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25日 星期五

果毅後說故事

陳玉峯

果毅後鎮西宮,主奉神農大帝
台南柳營向內山的東界有座尖山(標高223公尺),1960年代初葉之前,人們只要搭台鐵或由台1縱貫路,自新營以下,就可斷續看見尖山尖頂兀立著一群老楓香樹,形成在地人自北部返鄉的地標,也是該地1940、1950年代出生人士的鄉土印記。1960年代,軍方將這群老楓香砍除,但並不影響尖山始終是3、4百年來,在台華人隱性文化大纛的地位,因為1661年鄭成功轄下陳永華參軍,沿著急水溪行船上溯,尖山及其向南延展遞降的稜脈,像極了揮戈北伐的軍旗飄揚,兀立於平原、丘陵之上。因此,鄭氏王朝乃至清代,尖山就是「旗」山。

尖山朝西偏北斜下的一條直線,大致經過佛山(古稱鼓山)、果毅後、柳營及新營的平原區。這條線及其南、北兩側的鄰近地區,潛藏著台灣史詩的礦脈、神話與諸多政教的寓意故事。現今的「果毅後」村,真正命名的源由,來自它位於旗山、鼓山的下方,原名「鼓旗後」,後來以諧音改稱「果毅後」。

2012年10月11日際夜,我在果毅後鎮西宮邂逅了廟主委林文彬先生,他是說故事的能手,而鎮西宮最為燴炙人口的靈異故事,殆如該宮主奉神農大帝的神像,十多年來鬍子增長了15公分;還有廟側,氣根五爪斜竄的大榕樹,正是一條小龍逃竄時,被神農一腳踩住尾巴,而小龍被定住之前,龍爪最後從地中向上一衝所生成。這條龍,迄今依然神氣映然,不時顯靈教化或濟助世人。

林主委算是很有個性的草根素人,初見我時一副「不屑狀」,不料,與我對談之後話閘盡開,還堅持請我在廟口吃碗麵。麵攤上,他述說了許多鄉野傳奇,包括尖山與鼓山的神話。

尖山在古代原本很高,而鼓山則矮而肥壯。兩山經常愛較量橘子跟香蕉的問題。尖山向鼓山挑釁說:我們來比高;鼓山向尖山叫囂說:我們來比重、比大。兩山無聊的較勁,卻禍延人間百姓,於是,玉帝差雷神,在一次雷雨中將尖山打落掉泰半,而鼓山原本渾厚的山頂有個大龍穴,裡面窩著一隻母龍及幾隻小龍。這個大龍穴,被柳營僱請來的方士破掉了,於是群龍分竄各地,母龍向南遁走,隱於赤山龍湖巖;數隻小龍藉著急水溪上游的溪水西竄,最後一隻小龍則在果毅後村的西界,被神農大帝釘住,保留一縷神蹟。

依據多年來我對台灣宗教哲學的瞭解,在台華人的神話故事、稗官野史,以明末及鄭氏王朝三代為母體,且隨清領212年間作蛻變,或說隨著王爺廟、媽祖廟,作時、空的大流變,但許多神話或傳說故事,大抵都孑遺特定的「共構」關係。然而,歷來我之所見,罕有人從政教解讀其奧蘊。

我認為尖山、鼓山之爭,柳營、果毅後之鬥,最大可能就是鄭氏王朝三代,以及亡於施琅前後,鄭氏王室及陳永華、馮錫範等權臣之內鬥或派系分裂的隱寓,有清一代,台灣反清復明意識的能人、志士,編杜神話故事,用來刺激、提醒台灣人,從而留下來的。而且,我敢大膽地宣稱,許多故事的本意,實在是有心有識的台灣古代菁英,目睹「亡台在台」的悲痛下,藉助於說故事,不斷警惕台灣人務必要團結,切勿被外來政權籠絡而分化。

聆聽林主委說故事的那夜晚,40燭光燈泡下的昏黃,廟口特定的氛圍,讓我心我靈,隨著故事的情節,擺渡到台灣史的神髓中樞,教我在當夜的野調日記上寫下:

「幾十年了,我一直在想像,我要拜請319鄉鎮、無數庒頭的耆老們,召開民間故事的聚(大)會,在廟埕、在曬穀場、在榕樹下,講出天南地北、神鬼秘辛,薈聚民族靈魂的深處底蘊,譜寫福爾摩沙的悲歡離合;建構一座座意境寶山,刻劃一條條藝文川流。曾幾何時,我也漸漸步上耆老行列,而我的美夢是否也將遠去?!林主委的聲浪,生似海底揚塵、峰頂掀波,撩撥著台灣與我的過去心、現在心、未來心,也就是眼前的這碗點心!……」

