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11日 星期日

【玉潤珠圓—玉珠阿嬤中秋演唱會開場白】

陳玉峯
有次回家鄉演講,一開場我傻在台上,因為哪有人回家還要演講的心態或念頭?!莊子曾經有個譬喻,在市場上不小心撞到陌生人,你得打躬作揖賠不是;碰觸兄弟姊妹朋友,只消揮個手;踩到父母親的腳趾頭,吭都不必吭一聲,畢竟那是自己身心所來自或同體的一部分。
其實,宇宙的生滅、人的生死,大致上是從整體到分割,且由分割再回到一整體,但是,這個過程千變萬化、劇情無窮,叫做人生。不管正、負面,因為太精彩,有人得意得太精彩,有人悲慘得太精彩,以致於都忘卻了冰山一小角底下,我們共同龐大的一整體。
今天,我們為什麼共同存在在這個「家」,讓我講不出話(還是得講)的「家」?
25年前我認識了黃文龍醫師,是因為大家關心高雄柴山這個共同的家,然而,將近20年我從未稍加深入了解黃醫師,只是長年感受到這個醫生很特別。黃醫師是個怎樣的一個人?
黃文龍醫師的看診,是會讓患者感受到自己是個重要的人,很多人在社會上得不到的尊重,卻在人生眼科診所裏得到補償!
我想親炙、感受這樣的人的內涵,更想了解這樣的人的母體文化,所以我在201217日首度專訪黃醫師的母親蔡玉珠女士。
這一訪談,我又發現了台灣文化的一座寶礦。
於是,我膚淺的筆墨寫出了〈醫療美學的剪影—黃文龍醫師〉,收錄在拙作《台灣素人—宗教、精神、價值與人格》一書,81-185頁(2012年出版,前衛出版社),我今天帶來幾十本分享。
關於我們今天的主角蔡玉珠女士,他超強的台灣意識、台灣情感,她的智慧與道德勇氣,她的才氣,她的美麗與哀愁,甚至於她90年的台灣史,還有,她現在仍然保有情竇初開的浪漫,這些,從來都是台灣的青山、綠水、奇花異卉,她的美、她的美德,可以從她今天的歌唱、畫作、陶藝等等,還有她最重要的創作之一:黃文龍醫師身上,看出端倪,因為言語、文字表達不出她的神彩,所以,我只能說:
「蔡玉珠女士形同我的母親;媽媽,我愛您!」
長久以來我們這群朋友在一起的時候,我常會提起黃醫師的母親。有天,我們最重感情、真情的蘇董說:「我們應該為黃媽媽辦個聚會,傾聽她的開示,也可以由最是熱情洋溢、古道熱腸的楊董來規劃」。而我們討論的結果,就由黃醫師來安排今天這場盛會。
朋友兄弟啊!人的一生中總會在美妙的機緣,遇上最對胃口的人,雖然這樣的人往往分散在世界各地,卻有一個重要的特徵,消除了時空隔離感,而彷彿一輩子都在身邊,這樣叫做真情的友誼。有的時候明明認識好久了,卻都不知道他是最美妙的友誼,總是得在某種氛圍,猛然回頭: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這時才開竅,也才懂得相知、相惜與相敬。

敬愛的朋友們,我相信今天在蔡玉珠媽媽溫暖的庇蔭下,有些人一定會有所體悟,原來我們從來都是家人,我們共同的家園是高雄,是台灣,是地球,是永世宇宙的時空、超越時空。謝謝大家!

90歲的蔡玉珠女士頭腦清晰、是非分明,濃郁的主體台灣意識更是冰清玉潔、毫不含糊。我們幾位朋友辦了慶生及她的演唱、繪畫、開示會,讓後輩感染台灣的生命力!

