生活習慣造成的,而絕大部分的病痛,還是受到腦中的價值系統所左右啊!」也就是價值系統、生命態度、生活習慣決定出病痛的主因?這不就是文化、閱讀、智能的交互比喻?!
而林社長情不自禁再講下去:
「之前,在鼓吹『文創』,講句不客氣的,大致是『文化創傷』吧?!為搞商業噱頭,假文化之名,搞些啥文化創意產業?其實,最在地、基礎的東西才更須要長期培育、養成,而非本末倒置,為流行而流行!更不該一味朝錢看,而文化知識、智能的內涵在哪裏?……」
「文化部、教育部本來就該在文化的土壤、土地除草、施肥、耕耘,而不是跟著流行灑鈔票或冥紙。政府機關的權力、資源最多,對於培養國民閱讀習慣的面向,可以著力、使力者甚多,最好是從幼稚園、國小的起步開始,而各級學校都要有書嘛!鼓勵真正用心地閱讀啊!
民間、產經企業則得寄望一些有識者、自覺者,開展諸多面向的嘗試與鼓勵辦法且落實實踐吧!不管團體大小,包括小團體的讀書會都可不斷倡導。各層企業的老闆們,若能有所覺醒,當可認知,你要累積員工的實力,得由閱讀、思辨的功夫下手啊!
再者,國家公權文化單位,不妨配合如稅務單位等,考量文化消費可以採行何等的優待措施,是否文化消費可以免稅、抵稅、退稅……書本根本不該有什麼營業稅吧?!可以有許多替代措施的……」
而愛智圖書公司楊博名董事長、尤雪綿總經理卻有另一角度的看法與經驗,他倆強調的是「要求品質、創新需求、走向國際市場」,因為「創新」很大的一部分是「老歌新唱」,而不是「無中生有」。考量現代人閱讀的「褲帶(quanta)」,我還是不宜一次書寫太多文字,就此打住,下回分解。
這天的會面,前衛、愛智的負責人都提及全國各縣市政府單位的買書,普遍都有收取回扣的陋習,而且深具「根深蒂固」、永世不拔的態勢,只有宜蘭縣不興此道。為什麼?我認為是宜蘭青天,已故老朋友陳定南縣長奠定下來的新傳統!

事在人為,是人搞出的任何罪孽面,也只有人可扭轉。想到數十年我念茲在茲的文化大議題,我一樣充滿無限憧憬、願景,且從來都在打拚。
筆者向出版界請益,左起尤雪綿女士、楊博名先生、林文欽先生與筆者(2016.8.3;台中)。

2016年9月2日 星期五

【快樂聯播網《台灣之音》】

每周六AM10:00 ─ 11:00 @ 快樂聯播網
20160625台語的轉型正義


20160618談迷信的破除與佛教唯心論

20160611談「籤詩解」與「觀音法理」
2

20160604
 談「籤詩解」與「觀音法理」
1
20160528
 來自鐵窗裡的信
20160521
  節目連結
依諾物語5 6
20160514
 節目連結
依諾物語2 3 4
20160507
 節目連結
台灣山林保育與土地使用的前註1
20160430
 節目連結
羅漢與羅漢腳
20160423
 節目連結
藕斷絲連
20160416
 節目連結
結納人間世A&給親愛的少年郎幾句話1 2 3 &
藕斷絲連
20160409新台灣的期許─找回自己的本性 1
20160402節目連結
負北極震盪 1 超體感溫度2 猴戲3
20160326檜木與我
依諾物語 1 2 3 4 5 6
20160319檜木與我  
延伸閱讀1 2 3
20160312信仰 延伸閱讀 2 3
20160305
下一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