我也註記:「……台灣成千上萬的大小山頭,微血管般密佈的溪澗,只要有了故事,山川、地文就活了出來!」

林主委感慨地說了句:「做囝仔時,我那問事誌(註:台語文「事誌」讀如ㄉㄞˋ ㄐㄩˋ),大人們常喝斥我:『大Lan Pa囝仔,問嘿幹嗎!你懂什麼!』;大家都不重視什麼文化傳承,因此,沒什麼機會多瞭解……」

在此向台灣人告白,我年歲不夠老、我心更年輕、我的鄉土夢依舊在,任何朋友可否幫忙在鄉野,找出三、五耆老群聚,大家輪流講故事、吟歌詩,將所知所識的鄉土傳說,一一道出,也可互相校正,而我將前往錄音或拍攝,轉成文本或剪輯影帶等,且可以發展後續延展,以及深入探索、研究,更可訓練一批年輕世代,進行長期采風登錄及藝文創作。

雖然將近40年來,我在山林研調的啟發與冥思,較難與都會人分享與共振,但我深信鄉土藝文等面向,很容易引發共鳴與合作,但願有志趣的朋友隨時與我們聯絡!祝福台灣!

(註:有關果毅後的傳奇故事,請考拙作《蘇府王爺》一書)

(左)多年來鬍鬚增長15公分的神農大帝神像,(右)神話傳說小龍向上竄出龍爪所生成的大榕樹。
~本文轉載自《民報》2014-7-24

2014年7月22日 星期二

路邊攤(二)

陳玉峯
1.小時候乃至青年期,因為「憑什麼我可以享受?」,我得
自我安慰:「我會更加努力!」 2.青壯時代,強烈的研究、
調查使命感,教我只要陽光普照野外作調查 3.迄今當我提著
別家的貨品時,很怕撞見老店家,,其實是一種「感情」的
成分。(圖片:民報繪製)

習性之一

身分證上的年歲我已超過耳順。不確定我們那一代究竟與年輕世代,在生活細節的價值觀,或行為上存有多大的差距,但我確定人性在萬年、千年來,並無明顯的改變。

以我為例,舉些小例說明我的微細價值觀:

1.小時候乃至青年期,偶而有機會吃頓較體面的餐館,我很害怕看見乞丐、窮苦人家、邊緣人或勞苦者,因為「憑什麼我可以享受?」,我得自我安慰:「我會更加努力、打拚,這頓奢侈是向未來借來的!」

2.青壯時代,強烈的研究、調查使命感,教我只要陽光普照,而我人不在野外作調查,就有罪惡感。大約55歲以後,我才稍能免除這等「內疚」!

3.迄今,如果我老是在同一家水果攤、麵包店購買,而忍受一段長時程因為太貴、太難吃,改向別家買。當我提著別家的貨品時,很怕撞見老店家,因為會有一種「背叛感」!表面上看來,這是荒謬;底層裡,其實是一種「感情」的成分。

4.吃自助餐時,從來只拿自己可以完全吃光的食材,否則叫「浪費」,即令明明知道,飯店會丟棄絕大部分當天剩餘的菜肴。無論如何,個人只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客觀狀況如何,是別人的事。

……

之所以如此,大概是成長背景、所有環境及際遇,在青年期之前,賦予我的熏習,但事實上,在思想概念的彈性,我大得很;在公眾事務或公共議題,似乎我也大方得很。而所謂的「熏習」,較重要的要素大抵即生物學上童幼期的「印痕」、家庭環境的情愫與記憶、特定印象深刻的遭遇或衝擊。依唯物論觀點,則遺傳物質、性格才是主因。而我傾向於以理對人,以情對己,相信這也是人之常情。

諸如這等微細的價值觀,我將之列為人的習性、慣性,因人、因環境、因時間或世代,在台灣特別快速地流變,卻常是人與人之間衝突的主因之一,一項不值得、沒必要的情緒負面效應,在隔代之間或夫妻生活中,時而特別嚴重。

人與人之間,當「感覺」不對勁的時候,最好不要墮入習性的衝突。太多人瞭解,很少人出離。

最小量「定律」

古代台灣人以條條木板箍緊,加個底,謂之箍桶。圓桶的每片木板通常等長,而裝盛流體的容積,取決於直徑及木板高度。如果有一、二片木板條矮了半截,容量當然只剩下半桶。

一個生態體系的諸多環境因子或因素,可比喻成台灣木桶的木板條。生態系的歧異度或某種豐富度等,往往取決於最匱乏的因素,而無論那一項條件如何充沛、優渥。如此,此道理差可謂之「最小量定律」。