筆者為此會作開場白,大意一如本文。

演唱及講演後,大家聚餐(2016910;高雄)

2016年9月7日 星期三

【國樹系列(一)—台灣楓香】

陳玉峯
台灣低海拔有種高大的落葉樹台灣楓香,它遍體濃郁的幽香。
每年春,它開花、展葉。一般說來,它有三類枝條。
開花、結果的枝條專心開花、盡情結果,編織一季的榮景,春後枝條不再生長。
未著花果的枝葉,春季如同工蜂、工蟻拚命滋長、工作,夏季以後,繁茂的葉片努力經營光合作用,枝條停止生長,只善盡本分,將一切心血的成果輸送母體。
只有出類拔萃的樹頂枝,春季開始上衝青天,夏季持續抽高長壯,直到冬天始告放慢腳步,隆冬則體恤全株感受,率眾集體休眠,開始落葉。
全樹一整體,在頂芽樹頂枝的帶領下,各大側主枝、副枝、細枝分別擔綱、各司其職。各枝條輪流開花結實,年度營養枝葉努力工作,領導枝條高瞻遠矚,帶動全樹植根本土,昂首海闊天空。
何以稱「楓」?靜體天心,遍察環境、節氣、風霜雨霧,感知大化流轉,隨順開創全株榮景的總稱。
為什麼叫「台灣楓香」?
彷如台灣文化的「無功用行」,本然如實,自在於台灣山林原野的台灣植物,直到1854年,蘇格蘭人羅勃˙福穹(Robert Fortune)於420日搭船抵達淡水港,採集台灣植物標本,揭開本土植物在國際學界的鑑定、命名與登錄。
1866年,漢氏(H.F. Hance)命名了台灣楓香,發表在法國自然科學年報。他以「福爾摩莎」的拉丁語化,命名之。因此,在國際命名法規的規則下,台灣楓香的正式且唯一的學名叫做 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而「香」字指台灣楓香的樹汁液,如同血液周流全樹,而芬芳香郁。
然而,它的中文名稱混亂不堪。由於它是分佈在中國南方的原住民,包括台灣海拔約1,800公尺以下的山區,從中國東晉時代,它的名稱就被搞混,跟楓樹(Acer)窮攪和在一起。到了1593年,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更將兩者「瞎統」一起,且「發揚光大」,而1827年王筠提出糾正,但傳到日本之後,日本人小野蘭山又「豬羊變色」,楓香與楓樹再度互換姓與名。直到如今,許多台灣人一樣搞不懂、分不清。
山林行腳40年,我印象最深刻的台灣楓香社會有兩處,一在台灣內山中心濁水溪上游,良久的石城谷(很少人去過的壯美溪谷地形);一在台南果毅後東方的尖山。
尖山在陳永華「詐死」退避果毅後的年代叫做「旗山」,因為由嘉南平原東望,尖山如同鄭氏王朝時代的軍旗。尖山頂原本有群台灣楓香的巨木群,一直是23百年來,南台半壁江山的地標,充分彰顯台灣魂。
朋友們,台灣楓香就是台灣真正的子民、原住民,象徵我整體台灣史話、台灣物語。每個台灣人可以是樹梢領頭枝,可以是花果枝,可以是營養枝,但是我們從來一整體,芳香交流我們的血脈,互助合作讓台灣生長茁壯。
我們都是台灣楓香,既古典也新潮。台灣楓香的身世不凡,它是美及亞洲的古老化石種的後裔,全世界僅只3種,一種是美西及中美洲的膠糖香樹;一種是小亞細亞的蘇合香;一種是台灣及中國南方的「台灣楓香」。
(台灣楓香的全方位(百科全書型)資訊,詳見拙作《物種生態誌(一)》300-313頁。)


台灣楓香熟果(陳月霞攝;1994.11;台中市)。
台灣楓香種子(陳月霞攝)。


台灣楓香初苗(陳月霞攝)。
台灣楓香新葉(陳月霞攝;1985.3.27;東海大學)。


台灣楓香紅葉(陳月霞攝)



台南果毅後東方的尖山。
台灣內山中心濁水溪上游,良久的石城谷。


2016年9月5日 星期一

【贈書活動】

陳玉峯老師最新力作《有容乃大—大肚台地的生態綠化》,以科普的方式講述大肚台地的前世今生,並探討如何復育整個大肚台地的自然生態系,讓我們再次向土地學習。

天文、地文、人文及生文從來一體,本書揭櫫台灣本命土的原理,也是真正「生態綠化」的問世!願你我聆聽土地的心聲,放下人本的偏執,為我們早已奄奄一息的母親母土注入生機!

活動即日起開始,數量僅100本,送完為止!有需要的朋友們,請詳閱以下注意事項:
1.每人限贈一本。
2.需自費郵資及工本費,共計100元。
3.請先一律以ATM轉帳至山林書院聯絡人黃女士郵局帳號:00212560617731,並於三天內填妥報名表,以利活動結束後統計,非常感恩!
4.此書定價1200元,亦竭誠歡迎您以隨喜方式贊助,共同為自然生態盡力,請郵政劃撥至:陳玉峯 20797582

5.書將於一周內掛號寄出,感謝您的陪伴與支持!

【我要報名】http://goo.gl/bW5r9F


2016年9月3日 星期六

【「文」化「創」傷?!】

陳玉峯
1990年我看《螢火蟲之墓》(野坂昭如原著;高畑勳導演)及《朵朵洛》(龍貓;宮崎駿導演)等日本動畫時,淚流滿面而電視畫面上只剩一片漆黑久久之後,我喊出了句:「這就是國力啊!國家的力量啊!」;後來我演講「從土地倫理到文化創建─台灣文化的回顧與前瞻」的第一節「何謂文化或文化的力量」,舉例講了4個故事,其中2個即上引,而《龍貓》的綱要即「這是個有夢的民族」;《螢火蟲之墓》我則將之媲美《賣火柴盒的女孩》,綱要是「國力三要素:人民或選票、道德或司法,以及文化(共同意識形態及集體理想)」!
我這套演講的第二節是:從中國到台灣的文化特徵或性格(從貧窮文化到文化貧窮);第三節是:台灣文化的歷史特徵;第四節:從土地、自然生界到文化的形成;第五節:台灣文化創建的三大階段論。此講的部分內容收錄在陳玉峯,1997,《台灣生態史話》,81-100頁。
也許有人會認為我從《螢火蟲之墓》當下的感動,到發出「這是國力」的展現,這瞬間的體悟是「跳躍思考,欠缺理性合理的連結或因果關係」,特別是今天的社會氛圍,以及今人的短線思維,但卻是我將近30年來最大的感嘆之一,因為,我們的社會愈來愈失卻文化的厚度,愈來愈遠離智識、智慧或智能,遑論穿越時空、洞燭文化內在結構的涵養;因為,原本讀書且將知識內在化的沉澱過程,愈來愈沒人在乎!
20167月有天,我致電前衛出版社林文欽社長,大意即世間恆無常,有生必有死,有開始必有結束,我在前衛出版了44本書,為後世計,我想要收回所有出版物的版權。
事實上20年來,我跟前衛的出版關係可能絕無僅有。從黨外時代,開著小貨車在群眾聚會、抗爭運動場地,宣揚台灣意識的出版品,林社長的見識與鍥而不捨的毅力叫我暗自許下:「這樣的出版社務必要在台灣永續長存!」的願力。因此,我寫的書移請前衛出版,我們沒有簽訂出版契約,而且相當於「自費出版」,又,我辦公益教育團隊(「環境佈道師」、「山林書院」、學校上課、一些演講、捐贈弱勢運動團體活動等等),也自購自己的著作等,免費贈送,或說自行行銷半數或以上的書籍。
可以說,我迄今出版的60餘本書,絕大部分形同全國寺廟的所謂「善書」,而自己演講時的賣書方式是,書放一堆在桌面,旁邊置一紙箱。告訴聽眾:「書的成本是全國作者購買的公定價,6折,你們要付多少錢自行決定,紙箱自行放錢、找錢。記得,經濟困難者有耐心些,你得等到最後,就將紙箱拿走。錢最好是給需要的人,而不是想要!」記憶中,歷來好像只有一、二次,有人拿走紙箱。
也就是說,我跟前衛出版社的關係,似乎沒有版不版權的問題,但我不要留給後世不清不楚的關係,因而跟林社長簽訂取回版權的手續是必要的,但一定年限內前衛一樣可以加印、販售。
201683日,林文欽社長整理好關於我著作的目錄、銷售及存貨量等資料來到台中,老友楊博名董事長、尤雪綿總經理也從高雄北來見證,大家相談甚歡,我順便請教他們台灣出版業界議題,他們的見解讓我想起數十年來台灣天大的問題及其每況愈下的慘況。這是我在本文破題之舉1988年日本動畫之反應國力的原委。
不是我狗拿耗子、杞人憂天,這只是殘酷的事實與可預見後果的常識。
「除非有奇蹟出現,台灣文本出版的未來好不了!」林社長以其一生經歷,遍數種種數據與現象,從根源、社會結構、3C產品的勢不可擋,略加說明台灣文化軟、硬體問題,我依其思考順序陳述如下。
「閱讀是知識、思想、文化水平乃至創作、發明的基本功,它是長期累聚型的,知識、思辨、智能、歷練等等的累積,就是國力的展現。但是台灣長年來的國力展現只被導引向經濟、鈔票、硬體建設的多寡,事實上從人類文明史、文化史檢驗,較長久持續,且在困境中得以較快速翻轉、攀昇的國力應該是文化力、智識。政府有責任與義務鼓勵國民從基本功的閱讀長期培育,而過往政府在此面向採取放牛吃草,甚至逆向操作。