雖然生物學、生命科學根本沒有物化定律的「定律(law)」,更且尚有一大堆或謂因子補償、補位作用、迴饋現象等等,基本上「最小量定律」(最早源自對作物施肥的試驗而來),只是特定因子的現象、傾向、概念、存有漏洞與例外的原則等,卻無妨可以使用在社會、人生的若干提醒、比喻、警告、預防等作用,不是真理,但往往有用或適切。

一個國家總體成就的良窳,時而取決於政治、經濟、教育、交通、自然資源、歷史境遇……,且以其最欠缺的部位為關鍵;一個人努力的成果,或亦操控在他的最大弱點或缺憾之上。

此中,最常形成人的「命運」者,就在「性格」、「人格」,一些明明可以扭轉的因素。往此面向推衍,就形成多如牛毛的格言、箴言、有智慧的話或例證,凡此「美美的」佳句,無庸我贅言。

你、我,察知自己的缺陷「定律」嗎?

親近大自然

無論你多麼「忙」碌,許給自己一道頂級的美味:除了例行運動之外,每個月至少一次踏踏青,走進台灣的自然山林。

~如果我們可以從哲學、文學、科學、藝術,得到先哲的肯定與慰藉,我們更可以從自然生界,得到終極的溫暖與和諧,就像我們的老祖宗,之所以歌、所以頌、所以興,絕不會從蒼白大地所產生~

附帶地,我很不喜歡說「忙」(雖然還是說),因為「忙」這個字代表「心死了!」只要有心想做什麼,「忙」就不盲了。

老幹新枝

再老的樹幹,長出的還是嫩葉、新枝。心靈純淨,永遠萌長清新思惟與希望,無關年歲。地有晝夜、人有睡眠與清醒、年有春夏秋冬,始終在賦予淨化與重生。讓悲傷在日落時終止!

一個古老的故事:

某個國王命令全國最好的金匠,替他打造一個戴著可以免除煩惱、憂愁的戒指,期限一個月,造不出來殺頭。

可憐的金匠手足無措,直到第29天才想到一個辦法,他在普通的戒指上打下一行字:「一切都會過去的啦!」呈上去。

國王在心情不順暢時,看到那行字,果然有效。

這個老梗說法,重點不在金匠有多大的智慧,而在國王放得下。

科幻電影E.T.反過來說:生命自會找到出口!也因之膾炙人口。

人在貪、瞋、痴的欲求支配下,煩惱叢生,不如意、求不得、生老病死、月月難過月月過,於是無聊的人,想出了無窮安慰人的無聊話如是。

其實,自然界、你自身,每天都有一套本生的自淨機制,但看你使不使用。


~本文轉載自《民報》2014-7-21

2014年7月18日 星期五

大肚台地地體特質及防災救治原則

陳玉峯




一、大肚台地地質或地體特性

1. 大肚台地的地層由上往下依序為:沖積層、紅土層、礫石層及砂岩層。

A.沖積層存在於大肚山腳及平原,係大肚台地沖蝕流瀉下來的土沙及礫石,厚度數十公分至數公尺。

B. 紅土層覆蓋在整個大肚台地,其粒徑成分分析為:礫1%、砂28%、粉砂28.5%、粘土42.5%;紅土層乃熱帶、亞熱帶地區高溫多雨、排水迅速的條件下,鈣質等流失嚴重,剩下貧瘠物質的紅()(鐵質)土壤,構成大肚山農業區的主要基質。紅土層厚度介於數公分至十數公尺,平均厚度約4.6公尺。

依據筆者在西屯區非正式調查估計,平均每年流失約2-10公分厚度,依不同立地條件而定,筆者初估,依目前欠缺水土保持措施,大肚台地的農業系統將在50年內潰決,且今後將不斷因應極端氣候而肇災。

C. 礫石層形成於120-190萬年前台灣劇烈造山運動,在古台灣海岸線上下所堆聚,再經55萬年來西部造山運動而隆起,即頭嵙山層的火炎山相;礫石層由礫石、砂及土所組成,礫石佔全重量之70%以上,屬於石英岩,石質堅緻,以圓、橢圓球狀為多,徑數公分至數十公分;礫石之間由土、沙所膠結,但膠結力極弱。礫石層平均厚度約42公尺。筆者於19931994年多次提出生態災難的警告,正是針對此礫石層的肇災而發,近多年已發生多次災變,今後將更加嚴重。