其二,台灣人如今在物質享受方面應該已經差不多了,但在知識、智識、精緻文化美學的養成、培育,卻是裹足不前,甚至倒退嚕,這等社會氣氛不僅沒能改變,反而每況愈下。社會上一般交談、對話,很難聽到稍有智識的話,講的,多是俗不可耐、物化的內容,而且超愛比較、計較。一般不會比較看了什麼有深度的電影、戲劇,聽了什麼多令人感動的音樂會,參觀了何等的畫展,閱讀了什麼有智慧的新書、古籍……這樣的社會氛圍不能扭轉,卻一直沉淪向下。
其三,十多年來我認為最嚴重的是台灣人太過於依賴電子產品,數位網路手機。太多的人誤以為他讀臉書、看網路也叫做『閱讀』,差太多了!那些東西是資訊、報導、閒聊、口白……的傳遞是OK啦,但是,一旦取代了閱讀文本等,就漸漸淪為『新科技文明的災難或災變』了!手機當然有其方便性,許多生活內容,都能幫你解決,但智識不同,需要辛苦些,靠藉紙本反覆推敲、消化沉澱、長年經營累積,絕非隨看、隨用、隨忘,更無內化過程,雖然現在有許多人靠著數位電子書閱讀,卻可能有後遺症。有人做過研究,電腦、手機螢幕若要看閱超過5百字,很難繼續!而且,不同波長的光線對眼球、視神經有所傷害,以後可能眼科醫生生意興隆,更且,過度使用手機,長年倚賴,也可能造成精神方面的新疾病,停電或無法充電的狀況可能引發焦慮等等『癮病』……
從另個角度檢視,歐美等國度對數位科技的運用優於台灣,但他們一樣兼顧傳統紙本養成基礎智識的培育;美國政府在公共圖書館面向做得很棒,有很多藏書且不斷添購,購書也以接近定價購買;德國圖書館購書全依定價,不打折扣,而採買想賺,賺的是手續費,而不是從書款扣取不等比例『回扣』之類的。
台灣呢?差太多了!……」
林社長久處出版業市場,他的經驗及關切角度或視野,自有其依據,即令有些事務、現象,糾結太多的歷史因緣、文化差異、民族性格、社會政經風氣、風俗習慣、角度面向、時空背景等等龐雜動態的變數,我情願站在分享、學習的立場,不作補註或反駁。他繼續陳述:
「台灣一般人具有太多理由不讀書,為自己塘塞的理由百百款,因而社會愈來愈墮落,準此趨勢大概沒解。現今台灣每年圖書購買消費額,包括教科書、政府經費採購、市場書店等,全數有所依據的總數量只有150億元,而10餘年前,尚有350-400億元成交量,完全不計通貨膨脹、幣值等,每年依10-20億元在遞降,成因如前述,且最主要因素即手機電子產品的影響,龐大人口、大量時間都拉到手機畫面上去了。也許多數人認為靠Google大神就夠了,不用再唸書了,其實,從新聞、訊息、資訊、知識(系統)、智識等各層級,差別太大了,而智識乃活體累聚,並無捷徑,也不大可能短線炒作得湊膚功,還是需要靠藉長期教育鼓勵、養成書本的深入閱讀……」
多年前我與柯麗鏞醫師前輩寒暄時(柯醫師2016年約76歲,光田醫院內科、血液專家權威),他暢談也感慨:「是艾特略詩人說的吧,這是一個資訊蓋過知識,知識蓋過智慧的時代!找什麼醫生?預防甚於治療啦,疾病大約說來,20%DNA控制的,50%生活習慣造成的,而絕大部分的病痛,還是受到腦中的價值系統所左右啊!」也就是價值系統、生命態度、生活習慣決定出病痛的主因?這不就是文化、閱讀、智能的交互比喻?!
而林社長情不自禁再講下去:
「之前,在鼓吹『文創』,講句不客氣的,大致是『文化創傷』吧?!為搞商業噱頭,假文化之名,搞些啥文化創意產業?其實,最在地、基礎的東西才更須要長期培育、養成,而非本末倒置,為流行而流行!更不該一味朝錢看,而文化知識、智能的內涵在哪裏?……」
「文化部、教育部本來就該在文化的土壤、土地除草、施肥、耕耘,而不是跟著流行灑鈔票或冥紙。政府機關的權力、資源最多,對於培養國民閱讀習慣的面向,可以著力、使力者甚多,最好是從幼稚園、國小的起步開始,而各級學校都要有書嘛!鼓勵真正用心地閱讀啊!
民間、產經企業則得寄望一些有識者、自覺者,開展諸多面向的嘗試與鼓勵辦法且落實實踐吧!不管團體大小,包括小團體的讀書會都可不斷倡導。各層企業的老闆們,若能有所覺醒,當可認知,你要累積員工的實力,得由閱讀、思辨的功夫下手啊!
再者,國家公權文化單位,不妨配合如稅務單位等,考量文化消費可以採行何等的優待措施,是否文化消費可以免稅、抵稅、退稅……書本根本不該有什麼營業稅吧?!可以有許多替代措施的……」
而愛智圖書公司楊博名董事長、尤雪綿總經理卻有另一角度的看法與經驗,他倆強調的是「要求品質、創新需求、走向國際市場」,因為「創新」很大的一部分是「老歌新唱」,而不是「無中生有」。考量現代人閱讀的「褲帶(quanta)」,我還是不宜一次書寫太多文字,就此打住,下回分解。
這天的會面,前衛、愛智的負責人都提及全國各縣市政府單位的買書,普遍都有收取回扣的陋習,而且深具「根深蒂固」、永世不拔的態勢,只有宜蘭縣不興此道。為什麼?我認為是宜蘭青天,已故老朋友陳定南縣長奠定下來的新傳統!