D.砂岩層夾帶有礫岩及泥岩,此地層屬於由火炎山相轉變為香山相的過渡帶。一旦礫石層瓦解後,此砂岩層出露,則災變必將更恐怖。

2. 大肚台地近十年來的紅()土、礫石流災變起源於1980年代以降的砂石開採、搶建及違建(龐多建案及中科等)、農業、年週期火燒或人為縱火、行政區域屬於邊陲交界的三不管地帶等等,歷來欠缺有效、整體的規劃與保護。

3.頭嵙山層的圓滾礫石流有別於台灣山區的土石流,它的土砂膠結礫石的能力極差,雨水侵蝕下,礫石順重力下滾,運搬迅速且相對均勻;其崩蝕以侵蝕溝兩旁最為嚴重,一旦形成侵蝕溝,下切且擴大極為迅速。市政府每年在溪溝清除的礫石及土沙量,應予統計,換算成大肚台地整體蝕解速率(加上山坡面每年龐大土沙流失量的估計)

4.17世紀乃至1940年代之前,頭嵙山層地體如火炎山、鐵砧山、大肚台地、八卦台地等,最主要的崩蝕來自大安溪、大甲溪及大肚溪對台地基腳的攻擊及侵蝕,古人所稱「崩山八社」原住民區即在頭嵙山層分佈區。凡此自然崩蝕的礫石,均勻平攤河川行水區及海岸地帶,且其在海岸的錨定作用,聚積成淤泥濕地,形成全國最具特色的大甲藺草及雲林莞草生態系,再則,亦造就全台151條河川出海口附近,由人造衛星或航照圖顯示,僅只大安、大甲溪入海口泛白呈現。
5.大肚台地等頭嵙山層地質區最忌諱天然林破相之後,侵蝕溝的形成,因為其侵蝕溝的穿切速率大,且形成崩崖面之後,植被難以著床、演替。


二、防災、整治原則

1.  短期
A.中、大豪雨之後,立即以空中照相,收集主要地面涇流排水溝系統,對照航測地圖,並計算降水量,釐析各集水小區。整治原則落在排匯水道,不使之集中,或說採均勻疏導為主。

B. 立即著手農業地區的水土保持措施。

C. 依各聚落區安危程度,進行防災補救工程等(細節不論)

2.  中期
A.市政府先以勘查報告,會同高工局,針對二高可能性地體潰決區,進行大肚台地上坡面、溪溝地基的補強,或設駁坎、排水道等保固,否則,筆者粗估,20年內大肚台地二高特定段落將有崩陷危機出現。

B.大肚台地等頭嵙山層地體區應依上、中、下坡段,設置保護帶(保護帶應配合生態廊道等,同時確保石虎生育地的保全)

3.  長期
A. 各保護區應以復育一、二百年前的原始森林為總依歸。

B. 提出並執行國土規劃利用的終級分區。

~~本文轉載自《民報》2014.7.18.

路邊攤

陳玉峯

猴子來了,一手恰可伸進抓花生,但抽出時,抓滿花生的
猴掌卻卡在甕口,猴急了吱吱叫。(圖片:民報繪製)
我已經盡力了!

依據統計,失敗的人最常講的一句話:「我已經盡力了!」
有些時候真的如此,更多時候並不盡然,偶而,的確「非戰之罪」
折磨、痛苦往往是人生最佳的醫師;失敗更是人生重要的一部分。如果你哭,務必相信,淚後的人生更光明!視障作家海倫凱勒的名言:「有視覺的人,看得很少!」有了失敗,或許可以看得更多。

激進與保守

克列孟梭(Georges Clemenceau,1841-1929,法國總理)說:「如果一個人二十歲時不激進,那他心裡有毛病;如果他三十歲仍然激進,那就是腦袋有問題」
邱吉爾說:「四十歲之前不是自由主義者,沒有勇氣;四十歲之後不是保守主義者,沒有智慧」
這些都是茶餘飯後的聊天話,意義貧乏。真實世界的激進與保守非關年歲,激進與保守也無界限,重點在面對瞬息萬變的客觀環境時,活體智能的展現,不幸的是,大多數的「智能」都是事後諸葛。
成敗論智能則是最弱智的行為。這裡沒有定論。

一把花生

台灣獼猴常常折損農作。老輩台灣人眾多捕捉獼猴的方法之一:
人們設置一甕,甕中放入香噴噴的花生。所謂的甕,常是開口小而肚大的液體容器。
猴子來了,一手恰可伸進抓花生,但抽出時,抓滿花生的猴掌卻卡在甕口,猴急了吱吱叫。人來了,猴更急,但就是死也不肯放棄那把花生。人掄起棍棒往猴頭一敲……
台灣話說:鳥為食亡,猴子亦然。
人們稱讚猴子聰明,也罵猴笨,寧可要一把要不到的花生而命喪九泉;然而,罵猴的人高明了多少?
每天的社會新聞,猴笨之人前仆後繼,絡繹不絕、永世存在,不只罵猴,罵人也罵自己。

一把沙

不智、不情的「希望」就像手中的一把乾沙,愈想擁有,流失愈多。

得罪了!