事在人為,是人搞出的任何罪孽面,也只有人可扭轉。想到數十年我念茲在茲的文化大議題,我一樣充滿無限憧憬、願景,且從來都在打拚。
筆者向出版界請益,左起尤雪綿女士、楊博名先生、林文欽先生與筆者(2016.8.3;台中)。

2016年9月2日 星期五

【快樂聯播網《台灣之音》】

每周六AM10:00 ─ 11:00 @ 快樂聯播網
20160625台語的轉型正義


20160618談迷信的破除與佛教唯心論

20160611談「籤詩解」與「觀音法理」
2

20160604
 談「籤詩解」與「觀音法理」
1
20160528
 來自鐵窗裡的信
20160521
  節目連結
依諾物語5 6
20160514
 節目連結
依諾物語2 3 4
20160507
 節目連結
台灣山林保育與土地使用的前註1
20160430
 節目連結
羅漢與羅漢腳
20160423
 節目連結
藕斷絲連
20160416
 節目連結
結納人間世A&給親愛的少年郎幾句話1 2 3 &
藕斷絲連
20160409新台灣的期許─找回自己的本性 1
20160402節目連結
負北極震盪 1 超體感溫度2 猴戲3
20160326檜木與我
依諾物語 1 2 3 4 5 6
20160319檜木與我  
延伸閱讀1 2 3
20160312信仰 延伸閱讀 2 3
20160305
下一開始

2016年8月31日 星期三

【台灣農民曆的創建】

陳玉峯
地球暖化議題,各派吵了數十年,一樣有些人宣稱小冰河期即將到來,或懷疑論者認為全球暖化已在1988年左右停止,溫室氣體也不是造成氣候極端化的主因,云云。不料,繼2010年創下全球平均溫自1880年有紀錄以來的最高溫之後,2014年成為新高熱年,但這幾年的聖嬰現象並不明顯,而是到了201511月之後才抵達高峯。這波聖嬰帶給亞太地區農經極大的損害,動輒數百億美元計,而泰國米極端減產,台灣米順勢水漲船高,但山區溫帶果樹產重失水,蟲害加劇;低海拔畜產、雞蛋減少等等。此間,20158月颱風折枝,刺激芒果二度花果,連鎖引發松鼠族群數量大增。
201511月聖嬰高峯的2個月後,台灣卻遭遇到「北極振盪」的2016元月寒害,緊接著「多雨」,但56月之交以降的梅雨卻「沒」雨,然後6月熱爆、紫爆,什麼120年來罕見,破50年、30年、百年紀錄……隨時都在傳媒上叫囂。然後,78日來個「宛如明天過後」的尼伯特颱風,重創台東,締造40多年來最強17級的狂風,然後再續接以熱浪。
中部潭子區的麻竹筍、綠竹筍,20166月下旬傳出「9成感染竹嵌紋病毒」,外來入侵種的鳥類、兩棲爬蟲、昆蟲等,也隨時隨地可以猛爆成災,而各式各樣的颱風、地震、旱澇預測此起彼落、莫衷一是。
也就是說,各項環境因子的極端化,氣候變遷聯鎖引發的生物性、非生物性的災變、病變不可勝數,民眾對疲於轟炸的「新聞」也摸不清楚底細或來龍去脈、因果關係。數十年「新聞」如此的傳播,不妨將「舊聞」新播也無人察覺異狀。
然後,讓我們檢視國家政府或公權(錢)單位,在因應全球變遷之下,做了那些研究調查、因應辦法?全球如今只有不到40個國家因應氣候變遷而提出目標與計畫,台灣呢?請教行政院長木栓你可以回答何等內容?而我們小市民看到的,是何等偉大的施政呢?
水利署第三河川局在台中筏子溪一小段落,花了數千萬元做綠美化工程,買了一些紅土鋪在河川上,說是要種水生植物。任誰都知道一陣豪大雨足以讓花花綠綠的鈔票屍骨不存,而這樣的「駭客吐鈔機」工程,全國有多少?!台灣高鐵與林試所等官、民單位合作,連續舉辦了三年的「帶小樹苗去旅行」活動,「旅客反應熱烈,活動範圍逐年擴大」,「希望大家一起為環境保護盡心力」!「植樹節」台中市長跑去霧峰「高爾夫球場種樹」,副市長也「帶領中台社區民眾種下一二一二株樹苗」;東海大學校友也在校園種下中海拔樹種的「牛樟」60株,為植樹活動「帶入最高潮」!
上面列舉了從全球氣候變化,到台灣枝梢末節的公帑浪費,在所謂科學或實證科學研究的角度來看,充滿太多層次的斷層,或所謂跳躍式的思考而無法聯結或討論。我要提出的問題正是在此,為什麼整個國家社會在明明是同一件環境變化、生態聯鎖相關的議題之上,專家學者乃至販夫走卒之間,各特定社會階層之間,或同一階層內的各成員之間,大家合力創造了一個知識無法溝通,意識難以覺醒的普遍狀況,每個人在其特定行業、特定生活圈的價值系統內自閉,而可以承認龐多荒謬、怪誕的無知,一直在內耗、阻礙整體社會的進步,例如上述發樹苗去旅行,帶回家「做環保、綠化」;市長、副市長白癡式的做綠化;河川局在河床種水生植物等等,荒唐到無可言說的「善行、善舉」?!遑論整體地球生態系議題在知識或意識的貫通、連接!