網上有人Po出:「從來沒有得罪過人的人,那就注定不能與人深交,過分的平和與寬容,反而是會喪失了做人的準則……」
我回句:「世上有『從來沒有得罪過人的人』嗎」,你看,馬上「得罪」了人;嬰兒一出生「得罪」最大了媽!

把握時機

1988年、2005年我分別詳實調查了南橫公路全線兩度,並未發現某種蔓藤植物數量多。後來有次車行南橫,該蔓藤族群正盛花,這才發覺它的數量大得驚人,只因未得其時,以致欠缺「一鳴驚人」的效應。

地球生命生長有時、開花有時、結果有時、死亡有時。夥同諸多自然現象,教我理解、瞭解、悟解,該你上台、該你表現、該你力爭、該你沉默、該你歡樂、該你悲傷、該你任何的該然,你都該該個透徹,否則再也沒有機會。

此等「該然」是屬於「合時之該」。日治時代的教化讓台灣人強調:做個人,你得有個「La-Si」,也就是「樣子」。小孩有小孩的樣子、父母有父母的樣子、什麼角色就該有該角色的該然或樣子。不合時、不得時、不像樣,往往就是怪里怪氣或不自然。

頭腦體操

誰都知道,人類生來就得運動,更且年歲愈大,適度的運動愈形重要。而頭腦更須要隨時做體操,舉凡數理邏輯、聯想、冥思、觸類旁通、系統沉思、明察秋毫檢驗……,多多益善。要知人類一生開發且善用大腦的使用率,通常不及百分之一,其他百分之九十九都淪為腦渣,暴殄天物。

相信我,天底下沒有真正的「用腦過度」,那通常只是情緒鑽進死胡同的代名詞,絕非用腦。腦筋愈用愈順、愈操愈澄明,而且,更有助於專注或禪修。不過,用腦甚耗能量,遠比體力更耗能,你得適時適量補充。

隨意擺路邊攤僅只建議你,請你在生活任何細節、結構性、大因大果等等面向自由大肆發揮。至於像我以上列舉的小小攤,任何正常人,一生可以創生數萬、數十萬則,往往可以點綴生活情趣,活得有意思些。



~~本文轉載自《民報》2014.7.17.

2014年7月14日 星期一

今年夏秋得提防土石流—陳玉峯教授剛出爐的《環保神明大進擊》新書預報

1、大肚台地廣大表土祼露區,每逢大雨,水土流失驚人,政府卻長期漠視!
超過4分之1個世紀的後勁反五輕大將之一,一生務農做工,73歲的王信長先生,依據「曬田胚」經驗解釋:(該書94)

「秋冬農作收割後,將田土剷起曬太陽,謂之『曬田胚』,田土一塊塊曬乾後,只要灌溉水流注下去,硬田土吃水吃得『嘩嘩叫』,很快地化做一灘爛泥。同理,欠缺森林庇護的山體,一旦乾旱糾塊,一逢大雨,水土流失必甚嚴重,且很可能引發土石流……」

陳玉峯推衍:今年(20146月上旬梅雨季結束後,梅雨季與颱風期中間的空檔期高溫、酷熱,雖然西南風帶來海上水氣在台灣陸域斷續下雨,但因分佈不均勻,常成逢機局部落雨,台灣諸多山體區域土塊乾旱,因而擔憂一旦颱風來襲,恐將在特定地區造成土石潰流的災難,例如大肚台地廣大頭嵙山層的農業區,歷來並未實施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先前已釀造沙鹿、台灣大道的黃泥、滾石水患,今年恐難逃厄運。


陳教授剛出版的《環保神明大進擊—後勁反五輕世紀終戰前夕(上)》追蹤台灣環運大戲,描繪1987年反五輕迄今的綿長戰役,其中的人物傳記包括王信長先生的生態經驗智慧一覽無遺,王信長先生也是四百年在台華人開拓史上,首度講出華人在台生根立命後,土地倫理金言的第一人,值得國人細細品味。

********************************************************************



《環保神明大進擊》—後勁反五輕世紀終戰前夕(上) 
每冊定價NT$450元