因為台灣在38年戒嚴下,國民黨長期發展出來的特權資本主義,軍、公、教及其「家族企業」或18趴等,聯鎖宰制,其特權主控了教育、宗教、文化、傳播媒體的思想及價值觀洗腦的主導權,他們長年植入中、下階層或廣大民眾的「任命、反正都一樣、中立、冷漠、宿命、天命、污名化、小確幸、都是為你好、自私的偽裝……」繁族不及備載的偽意識,或一般所謂的愚民、奴性化的催眠,以致於大多數的弱勢者或中、下階層(女性更是比例偏高),緊緊抱住這套催魂符咒,寧可俯首認命,而不敢、不願意去意識到他(她)的偽(假)意識,坦然面對生活中數不清的矛盾,進入內在清明的自己,或說覺悟。
偽宗教的放生;佔盡全國絕對比例的人一直固守「種樹、造林就是好事」;攔砂壩數十年的「工程永續」;一大堆在聽大師開訓「假的!」或制服比軍隊還整齊劃一的,臉相一副呆笨癡的信徒;堅持捍衛沙文主義的受害婦女;自私自利卻打著「科技中立」神話的「學者、專家」等等,數不清的「呆丸人」,永遠固守著KMT70多年來提供給他們生命、生活的「方向與意義」,絲毫不會動搖,直到老死,而且一代污染一代。
自我不能內溯自省,意識不能突破被植入的病毒,如同戴上扭曲的鏡片看世界,對內則白內障,而當他一碰觸外界的批判,或不同於其慣性思維時,頭先的反應常常是意識形態先行,接著情緒反彈,容不得客觀檢視,或帶著意識形態的區隔,從而做出無釐頭的反擊。
最要命的是挺身對抗這套心智支配術的人,往往最後也淪為同樣的毛病,於是被害、覺醒、加害的角色扮演,通常是同一(批)人,這就是尼采強調的:跟怪獸戰鬥,不要自己也淪為怪獸!就我一生所知,人無時不刻得提醒、反思自己。
而人對於「習而不察;本來就是那樣;視為當然;訴之權威或威權」等等慣性的養成,常常是從小孩成長時期所養成,而且,有了一點點小成就,馬上就得了大頭症。當我看到偽學者、偽專家教授跳出來痛批不能讓年輕人參與課綱等意見,他在突顯的,包括老子都不能參與了,你們算老幾;恁背代表權威與威權,等等,一旦這種人有了權力,立即可以成為惡魔!上帝賦予每個人最大的挑戰與恩寵,在於人必須自我反省與批判,卻也是最困難的試驗與福報!
再回到工業革命以降,地球氣候變遷的議題上,只談台灣。
台灣在此面向停留在老慣習或窠臼的思維與反應。結構性成因很多,例如土地利用、資源耗竭開發的轉型正義從未實施;本土生界學習與認知從未系統化建立,並進入制式的教育體系;主體意識從未健康完整地建構,等等,但這些大因大果、意識主體反思的內涵,是累世迴饋建立的過程,無法揠苗助長而立竿見影。
在此,我僅提議一件可立即進行,且必須不斷修訂的,早就該建立的「台灣農民曆」,逐步將流傳數百年,大中國、溫帶地區的物候學、神鬼節慶、婚喪慣例、命理占卜等等,站在台灣節氣、全球變遷、在地資訊(生物及非生物性),包括各地區年度12個月盛花(果)的植物、族群季節消長的動物、特定氣象因子、環境災變、生物疫情、各地原住民風俗習慣的由來、在地地理風水的生態解釋、大氣流變介紹、星象週期知識、洋流魚汛報導、病蟲害與生態防治、山林在地經驗或故事……無所不包而試編檢討,主要原則:在地化、主體性、科技化、流變型等,讓市井小民、老農夫可以由APP立即接收,也可迴饋新資訊。
這是包羅萬象的,全文化的生活革命的前導,農委會不妨立即進行研發。然而,千萬不必去批判、反對舊傳統的任何說辭,徒增不必要的阻力。因為,如果你設計得很好,實用、管用,以台灣人深厚的禪門求真精神,很快地可以取代迷信、迷思的舊制。

除了農委會以外,其實民間當然可以自行嘗試,且最好是集結「同國同心」的各行各業各界的,深入瞭解本土經驗者從事,當然更可以由在地民間團體自行發展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